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佚名 141 2022-10-28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一针一线在交织中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案,也充分展示出刺绣无穷的魅力。刺绣起源很早,同原始社会人们的纹身、纹面一样,也是一种图案装饰。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刺绣这种现象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现了。虞舜之时,已有刺绣,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而在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期间得到了发展。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全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龙游凤舞、猛虎瑞兽的图案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了楚国刺绣的艺术成就。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着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

汉代,刺绣开始显露出艺术之美。从刺绣技艺自身的发展来看,这是继战国刺绣工艺成熟之后刺绣技巧进一步发展甚至突飞猛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整体繁荣,刺绣需求量大大增加,要求也有所提高,由此推动了刺绣工艺的发展。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生产的普及之广。而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种绣品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出繁华秀丽的景象。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虽然已经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无比,配色和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甚至会让现代的绣工们都感到惭愧。由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来看,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普及了,尤在山东一带比较发达。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汉代刺绣手套

唐代,刺绣的应用很广,针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其做工愈发精巧,色彩愈发华美。这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这一时期的刺绣工艺已有数十种针法,各个地域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装饰之外,还用于绣做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这也是受唐代儒释道各宗教兴盛繁荣、广为流传的影响。据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子股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使绣作具有了深浅变化的色阶,更加色彩生动、富丽堂皇,装饰效果更佳。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唐代佛像绣品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展至高峰的时期,产品数量和质量均属空前,在开创纯审美性的艺术绣方面,更是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所以如此发达,是因为当时朝廷大力奖励提倡。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宋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将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等。同时知名的绣工相继辈出,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使绣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功能进而转变为艺术欣赏,形成了独特的观赏性绣作。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绣工艺有了几个方面的显著提高:首先是平针绣法富于变化,并且又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其次工具和材料有所改革,开始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最重要的是结合了书画艺术,有的还以名人作品为题材,开始追求绘画般的趣致和境界。这也为后来明清时期的刺绣工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元代刺绣的观赏性虽远不及宋代,但也继承了宋代的绣理风格。元朝政府在全国各地广设绣局和罗局,使刺绣的审美和功用更加趋于美术化。然而,各地绣局仍刻板地沿着宋人的路子,刺绣名人书画或花卉写生,但绣技并不如宋人。正如《清秘藏》中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露香园》绣画

明代是中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刺绣技艺也是如此。此时的刺绣主要继承了宋代的良好基础,并顺应时代蓬勃发展。明代刺绣工艺表现出多种特色:一是用途方面。绣品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制作形态无所不有,以致这一时期同后来的清代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刺绣流行风气最盛的时期。二是绣艺方面。一般的实用绣作,质量已普遍提高,而且趋向与宋代繁缛华丽迥异的风尚;艺术绣作推陈出新,特别是明代出现的以刺绣为业的鸣世家族和个人,如有名的“露香园”绣,为上海顾家所创龙凤虎纹绣,其发明的绘画与刺绣结合的“绣画”作品风靡至清不歇。三是在衍生其它绣类方面。刺绣原本仅以丝线为材料,明代开始有人尝试利用别的素材,如发绣、纸绣、贴绒绣、平金绣等,这些创新大大扩展了刺绣艺术的边沿。

清代初中时期,刺绣工艺在安定繁荣的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写实性和很强的装饰效果;又由于用色和谐、喜用金针及垫绣技法,使绣品纹饰具有题材广泛、形象传神的艺术效果,折射出设计者的巧思及使用者的品味,体现了清代刺绣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清代刺绣,另有两点被视为突出成就:一是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除“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等。它们各自树立了特色,形成各派争奇斗艳的蓬勃局面。二是晚清时期刺绣吸收了日本绘画长处,甚至融和了西洋绘画观点,为传统刺绣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呈现出新的面目。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清刺绣《仕女图》

而从民国至今,绣品的存量和质量都不算高。民国时期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战乱以及国库空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暇顾及业余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追求。而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也渐渐回温。大量的优秀刺绣作品应运而生,而随着刺绣技术的革新,这一时期也将刺绣工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局限于政治方面。不久后的十年“文革”又为刺绣工艺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近期的刺绣工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似乎没有前代的作品看上去那么辉煌。

从纵向的时间发展来看,刺绣工艺从古至今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从横向的区域分布来看,不同地区在刺绣的针法和题材上有不同的创新与发展,主要表现为四大名绣以及京绣、汴绣、杭绣、闽绣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刺绣。

“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成“四大名绣”。

苏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素以精细、典雅著称。其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绣品同样分为实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双面绣《金鱼》《小猫》是其代表作。苏绣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清末时沈寿首创“模拟绣”,享誉中外。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苏绣双面绣《金鱼》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绣花,劈丝细致,常以中国画为蓝本,色彩丰富鲜艳、浓淡有致,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清光绪二十四年,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国。同时期的宁乡杨世焯则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的艺术水平。

粤绣是广绣和潮绣的总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广东刺绣的工艺水平已非同一般。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到明中期,因广东沿海贸易交往便利,粤绣已扬名海外并于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粤绣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善留水路。其绣品种类繁多,一般多作写生花鸟,富于装饰味,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

针线交织的刺绣魅力

粤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载,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为主要内容,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旋流针、编织针等100多种。其中以绣制龙凤的软缎被面和传统作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

总的来看,从古至今,各地的绣品除了实际的使用和观赏价值以外,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象征意义。

比如作为衣物上装饰图案的纹绣能反映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早在汉代,就已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由劳动人民创作产生,但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档丝织刺绣品的。杜甫《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就是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反映。而另一方面,对于穿得起丝织品和刺绣品的人来说,所绣的纹样能反映其官职地位,最明显的就是帝王的衣物。

《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种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总共十二种花纹,称十二章。其中至少有两种是刺绣的(指黼黻)。据《辞海》,“黼”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每一种花纹都有独特的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之意;山,取其能云雨或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定四方;龙能变化,取其神之意,象征人君应善于变化;华虫,取其有文采,也有说雉性有耿介的本质,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火,取其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象征有济养之德;黼,即画金斧形,白刃而銎黑,取其能断割之意;黻,其意谓君臣可相齐,见恶改善,同时有取臣民背恶向善的含意。十二章花纹是寓意纹,是仰视俯察天地间万物之象择而用之于服饰上的图案的源泉。

官服,以影视剧中常见的清朝官服为例,主要官服都为石青色的补服,绣有蓝色水纹或海浪纹,袖子为马蹄袖。官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后的补子上:亲王贝勒用圆形龙凤虎纹绣,文武百官用方形;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各种刺绣尤其是作生活用品装饰之用的,渐渐地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如:荷花代表着和气、家和万事兴,出淤泥而不染;蝴蝶象征着富贵吉祥、比翼双飞;牡丹象征富贵;菊花象征长寿;雌雄孔雀寓意夫贵妻荣,恩爱同心;麒麟祥瑞;五毒消灾辟邪;石榴榴开百子……这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同时也拓宽了刺绣的题材与内容,促进了刺绣本身的发展。

作为欣赏品的刺绣可能社会价值不如实用品,但收藏价值还是很高的,比如一些设计精巧、技法高超的双面绣。

现如今民间刺绣多以十字绣为主。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一位母亲耗时六年绣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作为女儿的结婚礼物,很多网友开玩笑说这根本没用,得有22米的墙才挂得起来。但是,这正如刺绣本身的意义一样,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一项工艺技术,其绣成的图案也不仅仅只有装饰和欣赏的作用。刺绣已经演变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上一篇: 找对风格的沈月看着舒服多了,复古格纹搭贝雷帽清新可爱又减龄
下一篇: 赚新娘“面子钱” 高级婚礼跟妆师月入万元(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