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有何不同?明清服饰文化

佚名 104 2022-10-25

清朝服装发展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清朝( 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汉族服饰特点,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老城)。1636年, 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后又攻占南京,灭南明。多尔衰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直到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清朝自入关后,历经10个皇帝汉族服饰特点,享国268年。

李自成画像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从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朝统治者强令汉民剃发易服,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发生了重大变异。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制度,由于清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异族服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国广大的地区。

清朝官服制度,是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在坚守满族旧制的基础上参照了汉代服制的部分内容加以制定,内容繁缛、杂琐。

清朝官服泥塑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礼部》记载,官员要按照礼制规定着装,逢穿礼服之日,不能穿吉服,该穿吉服之时,不可穿礼服,官服制度严格而具体,官制中还把各种礼仪分为五礼,即“吉礼、军礼、嘉礼、宾礼、凶礼,而每一礼中还包括若干子项目。凡遇礼仪之时,参加者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文武群臣,所穿服饰一律要按制度而行, 按章守法,否则以失礼罪之。

两朝有何不同?明清服饰文化

这些具体而详细的条款在清朝《内务府现行则例》、《大清通礼》及《清实录》等古籍中也可见到。清朝服装尽管在外观形式上摈弃了许多汉族传统服饰元素,但其内在的文化却没有改变,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内务府现行则例》节选

清朝在服装质料、装饰、色彩等方面,官与民的优劣都是泾谓分明的。另外旗装以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而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是我国又一次较大的服饰变革时期。

明朝服装发展的时代背景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对整顿和恢复汉族礼仪非常重视,废弃元朝服制,并根据汉族人的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明朝服装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集大成时期。明朝重视恢复汉族服饰古制,在复古中又有所创新。朝带即朝服所系的腰带,有金带、玉带、银带、铜铁带等。不同官职,其材质、形制各有不同,标志着官阶的高低。皇帝在大典礼时所用的朝带,颜色为黄色,下垂龙纹金版,圆形。金版中间以红、蓝宝石或绿松石及东珠镶嵌花形,周边用20粒珍珠围绕。其它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

明太祖画像

明太祖曾说:“ 今之不可为古,犹古之不能为今。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必有损益。”(《明太祖实录》)

由明朝男子的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变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长袍马褂、紧袜、深统靴。在女装方面保持了不同民族原有的服饰习惯,使满、汉两族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下,服装装饰风格、面料织造、色彩特征、纹样取材等方面逐步趋于融合。

明朝官员画像

明朝服装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绸带结系,纽扣的形制和花色也比元朝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富于装饰性。其次是将补子图案应用到官服中,成为识别官阶等级的又一标记。 另外明朝的理学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

明朝服饰中广泛应用吉祥图案,以富有艺术魅力和图案背后丰富的感性内涵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模式中,代表了民众审美的普遍性。明朝男装以方巾、圆领为代表,当今舞台上京剧书生的袍衫与明朝儒生所穿的裥衫极为相似,宽袖、圆领、皂色缘边、皂绦垂带。

明代如意云头饰

明朝总体的服饰色彩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明初女裙宽为6幅,明末时发展为8幅、10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裙纹装饰讲究。裙子面料、色彩、款式方面更加丰富。明朝棉纺织业十分发达,服装材料的工艺水平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许多棉纺织业中心,如松江、杭州、湖州、宁波等。明朝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涌现出如苏州、杭州、潞安、成都等丝绸中心。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即在手工工场里,机户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采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成为了中国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已初现端倪,在纺织业中表现更加突出。

参考资料《中国服装史》

上一篇: 霓裳飞扬 杭州亚运服饰秀华美上演
下一篇: 黑红搭配,白色婚服,红男绿女,从影视剧里看古代婚服变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