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爱和: 三彩艺 三彩情 三彩梦……

佚名 110 2022-10-23

【人物标签】郭爱和

“三彩艺”——三彩釉画创始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十大杰出陶瓷人物、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委、河南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界唯一囊括六大国际国内金奖的作者。

从艺25年,荣获各类国内及国际奖项40余项。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中国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等多项金奖,作品入编全国小学、大学美术教科书,出版有《中国洛阳三彩》,2010年设计创作的大型三彩壁画《国之中城之源》成为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最受关注的展品;三彩壁画《梯田》被作为中国六大窑口之一代表作在法国卢浮宫展出。

坐落于洛阳老城古色古香的丽景门内,郭爱和的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总是以最醒目的色彩带给人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而及至踏进馆内,则更深深体会到无尽的魅惑与震撼,因为,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陶瓷美学新世界,厚重的陶瓷烧制工艺与飞扬的华美艳丽交织融合,每幅作品都在张扬地展示着三彩釉画的魅力,让人为之惊叹和沉迷。

流光溢彩,1080度的三彩釉画惊艳陶艺界

2012年6月15日~18日,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赛事——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上,来自河南洛阳的郭爱和携其作品洛阳三彩釉画《周器》荣获金奖,这也是本届博览会河南艺术师获得的唯一一个金奖;同时,他的三彩釉画作品《艺都洛阳》也荣获铜奖。

屈指数来,《周器》是郭爱和及其团队烧制的洛阳三彩作品继2009年《河洛遗珠》、2010年《国之中城之源》、2011年《出行》之后连续第四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金奖了。六年来,郭爱和设计创作的洛阳三彩作品共获得“金凤凰”金奖四枚,银奖一枚,铜奖、优秀奖各一枚。

早在2004年,郭爱和就以洛阳三彩作品《酣睡》崭露头角,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优秀奖,从此一发不可收,其创烧的三彩壁画《梯田》、《黄河》、《中国人》、《鸟巢》、《唐韵》、《乡土中国》、《河洛遗珠》、《国之中城之源》等数幅作品相继在国际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得大奖:除了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四次金奖之外,还四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以及中国历史名窑烧制技艺大赛金奖,还有联合国陶艺学会金奖、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金奖等各种奖项。

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由郭爱和设计的《国之中城之源》巨幅洛阳三彩壁画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这幅作品中,洛阳三彩首次与钧瓷、汝瓷、青铜、独山玉融为一体,开大型壁画多工艺组合先河;巧妙运用河图洛书、司母戊方鼎等符号,展现厚重洛阳厚重河南;长25.85米、高3.32米的巨幅壁画,成为世博会中国馆最大最吸引人的一件工艺品。

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考察河南工艺美术,专门约见郭爱和,就“洛阳三彩”的成型工艺、烧制温度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艺术交流,尤其对于洛阳三彩独特的1080度的烧制温度兴趣盎然,并亲手与洛阳画家王绣合作“春风第一枝”牡丹国画,委托郭爱和创作烧制成洛阳三彩釉画,并且相约要亲手烧制洛阳三彩。而其实,早在2007年杭州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李铁映就已经被郭爱和的三彩作品《中国人》吸引,连续两天驻足观赏并赞赏:“这就是创新,这就是三彩艺术的未来!”

回首几年时间,将历史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审美巧妙糅合的“洛阳三彩”就已经成为陶瓷艺术界响当当的名号。而郭爱和,也以其三彩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人目光,成为名副其实的陶瓷艺术金奖获奖专业户,并以一幅幅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推动着古老的三彩艺术破茧化蝶,以无与伦比的魅力姿态向全世界展示陶瓷的色彩。

他曾经忠实地传承着唐三彩艺术,但是却又以“洛阳三彩”的华美变身成为一个叛逆者。他以传统的烧制技术和厚重的河洛文化为基底,凭借独特的美术技法和三彩工艺,将审美功能最大限度地张扬,从而寻找到属于“洛阳三彩”的艺术意境。

他是“洛阳三彩”的创烧者,他又是“洛阳三彩”概念、理论的首创者、打造者。因为烧制“洛阳三彩”,他被赋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名号,因为首提“洛阳三彩”理论、历史框架体系,他又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美学理论家”。

“洛阳三彩”,对三彩艺术叛逆和忠实的传承发展

曾几何时,人们提到三彩,必称“唐三彩”,而眼前浮现的,则是一千多年前的骆驼、骏马、仕女、镇墓兽……

曾几何时,人们开始接受“洛阳三彩”的称谓,而古老的三彩,则已经是色泽斑斓的千彩陶瓷,并且由立体陶塑转身而为平面壁画,再由平面壁画转身而为三彩釉画。

于是,我们不得不提郭爱和。

25年前,郭爱和为自己的作品起名“三彩艺”,但是,没有一人承认这是三彩艺术,那个时候,人们只认“唐三彩”。

2004年,郭爱和撰写的《唐三彩与三彩艺》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期刊,那时,还没叫“洛阳三彩”,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区分,他只是想要在潜意识里和传统“唐三彩”的立体马和骆驼有所区别。

2006年,郭爱和作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被河南省上报到北京评审委员会,却因为报送的作品都是三彩釉画,而全国评委无人知晓何为此物,最终以成果不足的理由未被通过。

2007年,郭爱和接受央视七套乡土栏目采访制作《大师——郭爱和》专辑,纪录片中一句台词“是郭爱和,让‘唐三彩’变成了唐千彩”让他耿耿于怀好久:看来,社会上很多人还以为“唐三彩”就是三种颜色。之后,他发表了论文《三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强调:“唐三彩”只是“三彩”发展的一个时期和重要阶段,“三彩”是指多彩而言。“三彩”艺术是中国陶瓷文化经过漫长岁月和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并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和时代氛围中一次次的升华。

这,便是后来“洛阳三彩”理论的主要构架了。

2008年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专家在全国普查中国工艺美术门类品种,参加论证会的郭爱和看到上报名字是“唐三彩”三彩服饰,当时就提出建议改为“洛阳三彩”,并且从历史和实践的视角做出解释。在他的努力争取和专家支持下三彩服饰,最终《中国工艺美术报告》确认:“洛阳三彩”工艺品包括洛阳唐三彩、新工艺三彩和三彩釉画艺术品三小类。

进而,随着郭爱和的作品屡次进入国际国内大展,引起陶艺界高度关注,“洛阳三彩”中的三彩釉画也成为与版画、油画、中国画一样的全新画种。

从立体到平面,从三彩到多彩,三彩釉画的身价在被人们逐渐认可并喜爱中日益提高,而郭爱和,怀着对三彩的忠实和执著,以一个叛逆者的身份华丽地转身之后,成功地开辟了三彩艺术的一片崭新天地。

让“洛阳三彩”,引领世人走出狭义的“唐三彩”,享受绝美而奢华的陶瓷艺术,让“洛阳三彩”,能够将高雅与通俗完美结合,让“陶瓷艺术真正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

开辟三彩艺术未来之路,坚守美丽三彩梦想

二十多年的努力,二十多年的执著,如今的“洛阳三彩”,已经在其创烧者郭爱和的倾心倾力奔走呼吁之下,成为中原陶瓷文化复兴的品牌生力军,在陶瓷艺术领域声名鹊起,日渐被人认可和欣赏。而郭爱和,在成功地开辟了三彩艺术的未来之路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三彩梦想:

他不止一次地说,希望能够建设一座规模相当的“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要以“洛阳三彩”为发展主题,按照历史顺序陈设汉三彩、唐三彩、宋三彩、清三彩、当代三彩,让人们了解三彩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洛阳三彩”;要设置陶艺教学设备,让平民百姓直接接触三彩工艺,促进三彩艺术发展;要打造三彩陶艺餐厅、三彩陶艺客栈、三彩陶艺品店等,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行走中、生活中,甚至于睡梦中都能够感受三彩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分享三彩艺术的美丽和魅力。G

">

上一篇: 不懂牛仔裤请别乱穿!最全搭配技巧在此,错过就是遗憾
下一篇: 新疆四十七个民族之——撒拉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