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限量、IP联名?潮牌才是营销界的高级玩家!

佚名 75 2022-10-21

本文大概:5000字

建议阅读:8分钟

喜茶们创造的排队天价买一杯奶茶,完美日记们跨界联名不亦乐乎,泡泡玛特带动了盲盒营销的新风尚,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潮玩派系。2020年这一年,新品牌曾出不穷,饥饿营销、跨界联名、IP打造、玩限量...这些最近大热的营销手段,催生了新一轮消费品牌。

然鹅,其实“老”营销人可以发现,跨界联名、饥饿营销这些不是创造出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拿着号码牌搭着帐篷买潮牌限量款的年轻人。

拿在手里的品牌,充满自信的笑容明星潮牌有哪些,和别人的目光就是潮牌带给年轻人的不可替代,让年轻人追逐和膜拜。

制造潮流,善于抓住趋势,潮牌才是IP联名、稀缺营销的高级玩家,潮流制造机,新一代的收割机。

与其追逐稍纵即逝的“风口”,不如回过头来看看“鼻祖”的策略和玩法,为什么让年轻人趋之若鹜?为什么让消费者觉得很“酷”。今天新说君就为大家盘点下潮牌的前世今生,看品牌如何打造潮酷基因?

小众群体的“潮”

百度百科对潮牌的定义:“多指一些原创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张扬设计师的独特思想品格、风格和生活态度,整体商品被人认可为潮品的品牌。”在全球整体亿万美金的服装市场中,潮牌作为一股新兴势力,近年来逐渐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潮牌具有符号化、原创、小规模、多跨界、品类相对单一、善于打造爆品、创始人个人特征明显等特点。

潮牌的发家史

潮牌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960-1980年萌芽期:热爱冲浪、冒险的设计师品牌。在服饰中加入滑板服、工装等元素,以 为代表的品牌,形成特有的文化风格。

1980-2000年黄金发展期:潮牌文化进入日本原宿,出现了藤原浩、长尾智明、高桥盾等教父级人物,推动潮牌的多元发展。

2000-2010年全球化时期:潮牌成为明星出街的私服,进入了大众视野

2010年至今:进一步大众化。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全球潮牌圈开始走向日常生活化,不再拘泥街头文化,融入现代精神,具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爆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商业价值。

50年代,潮文化最初兴起于米国的嬉皮文化,滑板、冲浪、街头篮球等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松松垮垮的穿衣风格,彰显了新一代的个性,同时解放了穿衣思维,打破了穿衣束缚。比如从冲浪文化发展起来的潮牌元老OG- ,滑板潮牌,德州老品牌专攻工装风背带裤的等。

60年代,地铁、公路等公共交通开始出现涂鸦,潮牌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慵懒、宽松设计涌入街头潮牌,原创设计中加入了色彩鲜艳的前沿街头涂鸦文化,增加了潮牌的多元和丰富性。

像、等最近因为明星频繁穿出街而炙手可热的潮牌明星潮牌有哪些,就是街头文化的代表。而其实早在1919年就已经成立,曾经家喻户晓的“老”品牌,有近百年历史的运动品牌,彷佛一夜之间又火遍街头,焕发新生机。卓越品牌如何再次爆发新生力,不妨可以参考一下的路线,新说君有空再给你盘盘。

再把目光放到日本潮流界。日本创新设计师将日本流行趋势和欧美街头元素融合,将日本潮牌推向了国际。产生了影响世界潮流的大师,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高田贤三和三宅一生以及众多知名潮牌比如 Y-3、COMME des GARÇONS、Kenzo 、EVISU、Bape、、ISSEY 等。

潮牌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密不可分。他们可能租房子、租车、租衣服什么都租,但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热衷投资自己,在这种生活理念下,使得潮流文化可以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讲究高品质和做工;将古典民间艺术与新派的年轻街头风格融合,设计出具有品牌特色的潮元素,比如来自大阪自由设计师山根英彦创办的牛仔品牌EVISU,其经典标志来源于民间文化“福神”。这些共同推动了日本潮牌的发展。

营销出来的“潮”

潮牌之所以“潮”,除了独特的文化和设计,营销是重要的推手。高频次的品牌联名,乐此不疲的稀缺营销、明星打样、加上社会化营销,成为潮牌营销的四大武器,使得潮牌所向无敌。

1.品牌联名

品牌联名最早起源于1934年, 与 联名,第一双米老鼠帆布鞋诞生了。和LV的合作必须拥有姓名,被称为史上最强联名。这一系列成为了2017年最受瞩目的宇宙单品,大V买手热炒疯抢竞相追捧,网友热议,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和LV联名的连帽衫,原价860美金,可以炒翻番超过2000+美金!

品牌联名跨界,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除了服装、鞋帽、背包等联名外, 与世界名校合作,比如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

到今天联名已经发展到“万物皆可联”。优衣库×Kaws联名T恤惊现“丧尸抢购潮”;宜家×Off-White的地毯掀起了家居潮流化……

总结一下,常见的品牌联名方式,不外乎三种方式:

品牌与品牌联名,是最常见的联名方式。每年都会与不同品牌进行联名。比如The North Face、、Levi's、Vans、Nike等等,而且基本推出单品都是断货王。

品牌与名人联名,如明星、知名设计师、名人等,曾在2017年与歌手法瑞尔·威廉姆斯( )和运动品牌 ,三者联名推出了一款跑鞋,在市场上被炒到一双20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格。

品牌与IP联名,如与高校合作的知识界联名款, 与联名等都是基于IP的捆绑,达到双赢的效果。

2.稀缺营销

稀缺营销同样被潮牌用得淋漓尽致,靠单品限量制造稀缺性,打造产品IP。BAPE是“为买潮牌排长队”的鼻祖,排队文化从此诞生。炙手可热的潮牌,采取限量发售的策略,6年只增加开了2家门店,当某款产品热销的时候,反而会停止发售,使得谁拥有限量单品谁就成为潮流圈的“大神”。学会克制是潮牌教给我们的智慧。

稀缺、限量、联名这些都使得潮牌显得更加的“酷”。Z世代既成为消费潮牌的主力军,也成为整个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穿潮牌等于“我穿的与众不同”,通过潮牌彰显个性表达自我,正符合了当下年轻人热爱消费同时追求独特性的特质。

如果再深挖一层,制造“稀缺感”,其实是培养品牌的死忠粉。比如买到,是进入潮文化圈的“门票”。如果你是街头文化的爱好者,就不可能会错过。今天的私域粉,就是在培养品牌的忠诚度和粘性。

据《Wired》杂志一篇文章中说过,抢购不仅要排队,近年来发展的趋势,在排队之前,甚至还要先取得排队的资格。

3.明星加持

明星街拍潮牌走红,是潮牌走入大众视线的重要路径。潮流很大程度上源于跟风,而明星达人就是重要的风向标。很多艺人都爱穿经典的款式或限量版,如余文乐,陈伟霆等,多次上节目身穿潮牌。

前文提到的美国潮牌被国内熟知,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潮流人士、明星们对它的钟爱,比如吴亦凡、杨幂、迪丽热巴、陈伟霆等,都曾穿着该品牌出现在公众视野。

华扬时尚与新浪微博社会化营销研究所共同发布《时尚2020,潮Z看!Z世代时尚消费洞察报告》中指出,Z世代热衷的潮牌缘起明星带货,带有圈层文化和代际认同感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走红还是带货,明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社会化营销

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如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将大众与明星的传播路径缩短,反馈互动更加及时。潮牌通过联名制造“噱头”,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社交媒体成为爆品制造机和加速器。

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让年轻人看到明星大V在穿什么牌子、怎么穿更好看,更酷。年轻人会向偶像模仿看齐的同时,品牌单品由KOL的街拍图曝光后,可以迅速在社交圈发酵,引发粉丝关注。曾经很爱的吴亦凡,霸占衣柜的示范效应,使得出圈,为品牌大力的宣传了一把。

另一方面,潮牌帮助年轻人进行自我表达,创造真实且有辨识度的形象。年轻人主动的在社交媒体,分享着自己的态度和品味。

如何让品牌像潮牌一样酷起来?

盘了这么多“别人家的品牌”,能给品牌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如何像潮牌一样,让品牌酷起来?个人觉得还蛮值得借鉴,总结出6个法则:

法则一.具有标识性的独特设计

潮牌往往让人有过目不忘的“爆款”标志,也是彰显个性的重要抓手。通过超大的符号,来表示特定群体的主张。

川久保玲1973年创立的品牌Comme des ,主打T恤,针织衫和衬衫,以带有眼睛的经典红色桃心为招牌图案,引人注目,让人过目不忘。

再比如以超大“M”为标志的主打高品质牛仔裤,优质古着风格的牛仔裤潮牌Evisu,贝克汉姆都是它的粉丝。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出街即炸街!

除了显眼的大标志,还有代表价值观的。NBHD 的招牌 “The Filth and the Fury”。它与知名皮靴品牌 Dr. 的联名系列单品中,就将作为符号加在了鞋头上。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创立的ISSEY ,以创意闻名,工艺感的格子块成为了品牌的“名片”。见到了格子,自然就联想到了品牌,产生了强关联。

法则二.为品牌注入内涵

缘起于“亚文化圈”的潮牌,先被一部分少数群体喜爱。而潮牌不只是加个Logo,还需要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不仅要保持独具特色的设计感,更重要的是为品牌注入文化和灵魂,才是最终粘结消费者的纽带。

潮牌有着鲜明的文化和特色。比如 创始人Shawn 是冲浪狂热者,他将自己的涂鸦签名印在了冲浪板上,很多人都觉得签名很酷,于是就要求他在自己的滑板或者衣服上签名。就这样Shawn 创造了的时尚美学,并成为海滩文化的代表品牌,被年轻人追逐。

带动了街头文化的Vans,是滑板届的典型代表。Tony Alva 是第一位做出滑离泳池,平衡着陆动作,被粉丝称之为"OFF THE WALL",这也自此成为了Vans的街头文化标志。

因此,品牌除了有颜,更多要思考粘住消费者的“核”是什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万里挑一。

法则三.摆出“你有我无,有钱难买”的架势

标榜态度,制造稀缺感。这一点潮牌的路数和奢侈品的打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前文中所描述的营销手段“限量”“抢购”“排队”等是奢侈品和潮牌打造“稀缺”价值感的常规操作。

品牌越是摆出“你有我无,有钱难买”的架势,消费者反而“越买不到,越想要”。不是所有人都能穿上一件潮牌,联名款越放越值钱,二手市场也一件难求。

稀缺,代表着资源的不均衡,而拥有“稀缺”,则代表着我拥有你没有拥有的资源,和与此同时带来的优越感和价值感。

最近上市的潮牌玩具泡泡玛特,也正是“限量”的高手,限量款二手市场高价求购,除了限量又加入了新玩法“盲盒”,永远不知道盲盒里面是什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探索欲”,使得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来回刺激下的潮玩玩家,剁手不停。

法则四.有“规矩”,打造品牌的仪式感

“抢购”、“限量”这些手段的前提下,品牌还要打造足够的仪式感。限时发布如何打造出仪式感?把握两个关键点,“稀缺性”和“持续性”。比如固定时间排队:有很“酷”的规矩:比如周四店门口排长队,等待新品上架。通过遵循这两个准则,创造了一种消费者可以知道什么时间购买,并且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文化。

除了常规的手法,“抢购”因为媒介的创新,具有了有更多的方式,比如直播的“五四三二一,上链接”也成为了“抢购”的重要手段,使得本不具备“稀缺感”的产品具有了被抢的价值。除了品牌为主导的仪式,还有需求端制造的仪式,比如二手市场流通,成为了一个品牌是否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牌的标志。

法则五.制造一种社交货币

什么是社交货币?是社会中两个及以上的多个个体,在获取认同感与联系感之前对于知识储备的消耗。用人话说,就是谈资。哪个品牌出了哪个限量就成为了小圈子里的谈资。科技媒体人“那个吴小明”对社交币进行了分类,潮牌就属于那个“装B币”“形象币”“趣味币”,可能还要增加一个“品味币”。而在圈子外,成为标榜自己趣味和品味的货币。

上一篇: 早报 | 刘强东回应明州事件
下一篇: 创立的潮牌,在首次上线时引起了争议。有哪些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