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少年”马嘉祺,少年感融合禁欲男友风穿搭,难怪能圈粉无数
64 2024-12-23
全文共169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古往今来,穿衣打扮都是人们比较看重的事情,尤其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是美的体现,更能表现出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同的时代根据当时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对人们衣着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但总体上是不变的,那就是根据人们的穿着细节,来划分不同人群的身份。
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群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担任何种职务,以便于加强对陌生人的了解,也符合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
到了明朝时期,统治者更是将这一点落到了实处,初期十分严苛地实行服饰等级制度,不同人群的衣着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尤其是朱元璋,他出身贫寒,自幼见惯了唯利是图的商人群体,所以对商人十分鄙夷,在登基之后也想尽办法打击商人的发展,比如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建立完善的商税体系等等。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将商人从服饰上与其他百姓区分开来,不允许善根穿戴丝织品,打压商人的地位。
明初的商人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位置,生活状况也并不乐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明朝的服饰制度也受到了外界影响,逐步发生改变。
一、初期严苛
1、分为三六九等
明朝初期,统治者认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希望吸引更多的商人从事农业活动当中,扩大耕地面积,增加财政收入。
对此元代服饰,朱元璋制定了减免税收等政策,荒地归开垦者所有,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同时抑制商业进步。
因为商人的流动性比较强,不利于明朝初期的社会安稳,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所以朱元璋实行了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限制商人的一举一动,并在服饰方面将商人与百姓区分开来,起到限制商业发展的作用。
服饰的发展不仅受到行业的影响,还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出身游牧民族,所以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与我们大不相同,服饰文化也大相径庭。
明朝初期制定严苛的服饰制度,就是为了摒弃元朝留下的糟粕,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促进原本属于我们的服饰文化传播。
2、提倡节俭风气
之所以推行服饰制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明朝初期的经济较为落后,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需要通过限制人们穿着的方式培养节俭的社会风气,打消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提倡勤俭节约的理念。
明朝初期内忧外患,军事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明朝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税收几乎都是依靠农业来弥补的,初期大量荒地尚未开发,农业生产力滞后。
能为明朝带来的税收也极为有限,只能通过多方面的限制加强人们的节约理念,服饰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二、中后期开放自由
1、思想解放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反而不像初期那般严苛,有了些许突破,人们的穿衣风格更加自由,挣脱了原先的重重束缚,首先是因为明朝的文化有所发展。
明朝建立初期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但察举制存在弊端,当教育得到普及之后,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察举制也已经成为历史。恢复科举制以后,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方式选拔人才,限制人们的思想。
八股取士意味着考生要按照严格的行文标准写作文章,有些考生没有真才实学,但可以死记硬背,也能通过科举考试。还有些考生满腹经纶,但因为格式出错屡屡不能入选元代服饰,也令人惋惜。
在八股取士的影响下,民间不满思想受到禁锢,所以白话文得到发展,人们意图解放思想,传播新的文化,同时在服饰方面也要突破传统,尝试多样的穿衣风格。
2、经济发展
服饰制度的突破不仅受到思想文化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了经济带动。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贸易往来。
但是随着海盗猖獗,沿海不安等状况频发,隆庆年间不得不开放海禁,开放民间贸易往来。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商人群体利用其自身优势,将我国的珍贵商品运往海外,收获了大量的白银。
商人群体越来越富有,随着思想的解放,也开始尝试与以往不同的穿衣风格。而百姓在商人的带动下开始崇尚奢靡之风,从服饰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明朝初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人们的服饰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穿搭。
随着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商人群体的崛起带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挣脱原先的牢笼,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再拘泥于制度的压迫,可见明朝的服饰制度是与综合国情息息相关的。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明代服饰流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