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服饰 才智服装技术

佚名 119 2022-10-21

黄柳霜(Anna May Wong)

历史上第一位好莱坞华人女星

今天给大家介绍民国服饰

推荐电影:《一代宗师》;《半生缘》;《阮玲玉》。(注:影视中的服装设计,因剧情需要或史料不足,可能有少许与史实不符的部分。)

摘录

民国时期(1912-1949)

改元易服,民国的服饰形制为之一变,这是中国服饰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服饰的改变,一方面标志了满清帝国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形制受到了西洋服饰的巨大影响。

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当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国内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和有识志士意识到要振兴中华民族,必须向西方学习。

2.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3.在服装改革方面,清代服制被一律摈弃,中国服装与封建王朝的冠服制度从此彻底决裂。

民国服制

《剪辫通令》结束了满清近三百年的辫发陋习,民国政府仿照西洋服饰,颁布了《服制条例》,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 或 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此种服制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其服饰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时装中心。

民国服饰 才智服装技术

男子服饰

民国服饰 才智服装技术

这时期,西装革履与长衫马褂并行不悖。

西服

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服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其穿着者主要是官吏,留学归国的革命者,大都市的知识分子等。

西服、礼帽、文明杖

中山装

经过改良的服装,最早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示意,由奉(红)帮裁缝制成的服装,由于民主共和的影响民国服饰,此服被冠以中山装。穿着者多为革命者和政府公务人员。最早的中山装领口呈关闭式八字形,前门襟七粒扣,后背有中缝,在衣服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个贴袋,胸前两个明袋还制成可以涨缩的“琴袋”式样,上袋盖做成倒山形笔架式(插笔式,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低,老师2支,最多3支)。与中山装配套的裤子为西裤,它是由前后分片组成,腰围有褶裥,有侧袋和后袋,裤脚带折边。

影响:中山装兼有西装的特点,同时也适应国情,充分表现出当时国人新的时代精神。

中山装

学生装

形制比较简洁,立领,左胸前缀有一袋,通常为年轻学生和进步青年穿着。

学生装(留日中国留学生)

长袍、马褂⭐

1.一般交际场合多穿此服。

2.马褂崇尚狭窄,一般多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为质料,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钉纽扣五粒。长衫多用蓝色,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3.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举,穿着上,半中半西,亦中亦西者,大有人在。长袍、西裤、圆形礼帽,脚穿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

身着长袍、马褂的富裕阶层

袄裤

一般民间百姓衣着,通常是下层人的穿着。中式裤宽大松垮,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脚蹬布鞋或棉靴,俗称“短打扮”。(因过去一直是中下层使用,很长时间不被上层接受。)

大氅

1.斗篷 2.穿着者多为一些军政要员。

民国服饰 才智服装技术

女子服饰

民国服饰 才智服装技术

民国时期的妇女服装,变化较多,有承袭清时大襟衣裤者,亦有效西式者。

袄裙

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即越往下越宽),镶滚装饰减少,下摆圆角民国服饰,裙下摆上升。

民国初留日学生甚多,受日本女装影响,许多年轻女性喜欢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被称为“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

旗袍 ⭐

1. 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兴起,但进行了改造,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不再宽阔,并吸收西洋服装的裁剪方法,缩短下摆,收紧腰身。

2. 到了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

3. 从40年代起,旗袍的式样趋于无袖,缩短衣长和减低领高,使旗袍更加轻便,适体。不论贵贱,都以旗袍为尚。改良后的旗袍改变了传统女装的胸、肩、臀完全呈平直状态的造型,变得更加合体,体现出女性的曲线之美。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月份牌作品。

汤唯旗袍装

西式时装

翻领、露肩,并配以高跟鞋、丝袜和烫发,到20世纪40年代已成大城市的时尚。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已成为“远东的巴黎”。

女子西式时装

袄裤

指穿中式上衣和下裤,一般是平民女性、劳动妇女的穿戴,简陋素朴。由于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大都市与农村、边远地区的人们穿着相差甚远。

婚礼服

20世纪20年代,出现“文明新婚”。(举行“西式婚礼”成为时髦。)

1.婚礼上,新郎身着深色礼服、白衬衫、打领结,新娘则通身白色婚纱,佩戴红色玫瑰。也有“中西合璧”式的婚礼,新郎穿中式的长袍马褂,新娘穿婚纱。

2.“新生活运动”还专门举办多次集体婚礼,这对传统婚嫁习俗是一次较大的变革。

西式婚礼服

小科普

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

强行剪辫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相关思考

⭐中国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结果是什么?如何看待?

向上滑动阅览

以中国服饰发展为例,不管是赵武灵王的改裳着裤;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唐朝的汉胡融合以及清朝的满汉两式和民国的拿来主义、并行不悖。我们得出——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深刻的印证了服饰文化交流对于服饰文化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革命下,中国服装的融合成为必然。中西两种自哥特时代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服饰文化和风格将再次碰撞和融合。

这在世纪初的服装设计领域已屡有展现,国际时装的设计大师们,或是改变了人们对美和时装的定义,或是影响了数千万女性的衣着方式,这些令人遥不可及的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都曾经专门为中国的一项时尚盛典设计过充满中国元素的作品,比较典型的是迪奥前任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 (John )。LV的设计师Marc (2011春夏)法国时装界刮起中国风,在法国街头逛逛,不难发现十七八岁的女孩都有中国风味的服饰,以中国为主题的服装设计成为巴黎街头景观特色,人们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女歌星穿着改良式的旗袍,又唱又跳;街上的金发女孩穿着中山装穿过繁华的商业中心,不管他们懂不懂中国文化,是否了解中国风俗民情,对他们而言,中国就代表了神秘遥远的异国风情。

就我国而言,东西方服饰融合也是经常探讨的议题之一,在服装设计中也常常出现雕龙画凤的所谓的中式现代服装,认为这就是民族化,歪曲了对民族化的理解,其实质是庸俗和肤浅的。当代西方更多的是惊讶于辉煌古老的东方文化,钟爱于那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中国民族艺术(书法、绘画、戏剧、剪纸、刺绣等)。在这些艺术之中,蕴含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东方式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情趣,反映在服饰艺术方面,就是衣人相映。尤为注重体现着衣者的思想,精神与气质。例如以庄重、大方、含蓄的着衣风格来体现中庸的儒家思想;以自然、自在、自信来体现清静无为的道家处世哲学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我们对民族化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应当继承其蕴含的思想、精神和气质,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肤浅的雕龙画凤。

纵观当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中西方服饰的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

(全文见文末)

参考书目:袁仄《中国服装史》

⭐中国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结果?how看待?

以中国服饰发展为例,不管是赵武灵王的改裳着裤;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唐朝的汉胡融合以及清朝的满汉两式和民国的拿来主义、并行不悖。我们得出——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深刻的印证了服饰文化交流对于服饰文化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革命下,中国服装的融合成为必然。中西两种自哥特时代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服饰文化和风格将再次碰撞和融合。

这在世纪初的服装设计领域已屡有展现,国际时装的设计大师们,或是改变了人们对美和时装的定义,或是影响了数千万女性的衣着方式,这些令人遥不可及的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都曾经专门为中国的一项时尚盛典设计过充满中国元素的作品,比较典型的是迪奥前任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 (John )。LV的设计师Marc (2011春夏)法国时装界刮起中国风,在法国街头逛逛,不难发现十七八岁的女孩都有中国风味的服饰,以中国为主题的服装设计成为巴黎街头景观特色,人们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女歌星穿着改良式的旗袍,又唱又跳;街上的金发女孩穿着中山装穿过繁华的商业中心,不管他们懂不懂中国文化,是否了解中国风俗民情,对他们而言,中国就代表了神秘遥远的异国风情。

就我国而言,东西方服饰融合也是经常探讨的议题之一,在服装设计中也常常出现雕龙画凤的所谓的中式现代服装,认为这就是民族化,歪曲了对民族化的理解,其实质是庸俗和肤浅的。当代西方更多的是惊讶于辉煌古老的东方文化,钟爱于那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中国民族艺术(书法、绘画、戏剧、剪纸、刺绣等)。在这些艺术之中,蕴含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东方式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情趣,反映在服饰艺术方面,就是衣人相映。尤为注重体现着衣者的思想,精神与气质。例如以庄重、大方、含蓄的着衣风格来体现中庸的儒家思想;以自然、自在、自信来体现清静无为的道家处世哲学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我们对民族化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应当继承其蕴含的思想、精神和气质,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肤浅的雕龙画凤。

纵观当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中西方服饰的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

最后一张美照结尾啦~

上一篇: 中西合璧的民国服饰
下一篇: 探访甘肃东乡族百年刺绣:从婚嫁装饰到增收致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