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王子文不到1米6,但是穿着打扮真有气场,一身穿搭高级耐看
176 2024-12-23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过了十年还是在看《甄嬛传》?
在看《甄嬛传》、《如懿传》这类清宫剧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女主一路“打怪升级”,从“小白花”进阶成“大女主”的过程。
我发现清宫剧普遍的套路,就是伴随着女主宫斗能力的增强,女主的妆容逐渐黑化,服装也一路升级。
而这场“打怪升级之路”的终点往往是皇后的朝服。
▲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清乾隆
服装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
皇后朝服,作为古代女人能到达的最高权位的象征,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正好我刷到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抖音帐号@带你看故宫。
故宫研究员针对故宫文物带来权威讲解,目前已更新约50+期视频。这其中,服饰专辑狠狠吸引了我的眼球。
要知道,故宫目前是不开放服饰展览的,但为了给观众科普服饰的分类、细节,故宫博物院特地把许多服饰文物送到库房观摩室来拍摄。
所以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都是实打实的历史文物,配上讲解员的专业讲解,我就像真的站在了故宫的展馆里,历朝历代的文化在我眼前倏忽而过。
今天,就借着抖音,跟着@带你看故宫的研究馆员严勇,一起扒一扒“清朝皇后穿搭指南”吧。
清朝皇后朝服穿着方式:
批领+朝裙+朝袍+朝褂
皇后的衣服是三件套,
最里边呢要穿红色的朝裙,朝裙外面配朝袍。
朝袍的最外面要穿石青色的朝褂。
▲ 左右滑动查看
不要问穿起来热不热,毕竟朝服是最正式的场合穿的。
这玩意就跟你要结婚时穿的婚纱一样,庄重典雅就完事了。
在佩饰上,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严勇特意用皇帝的佩饰来与皇后进行对比,比起皇帝的一顶朝冠,一串朝珠,一个朝服带,皇后的佩饰可就丰富多了。
我挑一些重要的展开讲讲。
在解释皇后的佩饰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东珠(下图里白色的珠子)。
东珠是产自满族的发祥地——东北的野生珍珠。
由于数量稀少,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 用其装裱服饰,来表示身份并彰显皇家的权威。
所以如果你穿越回清朝,没想清楚要抱谁大腿, 那你看她们身上东珠的数量和光泽就知道了,妥妥的古代绿水鬼,权贵指向标。
朝冠
朝冠的顶部有三只金凤凰,顶尖镶着大东珠。每只凤凰之间和身上也都镶有东珠, 就连朝冠的尾部也用了大量的珍珠作为坠饰。
这一个朝冠上缀饰的东珠与珍珠约300颗,冠顶东珠13颗,珍珠51颗。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图
《皇朝礼器图式》清内府绘本
耳钳
不少人看《延禧攻略》或《如懿传》,都能看到上面的女性有“一耳三钳”的穿戴方式。
我记得当时不少人“吐槽”说清朝女人打起耳洞来,是真的野。
▲(右图) 金环镶东珠耳饰,清
其实“一耳三钳”是满族旧俗,这种戴法被统治者看做满洲女性的身份标志。
满族女孩出生后,被要求要一耳穿三孔,戴三钳 (所以根本不是“年纪轻轻打耳洞”,人家一出生就打啦) 。
金约+领约
按照礼仪,清朝后妃们及宗室女、宫外的一至七品命妇, 在穿朝服的时候,金约与领约都是标配。
金约类似于今天的发带,束发用的。
领约类似于项链,用垂珠做点缀。
朝珠
清朝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很深,朝珠是在佛珠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皇帝只有一串朝珠,但皇后的朝珠有三盘。
中间是东珠朝珠,两侧为红珊瑚朝珠。
东珠朝珠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连皇子也不得佩戴。
贾谊《新书·服疑》中就曾记载:“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一套朝服,就是一种秩序。
上图中的孝贤纯皇后,就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的 富察氏。
这张“定妆照”是她24岁被封为皇后时,由宫廷画家为她画的朝服像。
画中的孝贤纯皇后,柳眉、凤眼、樱唇,别有一番端庄娴静。
穿过三百年的时光,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她婉转的眼波,道尽世间绮丽闲愁。
不少人说,她是乾隆皇帝一生的白月光。
富察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贤惠清朝服饰图片,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乾隆曾赞她:"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乾隆与她年少成婚,一生为她写了一百多首诗。
但自古君王皆薄性,年少情深,也抵不过皇权的膨胀带来的占有欲。
作为多部宫斗剧“配角”的乾隆皇帝,人生总离不开“风流”二字。
▲ 《乾隆帝写字像》轴,清
他一生拥有55位(也有说40位,总之就是很多)后 妃。
但面对乾隆的花心和后宫诸事,富察氏永远能保持冷静和端庄。
但上天对待温婉之人,并无优待,甚至过分残忍。
富察氏的两个儿子双双夭折,这给皇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她离世时年仅36岁。
富察氏死后,乾隆给了她隆重的丧礼,极尽哀荣。
富察氏本人会不会喜欢这些呢?无从得知。
但根据史料记载,富察氏本人一生克勤克俭,不喜奢华。
她平时在宫中的服饰用品不是画上的那些金玉珠翠,而是简简单单的通草绒花。
史书记载,她娴于礼法,深明大义清朝服饰图片,温柔且知书达理,富有情趣。
但时人所刻画的,世人所记住的,却是她被满身华服困住的样子。
因为,比起寻常女子所追求的好看和喜欢,“伦常有序”才是皇后搭配服饰的第一要素,而她的一生也被“伦常有序”所束缚。
就像甄嬛那句台词说的:“这凤冠霞帔于我,何尝不是万重枷锁”。
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她永远是皇帝的妻子,而不是自己。
富察氏一生都在做一个贤内助,解语花,永远在适当时候展现温香软玉的一面,给予丈夫帮助。
却至死未曾发出过自己的叹息。
而在故宫博物院中摆设的那些文物里,又掩埋着多少人一生未曾吐露的声音。
我回想起我先前去过故宫博物院,在珍宝馆的橱窗前,对着这些华美的首饰发出过赞叹,现在想来百感交集。
一方面由于疫情,近期故宫闭馆,想要再去亲见实物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当时的我不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只是浮光掠影地看过,却未曾真正看到他们。
其实我明白,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已是“乱多治少”的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而能在故宫博物院中供一代代后人参观的文物则是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
但谈起文物,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尊敬,第二想法就是敬而远之。
故宫所藏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大概有186余万件....它们庞大什么地步呢?
就是如果一个人一天看五件,全部看完,需要一千年。
如果真要自己去细细了解,真的有种“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的感觉。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的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的。)
而如果有一种办法,足不出户能看到文物,它身上承载的历史不再艰涩难懂,哪怕一天只是了解一件文物,我也能离那个遥远的时代更近一步。
这也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抖音与故宫博物院达成合作,发起“抖来云逛馆”计划的原因。他们把故宫的文物藏品视频化,让更多未公开展区的文物被看见,把故宫的文物们集合成一本视频版百科全书。
这几年,我们慢慢看着故宫“动起来”了,他们通过网络直播、文物数字化、科技展览、短视频等形式,不断被看到。
还记得2020年在抖音也发起了一个“云游故宫”的活动,996万网友都成为“云游客”,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重新认识故宫每片砖瓦底下的故事。
以前在很多人眼中沉默无解的文物生动起来了,故宫这座庞然大物也开始“倾诉”自己历经的几百年风雨。
「内行看门道」,故宫有它自己的一套观看之道。
在抖音上,还有许多和「带你看故宫」类似的文化传播者,他们在通过不同方式,将古老的文化转码成更有趣易懂的视频内容,让我们得以顺着恰当的路径,窥见其中的浩瀚与玄妙,看见文物背后,属于一个个人的故事。
▲ 左右滑动查看
在@故宫古钟表修复师的主页里,能看到一件件钟表叮叮咚咚报时的样子,这清脆的声音之前,是几位修复师日日夜夜的精雕细琢。而透过钟表的形状、细节,我们也像是能看到,每件精妙绝伦的作品里,带着前人怎样的祝愿。
另一边在@只露声音的宫殿君那里,每次视频的更新都会带来新的惊喜。他总能发现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奇妙角落,发掘出看海棠最佳的地点,透过影子看故宫里的“比翼双飞”……还带我们看御花园里藏着的“自行车”。
每看到一个新的角落,就觉得故宫这座偌大的建筑离我们又近了一点。
短视频这种形式,用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降低了人们理解经典文化的语境,抖音更是能让人秒懂我们以前觉得复杂的文博知识、艺术知识,形象地表达出了传统之美。
常常看到故宫被称为“一生一定要去的景点”之一,但也许因为疫情,也许因为有的朋友距离北京动辄几千公里,很难真的说走就走。
而在抖音里,透过这块小小的屏幕,就能看到离我很远的世界,就能听到从遥远时空里传来的声音。
这次因为抖音号@带你看故宫对清朝服饰的介绍,让我对富察氏,甚至对清朝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
故宫虽然是一座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城池, 但故宫不是一个历史的“遗址”。
故宫里面的古物,也从来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
那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个人物的命运,一段历史的脉络。
但当我们在机缘巧合之下,偶然打开历史的一角,才猛然发现:
原来而我们的先人祖辈,早在沉默的文物里,倾诉了想对我们诉说的一切。
只等待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