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不给你买衣服了
我已经三个月没有独自给孩子买衣服了,因为我连自己都捯饬不好,对自己的审美不自信。当杨杨梧梧宁可穿鞋带断掉的洞洞鞋,也不愿意穿新买的灰粉色的运动鞋的时候;当我硬给她俩穿上“漂亮”连裤袜,她俩硬给脱下来的时候。我醒悟了,孩子们已经不再是给啥穿啥的年纪了。
追溯她俩自己选衣服的时间,最早到2019年10月13日——是的,我有育儿笔记。那是杨杨梧梧的第一双鞋,我犯难了——紫色,贵但好看;玫红色,丑但便宜。所以让孩子选。猜猜看——选了紫色。很好,买。从此我选择困难症犯了的时候,就有两个小参谋了。吃啥,去哪儿玩,怎么回家,在奶奶家住吗,她俩都能搞定。还能串联,把一天安排的明明白白:先坐出租车去益田假日,吃个海底捞,再去奶奶家住一晚上。
另外,杨杨梧梧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热追的ip——“艾莎公主”,还有颜色要求——“蓝色黑色绿色是男生”,虽然我也想说颜色没有性别,可孩子看到的就是这样,就等她们见过更大的世面之后再修正自己的认知吧。她俩回家会说,妈妈你给我买一双像xx那样的皮鞋,有跟,蓝色,前面有艾莎公主,还有个带子在脚面上;妈妈你给我买一件像xx那样的红色短袖购衣搭配男,上面有小汽车;诸如此类。我的回答是,哦,你很喜欢啊,或者这么漂亮啊。基本对话结束了购衣搭配男,她们只是在表达喜欢。两岁半的时候带孩子逛商场,巴拉巴拉,我看中一件衣服,她俩试了也喜欢,梧梧说,妈妈,你给我网上买。
每天我的一大娱乐活动就是在朋友圈看广告,看到快团团上漂亮且在打折的衣服,就蠢蠢欲动。但是理智叩问我:孩子喜欢吗?孩子喜欢吗?孩子喜欢吗?基本就给劝住了。我会先加购物车,然后问娃,喜欢吗,要哪个。
上幼儿园之后,杨杨梧梧开始拒绝穿我给的搭配了。给我高兴坏了——又一件事情可以分出去了。只要喊一句:“穿衣服要出门了!”,一段时间(得耐心)之后就能收获穿戴整齐的小娃娃两枚。如果10°C要穿短袖,我也随她去,但会建议她带个厚衣服,会冷。她俩风格很明确。梧梧喜欢的是那种漂亮的裙子,像公主一样,讲究颜色搭配,要佩戴首饰,偶尔还化个妆;杨杨就一点,舒服好穿脱,并且只讲究单品喜欢与否而不注重整体效果——所以她有时候会穿睡衣出门。
AI(人工智能)能画画,能写文章,她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是学会一个公式,类似f(x)=A(x)+B(x)+C(x)……怎么做呢?把图片转化成二进制的数据,让她计算,通过不断试错,确定公式里ABC等参数最合理的值,这样她就学会了这个公式。我们输入x,它就可以给出结果。一般情况下,能画出让你觉得"哇哦"作品的AI,涉及的参数能达到上百亿个,几乎赶上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自变量也不只x,可能会有yz等。这种规模的计算,AI学会一个公式,大约一两个礼拜,耗资百万起。
说AI的原因是,孩子也是这样学习的——试错之后统计分析,直至习得某技能。不同的是,一个AI只能学会一个公式,因为她一次只能处理同一种格式的编码。而孩子脑中上百亿的神经元,学习的不只一个公式,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变量都可以相互连接,不同编码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情绪、感受等,都可以同时被处理。他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试错机会。相信我,不是会让你“oh no”那么多的次数。
选衣服,看似小事,但是,我们的小人儿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决策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做决定时用到的参数,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决策公式”:输入自变量,得出因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