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制造的“小而美”与“大而全”

佚名 79 2022-10-18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人潮如织,众多服饰企业在这里寻找机会、宣传品牌抑或彰显实力。

“这个模特怎么搞的,动都不动的。”海宁人吴陆明皱着眉头对女儿吴思敏抱怨道。吴思敏立刻用英文跟穿着样衣的洋模特说了几句,随后模特绕着展会的场地走起猫步,昂贵的裘皮大衣顿时摇曳生姿。

吴陆明指着穿在模特身上的衣服介绍,“整张的小羊皮,背后的绣花是手工的。”他告诉我,一家国际知名的大牌曾到他家的工厂来订过这样的长款皮风衣。1000多元的成本到了品牌商手里价格就要翻上十几二十倍。“他们还嫌我们贵,后来又去找了比我们便宜的厂子。”吴陆明不厌其烦地向游客展示挂着的样衣,期望懂行的人了解什么是上乘的衣服。

为了留住有手艺的工人,吴陆明甚至给他们开到十万元以上的年薪,还帮缴五险一金。“跟一线城市白领的收入差不多吧。”如今人工涨得厉害,但相对于那些大型的服饰加工厂,像吴陆明这样的作坊型企业压力不算太大。“我们还好,毕竟我们做的不是便宜东西,价格在那里。”

与其合作的客户名单上不乏大牌的名字中国服饰,即便如此,做了30年供应商后吴陆明还是想要到台前来。

中国的浙江、广东等地有不少小型作坊凭借着精湛的手工技艺以及人工成本差价获得了不少国际奢侈品品牌的青睐。所谓的原产地,其实也有“猫腻”,品牌商让海外代工厂加工成衣,通常完成到97%、98%左右,然后将产品拿回至本国完成最后的步骤。于是中国服饰网,顾客在贴标上看见的是“made in Italy”。这种混合品并非少数,但很难去做道德上的评判。

品牌的高溢价让代工厂期待自己登台之时。但目前看来有些困难,做产品是一回事情,做品牌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更何况是高端的奢侈品行业。一个新的品牌开进商场,如果没有人来买,就等于不停地亏钱。前期巨大投入让吴陆明等不得不再三考虑,寄希望于有大集团来合作。

对于吴陆明创办的浙江诺之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参加博览会是一次露脸的好机会。但对于另一些企业则是彰显实力的舞台。

提及山东如意集团的名字,大多数行业外的消费者会陌生。虽然是一家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但一直埋头于幕后,鲜少在零售端露出。不过,最近一年多来,如意频频大手笔收购海外时装公司,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如意展台上播放的数分钟宣传片内容让人惊讶国内居然已有如此大规模的服饰工厂,干净、整齐、高科技、自动化,用数字传递出速度,让人感受到中国的服饰制造业的智能智造。

如意展区外的三面墙上填满了如意旗下的品牌,有从数年前从日本收来的 life、MANO,也有去年从法国收来的maje、等。

这家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山东济宁毛纺织厂的企业在经过40余年的发展后已经位列全国纺织服装的榜首。

令人担忧的是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

当年在收购日本品牌后,NHK曾做过一个名为《老板来了》的纪录片,讲述如意集团收了日本百年老商号后与日本运营者发生的理念冲突:日本的原运营者认为按照日本商界的传统,开店就应该从大城市辐射到小地方,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段就不开,但新老板却认为,当务之急是把新店按照计划开出来。

数年后,上述品牌并没有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如意的收购依旧不曾止步。如何磨合好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填平文化不同带来的沟通不畅亟须解决。

“小而美”的诺之与“大而全”的如意是如今中国服装制造业的两大缩影,所有各种不足让人看到的是这个行业里未来的希望,你有你的精工细作,我有我的智能智造。(第一财经 刘晓颖)

天猫服饰春夏新风尚,打造“品质人群”升级战略

京东服饰家居拆分 服饰电商战火再起

京东求变 服饰电商战火再起

京东服饰部门将独立运营 开抢天猫蛋糕?

京东成立大服饰事业部 丁霞任事业部总裁

搜索更多: 服饰

上一篇: 一年营收41亿,童装业务遇风波:江南布衣遭约谈
下一篇: 小心了!这样的童装,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