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中,涉及汉代服饰名称、服饰形制、礼仪典章的著作有哪些

佚名 91 2022-10-17

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服饰的典籍种类繁多,且许多都是礼仪与服饰并存。如《周礼》、《仪礼》等就把服饰当作礼仪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许多史志中更有专门介绍舆服制度的篇章,其他还有专门论述服饰的专著如《深衣考》、《冕服考》、《释服》、

《野服考》、《妇人鞋袜考》等,以图像形式表现服饰的有宋人聂崇义撰的《三礼图》,书中对各种礼仪用品皆用图像表现,同时再以文字加以注释。在聂崇义的《三礼图》编撰之前还有东汉郑玄、晋代阮諶、唐代张镒等人都曾编撰过《三礼图》,而聂崇义的《三礼图》则是参考前辈人的成果,同时结合自己的推断,系统地做出比较全面的礼仪制度所用的规范用具。

其中有四卷介绍礼仪服饰的内容,分别是“冕服图”、“后服图”、“冠冕图”、“丧服图”,这些史料是比较早的完整介绍古代礼制的专著,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将这些服饰文献进行一个初步的分类就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类是以介绍服饰名称的文献;一类是以具体礼仪服饰的形制为主的文献,这类文献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服饰的结构造型;一类是以介绍服饰的典章制度为主的文献,主要列出礼仪服饰的穿用场合及用途。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都载有与服饰相关的条目,在涉及到礼仪活动时尤为复杂,礼典类文献的编辑中,服饰更是必不可少的篇幅。从这些记载服饰名称的典籍中,可以更切实地了解到礼仪服饰所起的作用。相传为孔子所编的《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最早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的尊卑、等级以及严格的礼制服饰规范,为后来各个朝代制礼做出了典范,是了解礼制功能和作用以及探究礼制流变的基础性材料。

早期涉及到礼仪服饰的还有《世本》,撰者不详,系先秦史料汇编,记载三皇五帝至春秋之间之事。唐代因避太宗讳,或称《系本》。其中的《作篇》载“黄帝作冕旒”、“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于则作屝履”等有关服饰资料的语句是古代文献中的最早记录,对后人影响较大。原书已佚,清代辑者较多,其中以茆泮林为佳,1957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本八种》,收茆泮林、王谟等八家辑本。

作为较早地系统性记载了礼仪服饰制作及管理机构的典籍当属《周礼》,《周礼》作于东周,汉初称《周官》,西汉至新莽时期的学者刘歆改称《周礼》。全书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所记多为当时的政治、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等。有关衣冠服饰制度的记载有天官:司裘、掌皮、典丝、内司服、缝人、染人、屦人;春官:司服;夏官:节服氏、方相氏、弁师;冬官:氏、玉人等。其对研究古代服饰礼制史具有参考价值,受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注疏、正义者也不乏其人。

汉唐服饰距今已久,要想将实物与名称相对应,就必须了解不同服饰名称的具体样式,《急就篇》为西汉史游撰,又名《急就章》。主要是学童识字读物,其中服饰类别的用语被编成韵语,采用七字一句的句式,涉及到服饰的汉字有二百多个,服饰名词大概有百余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了解汉代服饰的名称有极大帮助。

《说文解字》全书十四卷,叙目一卷,分列五百四十个部首,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每字目下以小篆为字头,阐释形义,并注读音。其中玉部、巾部、衣部、裘部、糸部等,收有许多与服饰相关联的文字,间接地反映出有关服饰名物的产生、沿革、发展变化的情况。

另外,五代宋徐锴撰的《说文解字系传》、清人段玉裁撰的《说文解字注》等,都是研究《说文解字》等的重要著作。《释名》东汉刘熙撰。该书是第一部以音求义、探索语源的训诂专著。全书八卷,分二十七篇。其中卷二列彩帛、首饰,卷三列衣服,卷四列丧服等各篇。每篇解释物品之义,并以其它文献相引证,保存了当时名物制度的大量史料。其中《释衣服》篇,揭示了古人以服饰御寒防晒的实用功能、掩体遮羞的伦理功能。

《西京杂记》晋人葛洪撰。该书二卷,为杂记西汉轶事传闻的笔记小说,内容涉及宫室制度、舆服典章、民情民俗、文人轶事、宫苑珍玩古代服饰图片,所叙多被后人引为典实。书中相关服饰物品,有吉光裘、金华紫轮面衣、鸳鸯襦、金错绣裆、七宝綦履、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珊瑚玦、鷫鸘裘、犊鼻裈、轻丝履、紫绨裘、玉簪、青羊裘、青丝履、旃衣等,亦间记相及服饰遗闻趣事,对研究西汉前服饰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玉篇》南朝顾野王撰。撰成于梁大同四年。全书三十卷,分五百四十二部,收字共一万六千九百十七个,每字注音在先,次释字义,后引群书为证。宋时陈彭年等重修此书,书名改作《大广益会玉篇》。该书玉部、皮部、革部、糸部、丝部、巾部、帛部、衣部、裘部等,多有与衣冠服饰、首饰相关之文字,其间引文亦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服饰资料,对考证古代服饰名物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韵》为宋人陈彭年等撰。该书为韵书,陈彭年与丘雍于大中祥符元年奉诏对唐代《切韵》修订增广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广韵》,为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最早的类书之一,书中多存古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书共分五卷,共收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分二百零六韵,每字均予以解义、注音并附引文。全书与服饰相关的字有袀(戎衣)、裈(亵衣)、钗、鞋、(衣袖)、巾等。

服饰形制的相关论著

《仪礼》相传为孔子集春秋时期各国礼仪整理而成,共十七篇。原称《礼》晋代始称《仪礼》,其中《士冠礼》、《丧服》所记多为东周以前甚至从氏族时期传袭下来的有关冠服礼俗仪式。《丧服》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后世都参照此篇内容规范丧礼服饰,自汉代起就一直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列“五经”之一。丧礼礼制上行下效,是影响非常深远的礼仪之一。这也使丧礼服饰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为礼仪经典。

《礼记》有《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之分,通常所用为《小戴礼记》,全书四十九卷,出于不同人之手,西汉戴圣进行汇总编撰,至东汉中期成为较权威的版本。东汉郑玄给予注解后,使之广为流传。其内容主要是对《仪礼》的解释说明及补充,其中《玉藻》、《丧服小记》、《缁衣》、《服问》、《深衣》、《丧服四制》等篇古代服饰图片,皆与服饰相关。《玉藻》、《深衣》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先秦时期的深衣制度、幅制、衣用等次的情况。

《汉礼器制度》为西汉叔孙通所撰,主要是参照秦代及秦以前礼器制度,创建汉代仪礼器用规定,其中记载了汉代冠服弁冕制度,并详述其形制、制作用材等,亦有龙火黼黻尊卑等差规定,对了解汉代服饰礼制有极大的帮助。

唐高祖武德五年命欧阳询等人编纂,全书一百卷,分四十六部,凡七百二十七目,各目之下排列相关文献资料,内容丰富。此书引书达一千四百三十一种,且原书多部不存世,所载足以为后世研究者取资。其录服饰资料较多,有“礼制类”之冠礼;“衣冠服饰类”之衣冠、貂婵、玦珮、巾帽、衣裳、裙襦、裘、带等。

《北堂书钞》为隋唐间虞世南辑。该书为类书,一百六十卷,于隋大业间,辑录三代至北齐诸书中辞章典故而成。今本分帝王、后妃等十九部,凡八百五十一类,保存了不少已佚古书之资料。其存有关服饰资料,如“礼仪部”之冠、丧服,“衣冠部”之冠、冕、弁、帻、簪、巾、帽、法服、朱衣、革带、绂、佩、玦、舄、衣裳、袍、裘、袴褶,“仪饰部”之绶,“服饰部”之如意、步摇、珰、跳脱、珥、粉黛、胭脂、钗、屦、靴、袜、屐等。

以图像形式表现礼仪服饰形制的文献,除了《三礼图》,还有明人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绘的《三才图会》。全书一百零六卷,分十四类,所记载的物事,都以文字注解图片的形式加以列出,有关服饰的资料相当的丰富,自上古至明代,都有细致的描述。另宋人郭若虚所撰的《图画见闻志》对先秦至唐代的冠服制度进行了考证,该书为绘画史论专著,共六卷,记载了数十种服饰名物。

礼仪服饰典章制度的相关论著

礼仪服饰的研究离不开礼和服饰两个方面,综合提出礼仪服饰的古籍在汉代有《后汉书·舆服志》,这部书是由西晋时期的司马彪所撰。由于其成书年代离汉代较近,且所用典籍资料较为可信,是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史料的较好材料。其中关于礼仪服饰的典章制度的记录比较详尽,是研究汉代礼仪服饰的最早著作。《汉书·礼乐志》、《郊祀志》、《五行志》等提及了礼仪制度的变化,这对于更好地了解礼仪服饰的应用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宋书·礼志》主要记载了曹魏至刘宋时期的各种礼仪制度,包括宗庙、祭祀、服饰、车舆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丧礼、祭祀天地名堂及五岳四渎、舆服之制,这些内容占了《礼志》一半多的篇幅。《南齐书》是由萧子显所作,作者出身于萧齐皇室历经齐、梁二朝,深得梁武帝宠信。

《南齐书·礼志》记载了祭祀、婚丧礼仪及设立学校的一些规定。《南齐书·舆服志》则主要记载皇室及各级官吏车舆服饰及玺绶等具体规定。这些都是研究皇室礼仪与服饰的直接资料。《宋书》和《南齐书》都对南朝的礼仪和舆服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魏书》由北魏年间出生的魏收所编撰,其中《魏书·官氏志》开创了把鲜卑氏族的发展同北魏官职制度合于一体的新体例, 对研究北魏时期官服制度有极大帮助。

《隋书》是由唐代官修,其中的志原本是另外与《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的志共同编撰在一起的《五代史志》,然后再打散编入《隋书》的。《隋书·礼仪志》一共七卷,其中详尽地介绍了冠服制度和车辂制度。《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官修所成,志三十卷,其中《礼仪志》七卷,《舆服志》一卷。《新唐书》为北宋官修,志五十卷,将《旧唐书》中的《礼仪》、《音乐》并为《礼乐志》,礼的部分按照吉、宾、军、嘉、凶五礼次序全部重写。

书中论及汉代冕服制度甚详,有冕冠、天子冠通天冠、诸侯远游冠、文官进贤冠及法冠、建华冠、方冠、术士冠、巧士冠、却非冠、樊哙冠、却敌冠、珠冕、长冠、缁布冠、委貌冠、皮弁、惠文冠等目,除各述其形制,还加以考证辨释,该书有《百川学海》、《汉魏丛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弘治刻本影印并附张元济校勘记一卷编入《四部丛刊》三编。

《博物志》为杂记,记载异境奇物、水总论、五方人民、异国异俗、文籍典礼、服饰器名、异闻杂说等。全书十卷。其中卷六载“服饰考”,多记冠服、巾舄有关资料,如汉末无玉佩、古男子丝衣、素服、有冠无帻、汉葛巾、建安巾、魏武帝造白袷等, 可资古代服饰史研究。

《轻薄篇》晋人张华撰。该篇是一首五言叙事古诗,载于《张司空集》。全诗三百言,对当时世人豪奢生活进行贬刺,诗中亦反映出时人服饰衣着、首饰之浮华,如“卑妾蹈绫罗”、“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等句, 保存了晋代服饰的一些资料。该篇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清光绪十八年湖南古书流通处刻本,1917 年扫叶房石印本,同年都门书局排印本。

《太平御览》是宋人李昉等撰,该书是宋太祖太平兴国年间命李昉等仿《艺文类聚》等书之例编撰。全书共一千卷,是一本类书,分为五十五部,凡四千五百五十八目,辑历代史籍文献资料,广征博引,分类编排。书中存古代服饰典章、服用工艺、名物等资料甚丰。“礼仪部”载婚、丧服饰礼制;“服章部”分载冠、冕、弁、帽、巾、帻、貂婵、簪、帢、衮衣鷩衣、毳衣、六服、珮、环、玦、笏、袍、褐、杉、襜褕、大带、裙、裩、履、舄、屐、屟、梳、篦、步摇、假髻、钗、指环、粉黛、燕支、华胜等。

《事类赋》为宋人吴淑撰,该书为类书,亦名《事类赋注》。全书三十卷,分天部、岁时部、地部、宝贷部、乐部、服用部等十四门。书中“服用部”多存从古至唐代的服饰史料,对研究古代服饰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和御制冠礼》为宋人郑居中撰。该书编于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全书十卷,分“冠议”及“冠仪”两大类, 又细分为二十小类。“冠议”为十四小类:叙原、议年、议时、议衣冠、议加数、议就庙、议宾主、议礼馔、议醮、议嫡庶、议见拜、议乐、议上礼、议服制。“冠仪”为六小类:天子、太子、庶子、亲王、品官、女笄等。其中的主要内容集周代至北宋各代冠服礼制于一起,据典引证,史料丰富,对研究古代冠礼演变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 来自黎巴嫩的“京剧练习生”
下一篇: “京剧发祥地”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推两条线路发扬国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