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酒桌上的种种丑态,不过是对成人世界的拙劣模仿

小小兔 4 2025-04-29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喝杯酒,是中国人信奉多年的文化。从古至今,从未失传。无论是外面的生意,还是家人间的琐事,酒桌上的「老司机」们总喜欢把烈酒描述成包治百病的神药:一杯酒,一闭眼,天堂地狱随处走。

然而很多时候,地狱却往往比天堂要来的容易得多据@冰点周刊报道,广东某985高校的大一男生王耀栋在灌下第六杯「特调鸡尾酒」之后,彻底倒在学校门口的酒吧里而根据公安局出具的鉴定意见通知书,这个19岁的年轻人的死因是——。

急性酒精中毒。

要知道在上大学之前,来自甘肃小城的他酒量最多只有一二两可当和同行的少年少女们第一次踏入酒吧之后,新鲜感和逞能让他忘记了自己的极限伴随着身边人「赛跑最后冲刺般加油声」的起哄,年轻的生命,优异的成绩,走出家乡的抱负,就这样在酒精的催化下掉入了深渊。

在为倒在酒吧的小伙子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人开始后怕。因为大学生要学会喝酒,这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大学酒文化也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人人都经历过。

在酒文化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社会,其实并不稀奇,平常到很多人早就做好了准备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大学之前,各路长辈总会一顿指点,内容左不过是什么——喝酒是必备技能、要学会说点客套话、身在群体你就得守规矩。

——云云深谙「不会喝酒吃大亏」道理的父母大多身经百战,再加上家庭消费能力的提高,很多家长都乐意对孩子在大学交际行为给予一定的支持那时,很多孩子对于大学里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的,想象着自己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和聊得来的童鞋出去搓一顿,谈谈天、喝喝酒、吹吹牛,也不乏是件乐事。

这本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儿,毕竟刚刚走出管束严格的高中校园,以青春的名义小酌两杯庆祝恢复自由的快乐、体验一把成年人的生活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很多酒并不是出自主动喝酒的畅快,而是「被喝酒」的无奈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班级聚会要喝酒,学生会迎新要喝酒,社团庆功要喝酒,哥们儿打赌要喝酒,向心仪的姑娘逞能也要喝酒,已经是当代大学生日常了。

尤其是正赶上大一新生开学的关头,只要你参加了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各种考验酒量的「局」总会在社团活动之前到来。

在学校门口人均50块的小饭馆里,一场场由学生会部长、社团主席、班级团支书攒起来的AA制聚餐看起来是迎接新人,却暗藏杀机在大学酒桌的生态链里,顶端永远那些是喜欢喝酒的学长学姐他们动辄手底下好几个社团、几十号人,那个风光,那个一呼百应,一群人对他们那个瞻仰。

在刚入学的菜鸟眼里,这些大三大四的老油条一个个可都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

这时,酒作为自古以来测试服从性的最有效工具,便被当做了歃血为盟的血把酒量当做软实力的社会人儿,比比皆是——喝,就是给学长面子;不喝,就是不给,你自己看着办吧要知道,这根本不是一个选择句就像人们常说的「大学是个小社会」一样,混社会也是生活的必要部分。

为了所谓的融入集体,社团里地位较低的学弟学妹们不仅要包办添酒布菜等琐碎小事,席间要懂得如何说漂亮的话让他们开心,学长半杯你一杯,学姐一口你三杯,更是最基本的礼貌嘴里讲着义气、规矩、地位,可推杯换盏间聚餐便变了味儿,几个略带黄色酒桌游戏玩下来,此前滴酒不沾的学弟学妹就对瓶吹了半打啤酒。

食物链低端的生物,向来是不由自主的。虽然人均好几十的聚餐,够吃十顿食堂,每每拿出钱包都会实打实地肉疼;虽然,大学聚会酒精中毒、甚至喝酒喝死人的新闻20年前就有,每每看见就让人胆战心惊——

可对很多人来说,融入感却比那飘渺的致死率实在、也现实的多刚刚读完高中的学生,在体制和传统制造的幻象下,对大学充满了未知和恐惧因为没有经历过,每个新生就算不会喝酒,可当拿起酒杯的那一刻都担心学长学姐会因为自己不喝酒,就孤立自己;社团成员会因为自己不喝酒,就今后在管理的过程中,给自己小鞋穿。

这种迫切想融入新环境的想法,有时候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害怕在这个陌生的集体中被边缘、被他者,也成了酒桌菜鸟最大的弱点。

于是,在一场场如过家家酒般的权力游戏中,越来越多「被喝酒」的底层学生,明明心猿意马却假装全情投入,也渐渐地学会了这无脑勇夫式的酒桌文化比如今年1月,这位因为导师饭局而身亡的江苏大学研究生他的体质本是排斥过多酒精的,平时在家也只喝一点啤酒。

然而为了在酒桌上显得活跃一些,他还是强迫自己喝下了半斤白酒,然后酒精中毒

而在狂欢与热闹的表象下,没有人提醒他「差不多就行了,感情不能用逞能来表示」,更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在喝彩之后,他究竟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伤害又是什么因为劝酒者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灌醉,让他出尽洋相让发号施令的社会人儿哈哈大笑,才叫做和群。

随着大学社会和外面世界的边界更加模糊,学生很多行为都是习得的。就比如,把劝酒当做社会人儿的必备武器,企图对成人世界进行一场拙劣模仿。

之所以说拙劣,是因为熬过了菜鸟阶段你就会开始渐渐地发现——酒桌生物链永远是「大四的看大三的学生会教大二的骗大一的」,不管喝多少酒,你总是那个干得活儿最多的小可怜各种排挤、报复、钦点、作威作福经历一遍才明白——。

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每个人都自以为生活在刺激的官场里,实际上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过家家更残酷的现实是,那些赋予你头衔、对你嘘寒问暖、让你离家读书还能感受到无与伦比集体温暖的人,大多数等你毕业以后连你的死活都不会管。

说到底,那些企图靠劝酒来作威作福的孩子,也是无比悲哀的他们不是不知道酗酒、劝酒是陋习,可因为社会就是阴暗的,所以作为社会人儿的他们也要学着阴暗殊不知,一切跟经济利益无关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再勾心斗角,实际都跟闹着玩一样。

剥开唬人却脆弱的外壳,只剩下了幼稚化的功利因为在真正「能力大于关系」的圈子,根本不需要这样的酒桌文化最后,在悲剧屡屡发生的当下,还是要奉劝热衷于劝酒的年轻人一句话: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未安全护送醉酒者三种行为,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也希望更多为了合群而逞能的大学新生能明白——为了有意义的事情勇,为了无意义的事情怂——是一个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上一篇: 北京饭局装逼指南
下一篇: 跟领导出去吃饭,聪明的人注意这4点,领导更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