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丧葬与火化,不能接受离别的 别点(传统丧葬)

网络来源 159 2025-04-28

上午九点多,房后炮子噼里啪啦一阵响,还以为是谁家要办喜事结婚,没多一会听见悲痛欲绝的哭声,就知道不是喜事,是有人去世了传统丧葬参加过吊唁,或经历过亲人去世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人去世以后,有一个报庙的习俗在报庙之前,还有一个裝殓仪式……分享一下我知道了解的步骤,给不知道过程的网友吧。

裝殓装:就是擦拭过世人的尸体,然后更换入棺的寿衣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过堂”行为,“最后一口气”有的人从嘴巴呼出一口气,有的人不再受身体控制无意识的排出小便,或宿便,或是“一个屁”;这口气一泄,这具肉身从此与世长辞。

擦洗.换衣,是亲朋好友,孝子贤孙给予亡者在世时最后的体面与尊重敛:在装的同时进行,在古代,人去世时会在亡者的口中,下阴,肛门放上玉石珠宝,或者元宝.铜钱,等贵重物品,意为“寝口钱”也是对亡者的祝福男士,希望其来世能够出身富裕。

女士,则是补其“五漏身”望其来世能转身成“七宝男身”或出身富裕……什么是五漏身、和七宝男身,大家还是自行百度吧涉及到宗教说辞,不知道让不让细述民国以后“寝口钱”丧葬文化应该被逐渐遗弃,有官邸的人家传统照旧,平头百姓家少有珠宝,也就一切从简。

现代,传统丧葬用品中仍然保留了塑料制的“元宝”物品,让亡者在去往阴间的路上有口“寝口钱”打发买路(纯属个人了解,无不良引导)亡者装殓入棺后,家属就开始脱掉身上颜色艳丽的衣服,除去装饰品,由长者给丧家男女子孙,按长幼依次赐受麻衣、麻帽、孝鞋、孝杖,易服布素开始居丧,行走报丧。

报丧,通常由丧主向死者亲友报丧,就是逝者的儿子或者侄子担任报丧者以丧主的名义,通知其亲属,亲人逝世自古以来丧主一般都是死者的儿子来担任,长子在,长子主事长子不在,次之家中只有女儿的主家,由其女儿请德高望重之人代为支客,自行前去报丧。

(去他人家中报丧,进人门要脱下麻帽以示尊重,有些人家避讳不喜人戴孝进门)报庙河南俗称就叫报庙,或“报地头”庙指的是五道庙,或者土地祠古时候村村,或者几个村之间就有一个小庙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都是城镇化,很多原址的庙都没有了,报庙的地方就被改为了大路的“十字路口”。

报庙的寓意,是告知当地相关的神灵注销死者在阳间的户籍,祈请当地神灵护送死者亡魂到某“领域”报名停柩.守灵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在家中客厅内设灵堂,通常用搭帐子的方式,或者是白布为底,中间贴奠字,前面摆放供桌,遗像.香烛和贡品,跪垫、瓦火盆等物品供吊唁使用。

守灵期一般为三、五、七天,人去世的当天算作第一天辞灵.出殡,摔丧.驾灵辞灵是指逝者发引前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要出殡前,子女亲属在灵前举哀.向灵柩行礼告别,盖棺.钉棺,送葬出山棺柩出了大门以后,由主丧孝子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一次摔碎,越碎越好。

寓意瓦盆是亡者的锅碗,摔得越碎越方便亡者携带“阴间”瓦盆一碎,犹如号令,抬棺人迅速起灵,主丧孝子抗起引幡(引魂幡.驾灵)或牵引灵车前往墓地下葬下葬就是安葬.落葬灵柩到达事先择好的墓地祭奠,家属按男东女西的方位肃立默哀,随葬品洒在棺木下方或者棺木旁边,然后下土…筑土成坟……。

向生命致以敬意无论人生过程怎样,都是生命谱写的美丽篇章。

上一篇: 皮弁、帢、巾、帽,东晋南朝男性的日常冠饰,比女性还"精致"
下一篇: 菇凉们,《麻衣神相》告诉你:凡遇到这样长相的人,赶紧嫁了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