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都躲不过的x型腿,你是否也有?用六个动作让你也成“腿精”
28 2025-04-27
我是山东手造推荐官,我推荐济南的玉谦旗袍。“门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数百年”。一百多年前,“玉谦”在如今的章丘悄然生出种子,又于芙蓉泉边扎根而日渐勃发。它如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玉谦旗袍。
“爹——又有人来找你啦!”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在自家门前大声叫喊着,并将客人领进院中一位身穿灰色长袍的先生大步迈出主屋,迎向小男孩身后的客人:“冯兄,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好着好着,多谢于兄,只是又要来麻烦您帮我家多裁几件衣服了……”两人互行一礼便攀谈着走进了屋内,小男孩仍留在院中玩着刚刚裁剪好的碎布……。
时间转眼来到了二十年后,虎头虎脑的小子已经长成了清朗俊逸的于先生,而当年身穿灰袍的高大男人也长出了白发为了更好的生活,于先生一家准备从章丘迁到早就看中的芙蓉街上——这里是老商业街,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并且大小字号云集,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于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于家裁缝铺搬到芙蓉泉边扎下了根 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也改变了当时民众的审美观念1890年,于先生与父亲商量着改良自家店里的旗袍,将其领子放低、腰身收紧、衣长裁短,并将店铺名字改成“玉谦旗袍店”,这样可以吸引来更多的顾客。
但是没想到,这引起了于先生与父亲最激烈的一次争吵“父亲!如今顺应时代的发展、客人们的需要才能维持我们的生意!您看现在还有几个人穿您当时那种平平板板的旗袍啊!女子应当有追求美的权利啊!”“不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哪能说改就改!况且领子放低、衣长改短,腰身手紧,女娃娃可能会招人非议的!就算是我们的店最后关门了,我也不改!”……这对父子的争吵,最终以“旗袍样式让顾客自己来选”和“店铺改成玉谦旗袍店”而结束。
自那天之后,“玉谦旗袍店可以做新式旗袍”的消息便开始由大家口口相传,来找于先生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看着越来越包容的时代潮流,便也承认了于先生的主张只是常常提醒于先生不要忘记初心,不能因为利益而放弃匠心。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玉谦旗袍店越来越红火,于先生的孩子出生、长大、接过父亲的手艺,又将它传承给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一年又一年“妈妈!你看!是你说过的玉谦旗袍店!它又开起来了!”一个而立之年的女人在信中激动地写道,并附带了几张照片给她的母亲展示。
女人是与同事来济南旅游的,顺便来看看母亲儿时的家乡她早就听母亲说过母亲小时候有一家玉谦旗袍店,里面有好多母亲梦寐以求的旗袍,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歇业了本来以为它会像这条街上其它做旗袍的店铺一样由此消失,没想到还能再见……。
几个月后,女人带着母亲来到了玉谦旗袍店母亲敲响了那扇记忆中的大门,走出来迎接她的,果然是她儿时的玩伴,那个自小便迷恋针线的男孩记忆中的男孩已经成了穿着大褂的“小老头”,而她也被岁月抹上了痕迹老友相见,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寒暄,而是“太好了!快来给我做一件旗袍!从小就想穿你家做的旗袍,就是当时买不起,现在可逮住机会了!”……。
在她们走的那天,女人的母亲穿上那件心心念念好多年的旗袍,告别老友,登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
玉谦旗袍,在时代潮流之中,因为坚守匠心、因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它长久地屹立在芙蓉泉边,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牵连古今,牵连着海峡两岸的同胞,展现着中国独有的韵味。
作者简介:刘燚,山东济南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指导教师:张然壹点号 流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