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裙可以为谁做?“茂名案例”打破课本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网络来源 117 2025-04-27

上午10时许,茂名高州市石鼓中心学校操场的一角,同学们整齐地排列着,跟着一名女同学的口令,伸展、弯腰、踢腿,热身动作规范而有力正对面的教学楼上,“关爱生命 性别平等 健全人格 发展个性”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看,我们这个班的体育委员是女同学哦!”石鼓中心学校常务副校长欧增志说,“过去女孩子在班里多是文艺委员,但现在任班长、卫生委员的不在少数。”这是石鼓中心学校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十年探索的一个细微变化。

电子屏上性别平等标语滚动播放石鼓中心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学生3353人而在十年前,这所有着2000多名学生的小学有超过70%的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存在着性别平等观念相对落后的问题2013年,广东省妇儿工委将该学校定为全省性别平等教育农村试点学校。

十年探索,石鼓中心学校开启了一场教育改革之旅,打造了性别平等教育的“茂名模式”并广泛推广。在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石鼓中心学校性别平等教育课题组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3月7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从0到1打造试点课程教学模式走在石鼓中心学校的校园里,处处氤氲着性别平等的文化氛围从校门口的安全提示语到校园文化长廊的手抄报,甚至是教学楼的台阶上也写着“男女‘平’分秋色,和谐‘等’量齐管”“以开放的心胸接纳男女不同,用多元的方式发展性别角色”的标语,温情而有力量。

欧增志说,“学校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性别平等教育氛围,而且这种氛围也应该融入到学习生活日常”

活动室2012年,广东省选择了中山和茂名两个地级市,分别作为珠三角地区和粤西地区的代表,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与中山市更多关注引导学生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定位不同,茂名市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多的特点,结合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关注学生对青春期性征发育的认知,以及对青少年性侵害的应对。

根据《茂名市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方案》,从2014年起,茂名市开始在石鼓中心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学校迅速组建“巾帼课题组”六人小组,欧增志任课题组组长,是唯一一名男教师“没经验、没教材、没师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欧增志回忆说,课题组成立后,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开展大型师资培训会,还赴北京、上海、黑龙江、中山等地学习先进的性别平等教育经验彼时全国都没有相关的教材石鼓中心学校依据外出学习经验、中山的大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性别平等教育试点教材。

经专家研讨,三易其稿,编写了彩绘版《性别平等教育试点教材(高、中、低年级)》课题组对各年级设计了2—8学时不等的性别平等课程,涵盖生命教育、性别认知与社会平等主题

试点教材打开低年级试点教材,童趣插画、互动问答等形式,饶有趣味,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形象内容欧增志介绍,课题组还同步开发《我们家的男子汉》《父爱之舟》等跨学科融合课例,形成“专题课+融合课+实践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让性别平等教育真正融入语文、心理等学科课堂,逐步形成了基本的试点课程教学模式。

来到性别平等教育多功能专用活动室,前排桌椅围成圆桌,文化墙上,“做生活的小主人”“男孩女孩一样强”“加强自我保护”等图文插画展示出浓厚的无性别歧视校园文化教育氛围,让性别平等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2018年,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曾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借鉴“中山模式”“茂名模式”,在全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欧增志进一步解释“茂名模式”,即学校有鲜明主题、有浓郁校园文化、有教育阵地、有课程、有教材、有自主团队,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等有机结合的探索实践。

从1.0到2.0安全防范意识到自我意识觉醒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通过多个生活片段,如小男孩不愿让人牵手、坚持自己买东西等,展现了小男孩要求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被作者称为“男子汉”在石鼓中心学校四年级的课堂上,一名女同学问老师,“那我能做到这些也叫‘男子汉’吗?”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应该叫‘女汉子’。

”台下的学生一片哗然,争议很久老师引导学生说,“女汉子”的使用要注重场合,只要同学们能自立自强都是优秀的好孩子,但是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更鼓励女孩子发展个性

语文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十年来,欧增志觉得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变化最大的就是,“从过去以安全教育防范为主到目前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过去,石鼓镇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口比较多的地方,留守儿童占到七成以上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学校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考虑到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学校主要教孩子们学习如何识别性侵害,了解求助方法,懂得保护自己如今,随着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学校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人人平等理念更加深入,也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反思。

欧增志教过一名女同学,性格直率、多动,成绩一般且行为表现比较像男孩子,班主任直言“拿她没办法”在教学中,欧增志发现这名女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就推荐她到学校田径运动队经过训练,女同学在短跑项目展现出很强的爆发力,代表学校参加高州市运动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六年级时还被市里的中学作为体育特长生提前录取。

欧增志认为,尊重差异也是发掘学生潜能的一个过程,需要耐心用心

学生们做手工曾经教材里的性别刻板印象引发网上热议,在石鼓中心学校也有过类似讨论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中有制作围裙的手工课程,原标题为“妈妈的好帮手”上课时,美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做饭成员,学生们发现并非只有妈妈做家务,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围裙可以为谁做”,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制作。

最后学生们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围裙,有的说送爸爸,有的说送奶奶,还有的学生说送给自己老师引导学生说,“家务活是全家人的责任,人人都应该参与劳动”,将男女平等观念融入美术手工课从试点到示范推广可复制的“茂名模式”

上周,石鼓中心学校课题组又一次开展预防性侵教育送课下乡活动,覆盖茂名地区21所学校(含幼儿园),通过情景演练、知识抢答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十年来,石鼓中心学校课题组接待全国30多个教育团体观摩,培训骨干教师超400人,并赴湛江等地送课200余场。

数学老师湛炯燕加入课题组刚满十年,她说,“从开始简单理解为倡导消除性别歧视,到如今在课堂上、生活中处处审视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才算有了自己的性别视角理解我觉得从小向学生撒播性别平等的种子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悦纳自己,健全自己,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奠基!”。

性别平等教育文化长廊去年4月,茂名在全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师资能力提升活动工作会议上作《打造“茂名模式”升级版 力促性别平等进校园》主题交流发言茂名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茂名创建5所市直示范学校,辐射带动市直区域学校;基层以高州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各区、县级市,形成了“两中心、两圈层”区域化推进工作格局,“茂名模式”在不断探索中持续扩面提质增效。

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茂名全市各级举办性别平等教育培训班1200多期,培训老师8万多人次2024年12月,茂名市妇女联合会和茂名市教育局联合发起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挖掘和推广优秀的性别平等教育教学案例,激发教师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推动课程精品化、特色化。

系列活动不断激发着茂名广大老师参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工作热情,提升其能力水平如今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不少家长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石鼓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占比26.8%,人数减少一半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宋秀波认为,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家庭是性别平等教育的初始场域,在性别平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应推动教育、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宣传引导,形成合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城乡社区可创新性别平等教育的供给模式,通过数字化追踪平台进行网格化动态评估,做好精准干预

性别平等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石鼓中心学校性别平等课题组规划了今后课题研究的新方向:一方面,开发多媒体互动课程,融入动画、短视频等元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性别平等场景,增强教学趣味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联合高校及专业机构,开发青春期教育、职业规划等进阶课程,探索性别平等教育与生涯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还将通过家校共育打破观念围墙,促进建立“尊重差异、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观撰文/图片:叶洁【作者】 叶洁【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 裤子鞋子这样搭,秒变穿搭顶流
下一篇: 每天学一幅简笔画--带着孩子的妈妈简笔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