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杨丽萍喜欢穿民族服饰

佚名 121 2022-10-16

杨丽萍:舞蹈就是我的语言

杨丽萍语录:

“为藏族舞蹈做事,谈钱太可笑了。”

图文:杨丽萍喜欢穿民族服饰

“我是观察生活的,又不是来传宗接代的。”

“我其实就是民间的艺人,高兴的时候就跳舞!”

黑色的彝族绣衣和头饰、鲜艳的手工耳环,佤族的手镯叮当作响……49岁的“孔雀公主”杨丽萍还是那么卓尔不群。来西安参加演出,面对记者她说:“能用舞蹈为自己做表达,让我觉得非常幸福。”

最自然的东西让她落泪

杨丽萍的代表作《雀之灵》在国内有很多人模仿,但有人说,别人大概都跳的是“雀”,而杨丽萍真正是在跳“灵”。“当时没有人这样跳,其实我跳的只是最真实的民族舞蹈,感觉特别光辉,在里面你能看到一种久违的东西,发现人的本和真。”杨丽萍把自己执著追求的东西界定为原生态舞蹈。2002年春天佤族服饰,回到云南准备息舞隐居的她,带着这样的激情投入了新的创作。她曾经在采风的路上忽然就流下泪来,那些最自然的东西不断地触动并激励着她。

曾有观众说,在看《云南映象》时,听到“海菜腔”就忍不住地掉眼泪。说到云南,杨丽萍的眼睛里都会多一些柔情。“在海菜腔里,你可以听到最质朴的声音。”《云南映象》的编排过程中,采用了近80%的群众演员,杨丽萍找来民间老艺人、佤族的放牛娃、白族的5岁小女孩,“他们是从田间地头被挖掘出来的。一个布朗族的小女孩阿秀,她来我们这儿,就是想实现最大的愿望——给家里买一头牛佤族服饰,而在当地买一头牛才400元。她的个子矮,不适合跳舞,但我们还是不忍心让她走。”杨丽萍说不少人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走出来的,“但我们也教会他们跳更多的舞蹈和新的舞步,放假的时候他们再回村子去跳,村里的人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跳!”

藏民族在她眼里是个“谜”

为《云南映象》,杨丽萍倾其所有;为《藏谜》,杨丽萍分文未收。她说:“为藏族舞蹈做事,谈钱太可笑了。”《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以藏族人生活的场景为背景,在舞台上演绎了一场场极富民间风情的歌舞大餐。从某种意义上讲,《藏谜》是藏族民间声乐、器乐集大成之作,涵盖了几乎所有藏族地区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此外,三千多件来自藏区的原生态服装、饰品以及藏民祖传珍宝等,也都将精彩展现。

杨丽萍告诉记者,在她眼中,“藏民族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在我眼里就像是‘谜’一样的。他们为什么要生活在海拔几千米以上,有的人花几年的时间去朝圣,他们对身外的物质或者是世俗的东西,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苛求,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我觉得这个民族很特别,所以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这种歌、舞、乐器、音乐,都是太好了,我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在我的眼里这些东西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相当经典、精彩,把它原汁原味地搬上舞台,还原它的精神,就会做得非常好,我认为是这样的。”杨丽萍告诉记者,《藏谜》结束全国的巡演之后,将落户四川九寨沟。在那里,当地政府为它建造了专门的大剧院,这台精心打造的藏族原生态歌舞将得以永久保存。

有一天会继续平常生活

对于下一个工作计划,杨丽萍说自己还没有想太多。“我对民族的艺术非常感兴趣,现在的演出任务比较多,以后的计划我还不知道。有机会,希望能做出更多原生态的东西。”很多舞蹈家都将舞蹈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而杨丽萍却把舞蹈当成她与人交流的语言。“我在舞台上的表演都是有感而发,它是自然的。在民间还有很多跳得很好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农民、家庭主妇或是学生,但依然在用肢体来表现美。”

很多年来,杨丽萍始终保持着漆黑长发、长长指甲,坚持穿喜爱的民族服饰。杨丽萍瘦瘦小小,长长的秀发高高地扎成马尾,被一身黑色底色衬托得格外打眼。最吸引人目光的还是她那双修长瘦削的手,涂着白色指甲油的长指甲,随手一伸出去,俨然还是当年“孔雀”头顶上的美丽长翎。

图文:杨丽萍喜欢穿民族服饰

杨丽萍说,虽然指甲很长,但她非常喜欢在家里做家务,“如果有一天,没了长指甲我会不习惯。我平时很喜欢做手工,像做一些我们民族的工艺品,耳环,有时自己戴,有时送给朋友。”

不过为了保持身材,杨丽萍一直都在刻意地注意饮食。“我吃菜,不吃米饭。我有虫牙。”对于自己的晚婚和一直没有孩子,杨丽萍非常坦然:“我不是因为舞蹈才很晚结婚,现在很多不跳舞的人不也单身一辈子、不生孩子吗?那是因为我是观察生活的,又不是来传宗接代的。”

杨丽萍说自己还喜欢歌剧甚至摇滚,生活很随意。在生活中从来不穿名牌。她喜欢种花种草,所以在北京的郊区买了一个小院子,远离城市。“我其实就是民间的艺人,有一天我会回去继续平常的生活,高兴的时候就跳舞!” 《华商报》记者 刘哲

《华商报》记者 强军 摄

上一篇: 汉服为基础、朝鲜族服饰为改良,梳理韩国服饰文化的形成原因
下一篇: 壮锦有了“新时尚” 一针一线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