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嘉雷:旗袍、高跟鞋和交际舞——民国书籍封面中的时尚女性形象

网络来源 12 2025-04-22

民国时尚女性的生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包括女性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首次将妇女解放问题聚焦在女性人格独立上。

早在清末,思想家严复就曾指出:“中国妇人,每不及男子者,非其天不及,人不及也[1]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大量文章,向社会呼吁女性应享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与男性平等的多种权利叶绍钧在《女子人格问题》一文中写道:。

“女子自身,应知道自己是个‘人’,所以要把能力充分发展,做凡是‘人’当做的事[2]在时代进步、社会思潮冲击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作用下,民国女性生活在职业、教育、社交、家庭等多个方面出现了巨大改变其中,女子教育可谓是妇女解放过程的第一步。

早在1898年戊戌维新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所女子学校,名为“经正女学”,又名中国女学堂。这所女子学校虽然只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但已是我国历史上女性受教育权的一次重大尝试。

图1 1920年北京大学开放女禁后招收的首批女学生五四运动中,婚姻自由、男女社交公开的社会舆论不断发酵,开放大学女禁的呼声日益强烈1920年1月1日,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上海《中华新报》的采访中宣布北大开放女禁,并在同年春季的新学期招收了。

9名女学生进入文科旁听。在这之后,北京、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中学逐渐实现了男女同校和男女同班,女性受教育人数全面激增。

图21931年女警员正在训练

图3 民国女警员正在火车站检查旅客随身物品

图4 1936年鄞县政府女职员合影女性教育的发展为女性就业提供了社会基础民国时期女性职业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工业领域的产业女工,商业、公司、政府机关等领域的职业女性,手工业、服务业等的传统职业女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女性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幅拓宽,职业女性人数逐渐增长。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职业女性几乎进入了各行各业但同时,职业女性也存在求职困难、职业不稳定、职场骚扰频发、失业率高、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婚姻作为女性人生中的重要内容,其制度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传统婚姻制度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夫多妻等

旧规则,存在买卖婚姻、童养媳、典妻租妻、重婚纳妾等婚姻陋俗。进入民国,实现女性婚姻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图5 民国中式婚礼服装

图6 民国西式婚礼服装民国时期,女性的婚姻生活在法令、习俗、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民法亲属编》中明确规定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在婚姻观念方面,都市女性较早摒弃了封建婚姻。

观随着女性职业选择的不断拓宽,经济独立给予了她们人格独立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开始追求自主婚姻民国女性生活在教育、工作、婚姻等方面发生的诸多变化,相辅相成、互为动力,塑造出一代民国的新女性都市女性。

在时代的进步中最先受益,她们生活中的改变在女性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代表性时尚女性形象的特征及内涵在民国的各类书籍封面中,可以看到许多时尚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出这一时期书籍设计在人物图像表现方面的丰富面貌,同时也映射出时代进步、女性解放的现代性内涵。

以下从旗袍、高跟鞋和交际舞三个方面来看时尚女性的形象特征与内涵穿旗袍的民国女性在民国的书籍封面中,有许多穿着旗袍的女性形象民国旗袍是在原满族旗袍基础上改良版的中国现代女性服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

催生了民国服饰的变革,改良旗袍在这时出现并在都市女性中流行开来。

图7 民国月份牌中穿旗袍的时尚女性

图8 民国香烟画片中穿旗袍的时尚女性满清旗袍注重堆砌华丽的装饰,整体较为宽大,腰部平直,长度至脚部改良旗袍在吸收欧美服饰注重表现人体曲线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旗袍整体长度变短,袖长变短,腰部位置收紧,可以很好。

地勾勒出人体轮廓并突出曲线。到三十年代末,旗袍的改良技术已十分成熟,旗袍成为民国新女性的一种代表性服饰。

图9穿旗袍的不同年龄民国女性

图10穿夏季旗袍的女性

图11穿冬季旗袍的女性民国改良旗袍由于搭配丰富、经济实惠、款式多样的原因,受众群体十分广泛首先,改良旗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与很多服装适配旗袍在与女性的发型、配饰搭配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营造出素淡清雅或雍容华贵

的多种风格其次,旗袍材料价格低廉、剪裁方便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服饰旗袍上下一体的特点使其在剪裁时较为节约布料,对购买者的财力要求较低,因而在女性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后,旗袍的领口、袖口、开襟、裙摆等部位演化出。

多种样式和风格,为不同女性提供了多种选择旗袍领式有圆领、直领、矩领等,领型有方领、低领、元宝领等,袖口有长袖、中袖、短袖、无袖等,开襟有单襟、双襟、直襟、斜襟等,裙摆有直摆、宽摆、鱼尾摆、A字摆等由于样式。

风格丰富,无论是学生、家庭妇女、大家闺秀还是社会名流,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

图12女演员阮玲玉

图13 女演员、女歌手周璇

图14十位民国女明星样式丰富、典雅优美的民国旗袍十分受都市时尚女性的喜爱。阮玲玉、周璇、胡蝶、李丽华等民国著名女演员在生活、工作中都常常身着旗袍,从中可以看出旗袍在民国的时尚性、流行性。

图15《少女飘零》励力出版社1949

图16《清歌艳舞》上海广益书局 1947身穿旗袍的时尚女性形象较多出现在民国时期的文学小说及相关女性主题的书籍封面中在《少女飘零》一书的封面中(图15),画面中一时尚女性穿的旗袍领口挺立,袖长至手腕,袍身长度过膝。

旗袍整体为明黄色,上面印有重复排列的简洁图案。《清歌艳舞》的封面中(图16),一位时尚女性身着浅绿色旗袍,袖长至手腕,袍身长度及膝,腰部的收紧将其身体曲线完美地勾勒出来,整体显得时尚俏皮。

图17清朝穿上下衣的女性

图18清末穿旗袍的女性

图19民国穿改良旗袍的女性民国旗袍的袖长有多种选择,符合女性在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需求图15、图16中的女性所穿旗袍均为长袖,两幅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到女性的纤细腰身,这是改良旗袍突出女性曲线设计的效果上世纪

二十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民众思想的开放,人们逐渐认识到“曲线美”的意义,将女性曲线完美展示的改良旗袍尤其受到都市时尚女性的欢迎我国女性服装从传统上下衣到直筒状旗袍,再到改良旗袍,正是民国女性现代服饰观念的表现。

图20《神秘夫人》广益书局 1947

图21《斯人记》百新书局 1946

图22《手套与乳罩》良友图书公司 1935

图23《路柳墙花》民国时期

图24《柳暗花明》春明书店 民国时期在《神秘夫人》一书的封面中(图20),一位女性优雅地矗立在画面中央,她身穿黑底旗袍,上有红色不规则锯齿状花纹,袖长齐肩,袍身几乎长至脚踝,整体形象时尚华丽在《斯人记》的封面中(图。

21),画面左侧的女性身着亮红色长款旗袍,上有不规则白色蜻蜓图案,该女性形象时尚妩媚,在封面上十分凸显《斯人记》是民国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所著小说,鸳鸯蝴蝶派在民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小说封面上身着旗袍的女性形象,

表现出旗袍在民国的时尚性、流行性从以上书籍封面可以看出,民国女性摒弃了不宜裸露大面积肌肤,不突出身体曲线的保守穿衣观念,衣着服饰逐渐趋向自由开放,都市时尚女性通过旗袍勾勒身体轮廓,展示身体曲线身着旗袍的封面女性形象

体现了民国女性服装观念的现代化,反映出民国社会进步、思想解放、女性生活逐渐自由化与人性化的时代内涵民国女性对美丽服饰的热爱,代表着她们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旗袍这一朴素中蕴含高贵的民族服饰是民国。

动荡社会环境中坚强美丽的中国女性最好的象征穿高跟鞋的民国女性在民国书籍封面中,有许多穿着高跟鞋的女性形象高跟鞋作为一种现代足部服饰,是民国女性服饰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高跟鞋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的欧洲。

到十八世纪,高跟鞋的审美价值伴随其工艺、材质多样性的发展得到提高,男女鞋逐渐分开,其中的女鞋向着美丽、精致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今天为人所知的高跟鞋。

图2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高跟鞋

图26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穿着红色鞋跟高跟鞋二十世纪初,高跟鞋随着大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高跟鞋与旗袍、西装、西式大衣等新式服饰一起成为民国现代服饰的组成部分民国女性的服饰变化体现出西方文化对民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也反映出妇女解放浪潮中女性对美丽身体的追求当时一些国人对穿高跟鞋持反对态度,但也有很多人对其表示支持支持者认为亚洲女性普遍腿部较短,高跟鞋可以增加身高,通过挺胸收腹提升体态1939年《现代家庭》杂志曾指出:。

“穿高跟鞋的女子,她的重心完全是移至在小腹下面,同时腰背挺直,也可把肺部扩大[3]”高跟鞋凭借其重心朝前的设计使女性在走路时昂起头部、挺直背脊、平直双肩,显出小腿肌肉和足部的美,呈现精神饱满的状态,成为民国时尚女性足部穿着的首选

图27穿系带高跟鞋跳舞的民国女性

图28月份牌中穿系带镂空凉鞋的民国女性

图29二十世纪前十年的双色拼接高跟皮靴、三十年代黑白撞色高跟皮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民国都市女性对时尚生活的追求,许多女性常常穿着高跟鞋出入公共场所,高跟鞋也成为这个时期代表性的时尚单品受众群体的增长使得高跟鞋的款式逐渐多样化,适合跳交际舞穿的系带、中低跟高跟鞋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高跟鞋款式。

之一。

图30穿着高跟鞋的女影星陈燕燕

图31穿高跟鞋的宋美龄

图32穿高跟鞋的女作家丁玲民国时期高跟鞋的适用人群与场合十分广泛,既受一般都市女性喜爱,也被女性的影视明星、政界人士和作家艺术家所推崇在政界人士中,许多政界女性、政界男性的夫人、名门望族的女性常常穿着高跟鞋出席重要场合,在特定社会身份的加持下,。

她们将高跟鞋穿出端庄威严之感。许多民国知识女性也对高跟鞋十分热衷,并常常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融入对高跟鞋的描写。

图33《乱世风波》文焠书局 民国时期

图34《恋爱的研究》上海大众书局1934民国书籍封面中时尚女性大多穿高跟鞋,这些高跟鞋种类多样,款式丰富,颜色各异,适用于不同场合在《乱世风波》的封面中(图33),画面右上方描绘了一位形象现代,脚穿高跟鞋的时尚女性在纷飞落叶中行走的场景。

。在《恋爱的研究》封面中(图34),可以看到一位脚穿精致高跟鞋,翘着腿静坐读书的女性形象。该画面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女性形象,绘画中线条勾勒的人物与色块处理的背景完美融合,将视觉重心集中在人物身上。

图35清朝女性穿的三寸金莲弓鞋

图36民国女性穿的高跟鞋晚清民国以来开展的废除缠足运动是民国都市女性穿着高跟鞋的重要前提晚清首次出现由政府倡导的废除缠足活动随着民国政府颁布废除缠足法令,广大女性逐渐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双脚的禁锢,由被包裹住的畸形小脚转变为尽情展露肌肤的原生双足

图33中的女性脚穿一双带蝴蝶结的深棕色鱼嘴高跟鞋,其细致精美的形象集当时的时尚元素于一身,可以看出高跟鞋是当时时尚女性必不可少的足部服饰图34中的时尚女性脚穿系带黑色尖头高跟鞋这位女性姿态优雅,身姿纤长,。

其高跟鞋露出大面积脚面肌肤,起到了拉长腿部和美化小腿肌肉线条的视觉效果,显示出高跟鞋在美化女性身材上的强大功能。

图37《丽春花》南华出版社民国时期

图38《热情的女人》民国时期

图39《欲焰》 新文书局民国时期

图40《姐妹淘》上海书报联合出版社民国时期

图41《交际跳舞术》大新书局 1947《丽春花》的封面中(图37)描绘了一位身穿黑色高跟短靴的女性与一位男性在户外交谈的画面《热情的女人》封面中(图38),描绘了一位在窗前接打电话的女性该形象脚穿红色尖头镂空高跟凉鞋,整体造型十分前卫时尚。

从这些封面形象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高跟鞋具有种类、款式多样且与衣着服装搭配灵活的特点高跟鞋适用于民国都市女性出席各种场合,尤其在女性的时尚穿搭中具有重要地位女性的双足在晚清民国迎来大规模的解放,从三寸金莲

到高跟鞋,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民国女性服饰观念的现代化,体现出她们在时代浪潮中追求自我,展现身体之美的自由解放精神跳交际舞的民国女性在民国书籍封面中,有许多跳交际舞的女性形象交际舞作为一种现代休闲方式,是民国女性社交、娱乐等现代生活。

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交际舞起源于西方,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我国女性最早参加西式交际舞会是在1914年1月1日的广州,由当时归国的欧美留学生举办,其中有部分女性参与者[5]在二十世纪前十年和二十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交际舞这一休闲娱乐方式首先在开埠通商时间较长的城市中开始流行,。

之后逐渐传播至其他城市。

图42民国上海四大舞厅之一百乐门

图43民国上海四大舞厅之一仙乐斯多种规格的舞厅满足了当时各个阶层的需求,上至政商名流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走入舞厅以上海为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百乐门、仙乐斯、丽都等高级舞厅受到达官显贵和名媛千金光顾的同时,一些中小型舞厅。

则可以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出入舞厅的民国女性不仅有时尚人士,还有许多喜爱这一活动的学生,交际舞也成为当时女学生在学习生活外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

图441926年电影中的舞厅场景

图4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交际舞的金陵女子大学生

图46民国香烟画片中跳交际舞的女性交际舞是一项需要男女默契配合的社交型舞蹈,它较为亲密的舞蹈形式打破了传统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其主要动作特点为起舞时男性左手与女性右手相握,并用右手搂住女性腰部,同时女性的左手搭在男性肩部,两人随着音乐节拍。

起舞交际舞的种类十分丰富,囊括了华尔兹、布鲁斯、探戈、狐步、伦巴等多种舞蹈形式交际舞的传入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但同时也被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反对支持者认为守旧派的态度本质上是对女性社交自由这一颠覆传统男女交往规则行为的不满。

1927年天津禁舞风波时,民国学者耐思在《大公报》发文说:“……我以为跳舞实为男女间平等的游戏, 高尚的娱乐, 由此逐渐推广, 一切事情男女必能合作, 由此女权必可迅速发展反对跳舞,本无关系,但轻视女界。

,压制女权,其罪可不小。”虽说有争议,但未能阻止这一时尚休闲方式在民众中流行开来。交际舞的争议折射出民国女性生活方式中传统与现代的争锋。

图47《最新标准式交际舞》艺林舞艺专修学院 1938

图48《上海妇女活现形》1918在民国书籍封面中可以看到女性与男性约会、交流等自由社交的画面这些男女共舞的形象形成了这一时期封面女性的舞会模式图47中可以看到男性左手与女性右手相握,男性右手搂住女性腰部;图。

48中男女两手相握的同时女性左手搭在男性肩部。这两幅封面组合在一起,将交际舞男女双方不同的动作要领完整地展现出来。这些图像是女性社交自由的形象体现,而交际舞是民国女性的自由解放在社交领域的具体表现。

图491919年新民学会与周南女校女学生合影

图50民国时期一同泛舟游玩的男女青年·社交自由对于女性多种权利的实现至关重要,女性只有在冲破男女之间的礼教大防后才能真正地走入社会,实现各方面与男性的平等茅盾在《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一文中曾说:“男女既

然同是人,便该同做人类的事男人可到的地方,女人当然也可以到,能这样便是合理状态[6]”交际舞这一现代休闲娱乐活动只有在民国女性社交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在当时的社会中流行中国女性从曾经的深居简出、与世隔绝到拥有男女共舞的社交自由

,这一转变代表着民国女性在时代进步的浪潮中,拥有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

图51《乐园进行曲》民国时期

图52《学舞捷径》玫瑰室出版社1948

图53《歌林新谱曲》和声出版社民国时期

图54《新式社交跳舞术》华亭书屋1936

图55《新式社交跳舞术》国际舞学研究社1940

图56 《写意朋友》大东书局1925从图51至图56可以看出,民国女性在跳交际舞时通常选择时尚服装,美丽的服饰与优雅的舞姿形成靓丽的风景线,交际舞对民国女性时尚服饰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民国时尚女性生活在一个。

逐步开放进步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拥有了现代化的服饰观念与自由的社交生活民国书籍封面中的时尚女性大多妆容精致,发型时髦,佩戴蝴蝶结或发饰,穿着改良旗袍或连衣裙,脚登高跟鞋,搭配耳环、手镯、戒指她们或散步、购物、约会。

,或跳舞、阅读、闲谈这些女性形象身姿婀娜,动作神态活泼,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些时尚女性的表现手法多为绘画形式,在画面中所占体量较大,风格生动自然民国书籍封面的时尚女性体现了展现身体之美,勇敢追求自我的民国新女性形象

,折射出这一时期时代进步、思想开放、女性解放的现代性内涵注释:[1]王木式.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8.[2]徐仲佳.性觉醒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J].文学评论,2012,(01):157-164.。

[3]谢萍,姚引娟.家庭信箱:高跟鞋可以帮助健康?[J].现代家庭,1939-10-15,(4):28.[4]叶丽娅.中国历代鞋饰[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229.[5]赵凤玲.交际舞东传与近代中国都市女性的交际生活

[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2013.[6]沈雁冰.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J].妇女杂志,1920,6(02).

上一篇: 火烧、水煮、车碾都不怕的手套,带上它这世上没什么能伤害到我们的双手!
下一篇: 皮草+旗袍,古与今的完美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