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80年代超流行的珠绣拖鞋,出口58个国家,秒杀Chanel、Gucci的水晶拖鞋

小小兔 29 2025-04-22

一颗玻璃珠能有多美取决于它被放在哪里

珠绣手工技艺是厦门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的优点及表现手法,十分讲究它在丝绒面上用玻璃珠和电光胶片绣出不同图案密不容针,经光线折射珠光璀璨,色调明快

珠绣是晚风拂过 抖动七彩霓裳的孔雀是月光朦胧 飞针走线的闽南绣娘❖

厦门珠绣-遗失的孔雀颜色亮丽、生动逼真。可谓,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

千种色彩的玻璃珠顺手拈来的花纹图儿时的记忆中总有一双绣满珠花的丝绒拖鞋鹭岛人的记忆里藏着跨越一个世纪的佳话

厦门珠绣在这个念旧的时代濒临失传,又期待新生

传承人谢丽瑜不满17岁时便进入厦门珠绣拖鞋厂当学徒,后参加高考进入工艺美校学习水彩画专业,毕业后回到厂里从事珠绣设计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珠绣迎来发展的顶峰,随后在90年代, 因人工成本的升高和历史原因,谢丽瑜所在的工厂也遭遇了停产、关门。

当时这门手艺鲜有人问津、几乎濒临失传,谢丽瑜却对珠绣有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她觉得冥冥中跟厦门珠绣有难以割舍的渊源,有责任重振厦门珠绣的荣光。

一直到2008年,厦门珠绣工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十年过去了,谢丽瑜为首的工匠们已年过半百她们怀揣着传承的使命带着复兴珠绣的梦想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从珠绣拖鞋,到精美挂图从服饰包包,到文创产品一针针,一线线虽无法缝补珠绣往日辉煌但都倾注了守艺人的热爱与不舍

舍弃,意味着技艺必然消失传承,起码还有一线希望哪怕给自己“挖了个坑”谢丽瑜和手艺人们仍然坚持了整整10年

十年时间,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孔雀、牡丹、香炉、图腾、宫廷器皿……中国传统元素与厦门珠绣的结合如此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但技艺的传承依旧举步维艰

厦门珠绣需要用你们的巧手与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共同守护与传承

厦门市文旅局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自厦门文化馆厦门美术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香港暴走攻略|3天2夜玩出港剧味!本地人私藏彩蛋大公开!
下一篇: 既是珍宝,值得珍惜:彩色宝石养护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