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网络小编 149 2025-04-18

卧具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其原来的作用为“为护身、护衣、护僧床褥故,蓄坐具”(摄影:李金洋)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多不太了解佛教的人会好奇:没有法会时,我见到的法师并非都身着祖衣啊!。

事实上,受各种因素影响,当今出家人所穿衣服并非祖衣一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即三衣,一类是常服,即海清、褂杉、帽冠、鞋袜等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初时规定僧人只能拥有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

安陀会:五条衣,俗称五衣,由五条布缝成的中宿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也有说是洒扫作务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郁多罗僧:七条衣,俗称七衣,由七条布缝成的入众衣,是比丘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

僧伽黎: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俗称祖衣,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时必须穿的。

在重要佛事活动和法会上,主法僧人穿着多为二十五条的大红色祖衣(摄影:卢鹏宇)在所有僧人服饰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大约就是祖衣(僧伽黎)了,祖衣也是佛教的象征祖衣也被大家称之为袈裟,袈裟是梵语,翻译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义,因此袈裟称为坏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黄、赤、白、蓝等。

正色来制衣又因为袈裟必须用很多的小布块组合在一起,然后缝合起来,所以也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祖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贵同时,据说祖衣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福田衣。

三环套月(摄影:李金洋)此外,最原始的祖衣是没有装配衣钩的《四分律》中说到:“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家,深恐风吹袈裟,脱肩落地”由此,佛陀听许弟子在左肩胸前祖衣领边,穿钉钩纽,系牢祖衣后来,演变成如意形的衣钩和衣环。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显然不足以御寒所以,汉传佛教援引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规定,在三衣之外,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等其他常用僧服“海青”即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

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遂宁广德寺传授三坛大戒,新戒穿袍搭衣,听闻佛法(摄影:李金洋)海青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

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祖衣;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祖衣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海青,取意于“海”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

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

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摄影:李金洋)佛教在尊重古制的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海青虽不是“法衣”,但到今天都还能够一直使用海青也是我国僧团中除祖衣外最尊胜的僧服,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多着海青。

百丈禅师提出倡导农禅制度后,因僧人需要出坡,肥大的海青穿起来行动不便,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衫和褂衫采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制成,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衫的种类有长及脚背的长衫,长仅过膝的二衫,长未及膝的短衫。

褂的款式是“三宝领”的对襟短褂,有袖或无袖

为出坡方便,衫和褂应运而生(摄影:李金洋)上世纪三十年代,太虚大师还倡导一种新式对襟褂“太虚褂”,长度刚刚及膝,领子用两层布片复叠缝制的,胸前中间开启对襟,纽扣钉在对襟的边缘上,即现在“罗汉褂”此外,为了御寒,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风帽,俗称“观音兜”。

另有天冠、宝冠、毗卢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法师“放焰口”或重大法会上才能戴

为了御寒,僧人冬天多戴“观音兜”(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焰口法会时,主法法师头戴毗卢帽(摄影:卢鹏宇)而我国僧众所穿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芒鞋、罗汉鞋以及僧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罗汉鞋”是用布料做成,鞋面为三片布条缝牢,鞋帮缀留一些方孔“僧鞋”虽也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就可以了。

僧人所着袜子为长筒袜,又称罗汉袜,上齐膝盖,裤腿塞于袜内,既可御寒,又显僧人威仪。

出家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丝制品,穿草鞋和布鞋(摄影:陈紫玄)当代净土宗泰斗明学长老曾说过:“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僧服虽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改进但对僧人而言,无论身着的外相怎么变,其弘法利生之初心坚如磐石,未曾改变。

(图/李金洋 卢鹏宇 陈紫玄 普陀山佛教协会)

上一篇: 嘉定旧事④ | 启尔德家族的三代使命(中)
下一篇: 针织开衫不用穿得太复杂!学会这样搭,简单大方就很好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