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你好,我是织女,这里有你的七夕礼物~

网络来源 151 2025-04-16

8月25日,本是一个普通的周二却因为撞上了七夕,变成了8月25日,周二各位准备好了吗?反正各大商家是准备好了对他们来说,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是必须要抓住的商机尤其是沾了情人节的七夕,更是无数商家专门推出七夕单品,为恋人花钱找了好借口。

但……能丑到上热搜的,真的不多。

打开这个搜索时,可能还会有人会不信,这么贵的品牌,怎么可能土?不欣赏那一定是我的审美有问题,不是它的问题。但在看到的一瞬间......

 △知乎网友评价

看看,这可不是恶搞,这是人家8月10日在官网推出的七夕定制涂鸦包宣传大片,人家可是大片!!!有网友把这四张宣传片放在一起后惊呼:这不就是咱们爹妈爱用的老年表情包的配色吗?

有人说这是对中国风的误读,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故意的宣传手段。

但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一波神操作,倒是为我们的七夕节又增加了新的讨论热度。七夕:到底是何方来的情人节?

七夕节,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各大商家竟相争夺市场的购物节呢?咱还得从七夕节本身来看,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大概是由于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加上“浪漫经济”的因素,这几年,七夕节多了另外一个称呼:“中国情人节”,不少人过得不亦乐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场景,想想就够拨动万千少男少女的心了但是......其实七夕并不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吗?根据记载,至少在汉代,七夕节就已经出现了,至今有两千年了。

“七夕节”其实就是“乞巧节”现存文献中,最早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汉朝怎么过七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意思是说:汉朝的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缝衣制裳的宫楼里比赛穿针引线,民间也纷纷效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你说,这穿针引线的跟男女欢情有啥关系?这顶多能算个女子技能竞赛,汇报一下平时的学习女红的成果啊,交流交流感情啊这一古代技能大赛还有个专属的名字:「乞巧」,顾名思义,就是拜织女星乞求心灵手巧,。

或得到美满姻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它的起源呢,就跟我们熟悉的织女的传说有关了民间传说中,织女最初是织布的,向来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所以拜她自然不足为奇了古代的七夕节,仅限于未婚女性过节,未婚女子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小姐妹们聚会,互相切磋女红技巧,聚餐玩耍。

所以,七夕并不是古代的情人节,而更像古代的「妇女节」或者说是「女光棍节」《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那牛郎,你哪位啊?你这个男人又是怎么挤进我们古代妇女节的呢?。

简单啊,用当今的词来讲,就是组C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那靠啥组CP呢,靠星星!前面不是说过了吗,织女是个星星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大型天文学教学现场七夕节两位主角——牛郎和织女,原型是两颗超亮的星星,它们和天鹅座(白鸟星座)中的天津四,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被称作“夏季大三角”。

织女星实际上是织女一,属于天琴座,织女星是北半球最亮的五颗星之一织女星旁边还有四颗星连成菱形,在西方传说,天琴座是仙女在弹琴,而在咱们中国则是织女在织衣服牛郎星是天鹰座的河鼓一,它旁边两颗较小的星星,分别为河鼓一和河鼓三,在中国传说中它们就是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

而分隔牛郎织女的大河,正是大名鼎鼎的银河《诗经》里描写:“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这古代人崇拜的天象为底,再加上一堆“cp粉”文学家们写的诗词一烘托,这凄美的故事和忠贞的爱情实在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试问谁不想拥有这样一段浪漫爱情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古人在七夕节的时候都干点什么呢?总是乞巧也实在活动不够丰富,大家也总不能找个桥去学牛郎织女见面吧古人有时候还有点可爱,既然没有自己的唯美爱情,那就去品品别人甜甜的爱情总行吧所以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他们会悄悄地走到古井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相信隐隐之中能。

听到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七夕随着历史的演变慢慢就从“妇女节”变成了“全民狂欢节”,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在女子们纷纷乞巧的时候,男子们也没闲着,他们会七夕这天晚上祭拜魁星,以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在女子们晒棉衣的时候,男子们则会晒书,甚至......晒肚皮。

刘义庆《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晒书故事七月七人人都在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嬉笑着说:“我晒书”其实郝隆一是在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因为晒肚皮就是晒书二是也想以这份放浪形骸去讽刺一些文人,只有书架上的有形之书,却无腹中无形之书。

那小孩和老人呢,在七夕节也可以玩得很欢乐,“磨喝乐”是七夕节的专属玩偶,还有应节食品,最有名的是巧果:主要材料是油面蜜糖,又叫“乞巧果子”,花样极多晚上,大家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红菱等,亲友围坐,别有温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6年,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了七夕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以及价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重新融入多元世界,很多西方节日来到了中国,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最具代表性的是圣诞节和情人节,反而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有被忽视的趋势现在大家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倒大有让我们中国传统节日重新站起来的意味。

人们突然发现那些私以为存在于遥远时空的七夕传统文化习俗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每年七夕前后,各地会推出一系列七夕主题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七夕汉服文化传统体验活动,就包括了穿针乞巧大赛 、古典首饰手工比赛、非遗项目展示体验、女拜织女,男拜魁星、放河灯等一系列活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还有七夕市集,让你可以上茶道体验课,体验茶道中的奥秘;欣赏古琴表演,抚琴酌酒;亦或是斗禽射箭投壶击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重现华夏雅致生活,感受古风的文人情怀。

让汉服、非遗等重新回到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眼前,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实在不可小觑。嘿,织女喊你收礼物啦

话说回来,在不忘传统民俗的同时,能“顺便”拉动一下餐饮啊酒店啊旅游啊等经济其实也不错今年七夕你们都准备送什么礼物啊?一定有很多人考虑近几年风刮得很大的国潮风吧最近,一些时尚单品、包装设计、品牌联名……纷纷都在玩转国潮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国潮已经在时尚界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国潮、穿国潮、用国潮最近,微博推出了#我的国潮SHOW#活动,吸引了一众年轻人的参与大家都摩拳擦掌,纷纷分享起了自己的国风妆容与穿搭~

△微博话题#我的国潮SHOW#“国潮”从字面来看意为“中国风+潮流”,二者的结合在根本上就是旧和新、小众和大众、传承和创造等的冲突化解和相互共生那中国风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表达形式吗?。

国货品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世界上种类最多、最深厚的文化之林中,谁见了不说一句幸运,这就是生来带的必胜之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手,让文化传承融入年轻人喜爱的领域就说我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

“京绣”是燕京八绝之一。宫廷韵味,“绣”外惠中,以针线传承国粹精华,以技艺典藏历史文化。我国的牛奶品牌就将这一传统文化别具慧心的运用到了产品的外包装上。

从刺绣到诗词,一点一滴都体现了我大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京绣的传统之美惊艳了新的时光京绣仍然是小众艺术,但牛奶却是大众化的日常消费产品利用消费品作为平台,扩大小众艺术的传播,无疑会增加非遗文化在大众中的人气。

除了京绣以外,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种类的非遗文化浸透

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很多人印象很深刻。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部动画片其实是源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

其实敦煌文化作为重要文化瑰宝不只存在于壁画上和动画里,它一直在我们身边甚至我国某些零食品牌也积极加入了敦煌文化保护和传承者之列,邀请了十几位中国艺术家深入敦煌沙漠腹地,绘制一幅巨型浮雕沙画,展示「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只为传播传统文化之美。

即使抛掉明显的中国元素,我们也可以一眼看出是中国的作品,这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其实中国讲究的就是一个韵味,这个韵味是东方之美,是中国人千万年的文化积淀素羽知秋,暗林红榴,纤手粉荔这怕是只有中国品牌能表达出的韵味。

而更令人感到骄傲的是,固步自封从不是我们民族的品格我们不只局限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展现,我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文化不只在历史上绽放,也在新时代以更潮流的方式盛开着不然,你能见到花露水和鸡尾酒的跨界合作吗?

你又能想象有一天会被飘着酒文化香气的女子吸引吗?

现在的中国设计,与人们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有趣的让人爱不释手这种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的跨界融合,“老”元素与“新””元素间的巧妙碰撞,它们在受到年轻人们的喜爱与追捧的同时,更以一种创新趣味的方式使人们去理解、并传承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乘着这些誓做文化使者的中国品牌走出了国门。

 △中国运动品牌在纽约时装周上亮相国潮为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去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现在,不只国产品牌倚仗于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整个世界也看见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再也藏不住了世界认可我们汉字之美,欣赏汉字所传达出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意味。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渴望以此为钥匙能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大门。他们甚至将汉字融入国外大牌的设计,让汉语在几十种语言中C位出道。

 △Dior2020七夕限定款,运用多种语言书写“我爱你”,中文C位出道

不只我们的方块字被外国人追捧,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宝藏里面随便拿出一项就可以震惊世界。2020巴黎时装周春夏系列大秀则直接将我们的中国国粹——京剧,搬上了巴黎的时装舞台。

许多来中国的外国人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因为他们觉得北京代表中国的过去的传统,是一种本土文化,非常让人着迷他们平时的最爱就是逛北京的胡同,吃中国的小吃,听相声,看京剧,喜欢和人讨论中国的历史而植根于北京的中国国粹“京剧”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这些年来一直在国外热度不减。

这个打着深深东方烙印的中国文化元素,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道鲜美且品不腻的佳肴

中国独有的青衣罗裳,也一度在国际展台惊艳全世界除了时装之外,一众知名品牌,对中国风的痴迷从未停止。仿佛重视和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这些国外品牌的己任。

△CHANEL 2018春季限定“中国屏风”

 △德国设计工作室 Studio Laura Strasser

从语言到戏曲,中国的众多文化元素已经汇集成潮,国潮的大风已经向整个世界席卷而去,在艺术界,更是自然而然成为大热的参考元素,从平面设计,插画设计到服装设计,中国风都可以灵活“百搭”中国风的设计中涵盖着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以及重要的东方审美特质。

这样仔细数数,不管七夕我们准备剁手什么七夕礼物,看来都逃不开内里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了。毕竟中国传统文化的礼物才能配得上七夕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七夕之夜,天空万里无云,星光成群闪烁,幽深邃远处,牛郎星和织女星隔银河相望,脉脉不得语,盼着喜鹊搭桥,一年相会一次是日,古代女子祈福、乞巧,祈盼爱情,赋予了这个“中国情人节”太多浪漫的想象 而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爱七夕的重要原因。

七夕节本身,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送给我们的礼物,你喜欢吗?参考资料讲历史的王老师,书名:《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七夕是中国情人节?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发布于公众号“开撩”《古人如何過七夕》,发布于公众号“谁最中国”。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曹梦阳、赵刚

扫一扫关注光明网微信视频号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上一篇: 微胖体型男士如何穿搭有型?
下一篇: 成都人,树德中学学生!这个中美现场“被轰赶”的中国姑娘,好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