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感穿搭密码,遇见更好的自己
112 2025-04-17
“女士在穿衣服上花的时间……”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她们可以学习希腊语了”但说出这些话的伍尔夫,也挺喜欢打扮的不过请注意,这不是一篇教你穿衣打扮的文章——毕竟你不能指望女作家教你啊(她们通常连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
PS:没有任何一个穿搭 Tips 是靠谱的,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学问,相信我,关于女人今天想穿什么的问题,它是一门玄学。
可有想过,我们为何要穿衣?当我们都厌倦了工作身份象征下一套套束身逼人的套装制服,一件简单好衣裳便能唤醒体内的慢灵魂打开几位女性作家的衣橱,在编织文字造梦袋的同时,她们也用身着的服饰表达自我,尝试不同风格成为了不起的经历。
萨 冈 凌乱系短发+黑色系or海魂衫vs西装裤
你好,短发的天才少女你会发现呀,极具魅力的女性大多都是刚柔并济,性别元素在她们身上是模糊的,萨冈即是如此她最爱的设计师是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爱穿长裤,她那种雌雄一体的小男孩风格比Twiggy还早。
萨冈作为60年代最酷的女孩儿,年仅十八岁写出小说《你好,忧愁》,五年之内被翻译成22种语言,到了25岁就赚了5个亿。
许多人批评她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但没有人可以否认她的天赋,萨冈的书触动了文化的神经,却恰恰描述了二战后法国人在迷惘中冲撞的生活状态。
不仅有才,她的穿搭也别具Intellectual chic。而这种很smart的体现,大抵就是穿剪裁利落的男装了:她会穿着长裤、大衣和各式衬衫毛衣潇洒的走在巴黎的街头。
纵使作为派对常客,参加时尚圈的趴体,也几乎不戴耳环戒指这样的配饰。换上剪裁优雅但设计简单的裙子,配上项链或丝巾稍做点缀,跟她人一样的利落又能干!
这个晚景凄凉,经历破产、监禁,老死在寄居的朋友家的“小男孩”,从来都不认为女人最大的成就是成熟、安稳。她热爱“性感”,她的性感的方式就是一辈子与秩序做斗争。她说,我从来就没有忧愁。
苏珊·桑塔格自然卷发+硬朗大衣or柔和衬衫vs牛仔裤
苏珊·桑塔格在文学、文化、摄影、电影、政论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思考,她从思想到行为均领一时风骚。“美国公众的良心”、“坎普王后”、“文学界的美丽杀手”、“一个能把祖母的补丁缝制成漂亮被子的政论作家”。
苏珊·桑塔格有个观点颇能代表大多数女性知识分子:“我的肉体生活相比我的精神生活不值一提,不过是些陈词滥调。”包装肉体的服饰自然也无须过多关注。
但桑塔格的品位不俗,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个美人/美物控”,有着无人可与其媲美的对美的欣赏力她不讲究穿着,日常最爱穿宽松的高领衬衫、牛仔裤,脚上踩一双胡志明牌塑胶人字拖鞋桑塔格的这个形象多次被莱博维茨定格在胶片上,也成为1980年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定格形象。
非常有名.非常富有.非常新颖.非常具有创新 也非常先锋.
波伏娃盘头VS丝巾+套装/宽大的外套
这位曾被评为文学史上最会穿的15位作家之首的女人,入选理由是:她穿着定制的外套、系印花丝巾,比任何人都好看。
她总是打扮得像一幅画她依然记得,一个冬日,她穿着镶着银边、用紫天鹅绒做的无袖长袍,穿过布鲁塞尔的马路她拖着长长的衣裙,不屑将它提起,诚心诚意地让它在人行道上扫动这一切都只因为她喜欢,这样做会令她觉得生活极其超凡脱俗。
诚然,波伏娃是不性感的。她的大衣总是大得不合身,把她衬得矮胖。不过,波伏瓦几乎从不为外表的事情感到烦恼。作为一位“徒步旅行的Icon”,她曾经搭个披肩,穿着破烂的衣服穿过马赛的山丘。
她的这副包头发髻的头型也延续了很多年——“即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很久以后,她还这样,而那个时候的巴黎妇女早就已经重新有钱好好捯饬头发了。”她的传记作者这样描述她。
伍尔夫freestyle 的挽发、印花内搭+素色外套 or 素色内搭+印花披肩
电影《时时刻刻》里,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伍尔夫松挽起头发,身着宽松的棉麻印花连衣裙,谈话、看书、写作、思考这一扮相代表了大家对伍尔夫着装最深刻的认知,据说伍尔夫常年穿粗麻布长袍,从不在打扮上花费心思,只专注于看书和写作。
实际上,伍尔夫本人还是挺会穿衣的。她的穿搭在今天看来是最妥帖的,但在当时,还是略潮了些。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衣服充满着立领、高腰、公主袖、蕾丝、细纱、荷叶边等元素,不仅繁复,穿起来也很麻烦,还有众多的规矩但是伍尔夫本人更偏爱印花和纯色的服饰,或者两者的混搭这令她与当时的时尚绝缘,但走出了一条新的时髦道路。
对她来说,虽然很多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买不起,但把钱节省下来攒好久偶尔买一件也是不错的。“我现在每年要去买三件衣服哦。”她在1926年向姐姐写道。
琼 • 狄迪恩 凌乱系短发+黑色系or海魂衫vs西装裤
她名列 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并在耄耋之年担任奢侈品牌Céline代言人。她就是琼·狄迪恩,兼具魅力与时尚风范的美国当代女作家。作为一名随笔作家和小说家,她的作品情感色彩较浓。
在以优雅和女性味主导为标准的时代,狄 迪恩却走起了如今大行其道的Normcore路线,追求简单平淡、舒适实穿以及中性,她的标准行头就是纯色T、剪裁利落的连身裙以及极简线条平底凉鞋。
她打造自己“时尚知识份子”的方法异常简单,通过利落的剪裁与简单的中性配色来完成搭配,浑身散发着知识分子气息。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内敛感的造型秘诀就是,她的搭配大多以Normcore风格的标准色为主,不会喧哗夺目,塑造了她自得随性的强大气场。她爱衣服,并毫不掩饰。
她与同为作家的丈夫约翰·邓恩伉俪情深,相伴四十载在邓恩病逝后,琼·狄迪恩记录下了她的所思所想,这成了后来的《奇想之年》她一用简洁有力的笔触却记录下了内心的慌乱,将悲伤化作一道光芒,成为了读者心中的治愈之作。
她已经83岁了如今的她只身一人住在纽约东71街的一套公寓里,依然每日读书写作,衣着简洁毕竟她这样说过,“一个地方永远属于那个声称在这里生活最艰难的人,记住它最为人痴迷、从自己手中扭曲,被塑造,被渲染的样子,然后如此彻底地爱着它,以自己的形象,来重塑。
”
扎迪·史密斯亮眼的头巾+深肤色+印花or彩色裙
这个混血女性,是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文学之外,她还是时装杂志的常客。许多人称她有张“埃及王后奈费尔提蒂般的脸庞”。VOGUE 杂志将 Zadie 定义为时尚 ICON。
鲜艳的头巾、厚厚的眼镜与印花衬衫的古怪组合,反而营造了一股子神秘兮兮又渊博的味道。
“成长为人,意味着要找到同类,并找到你在他们当中的位置”记者 Jeffrey 这样写道“对于扎迪这样拥有两种血统的人,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直到她后来有一次去了意大利,注意到一些精美的织物和裙子之后,才对“这种形式的美”有所改变。
“我想,好吧,我也可以喜欢上这些在我年轻时候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一副带有牙买加血液的头巾、鲜艳的裙子,由外在打扮入手,似乎终于使得她将两种血液平和地混合在了一起在这个转型之后,扎迪就被时尚圈盯上了
年纪变大的她,也开始弥补起失去的时间:“我过去花了二三十年在黑暗的房间里写作”但是,年满40岁,她开始改变:“今年我要穿件夸张的外套,去参加爬梯!我要喝醉!”人一辈子都在找寻身份认同的路途上,在这种不安和犹疑中,扎迪以一个牙买加头巾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
这些感觉像是已经融入身体之中的布料,将真实的自我毫发无损地呈现出来。未来的服装,除了满足保暖需要,所追求的也许是某种透明或是隐形能力,使人们在纯净、公正、绝对真实的光线中看到我们真实的、最好的自己。
“Smart is new sexy”,当然也或许是另外一种更“学术”的表述方式——brainy!让我们写字、读书、思考,活且生动漂亮!
本文女性作家相关书籍《第二性》《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墙上的斑点》《普通读者》《论摄影》皆为竹居藏书,快来借阅吧
图 片 © 各 位 作 家编 辑 琥 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