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在火器尚未形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离不开进攻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少不了防御器盾牌、铠甲、戎装。矛与盾相辅相成,在斗争中发展。但是我们对于古代的铠甲、戎装又有多少了解?黄强著《黄沙百战穿金甲——古代军戎服饰》提供了很多知识点,让我们对古代军戎服饰有了新的认知。
《黄沙百战穿金甲——古代军戎服饰》黄强 商务印书馆
秦代铠甲五彩缤纷,黑、紫、天蓝、粉蓝、深绿、朱红、枣红、粉紫、黄、赭……秦始皇兵马俑出土时,铠甲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那样赭黑色。兵马俑刚出土时铠甲是彩色的,甲片呈赭石色,连甲带朱红色,甲钉为发粉白色。由于出土后氧化、脱落,今天的兵马俑已经看不到原来绚丽的色彩,只保留了赭石、黑色,以致很多去过兵马俑博物馆的读者,误认为秦朝尚黑,兵马俑的服饰、铠甲就是红黑两色。
古代铠甲中居然还有纸甲、木甲、绢甲、布甲,其抗击性毫不逊色铁甲,它们既是礼仪甲,也是实战甲。即除了检阅军队,走仪仗时的壮军威的礼服,也用于两军对垒的战斗中保护将士的防护铠甲。《黄沙百战穿金甲》告诉读者,经过特殊处理的纸甲,也能抵御小火铳的射击强度。加有泡钉的布甲,更是明清时期的主要铠甲。这种布甲分量减轻,将士们作战时的灵活性增加,提高了战斗力,但是强度并不弱。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官铠甲胸前有块铁片,俗称护心镜。只为保护胸部吗?阳光下护心镜折射眩光,交战中刺激敌将眼睛,瞬间斩于马下,原来有视觉上的威慑作用。没想到军戎服饰有这样的设计秦朝服饰,非常超前,也非常实用。实战中铠甲实用,就能有效提高防御功能,在搏斗中胜出。这样的军戎服饰已经不只是铠甲的强度增强,而是运用了光学、心理学等知识,读至此处,对古人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甲光向日金鳞开”并非只是诗人的想象,唐代流行金甲,李世民率兵征战,披金甲,甲骑万余人,光彩耀日,旌旗数百里。铠甲闪耀,军队威武,士气高扬,统帅英明,自然屡战屡胜。
回头再看宋代的仪仗队,红、黄、青、绛等多色铠甲,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名为五色介胄。《黄沙百战穿金甲》告诉我们,宋代周边陆续崛起了大辽、西夏、金国、蒙古等多个骑兵特别强悍的国家,宋代以一敌四,两宋政权仍然持续了319年,可见宋代军力不弱,只是遇到的对手太强。黄强将宋代军戎服饰,结合宋代军制分析,颇能说明问题,也显示出本书构思的匠心,叙述问题的透彻。
于是我们读《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有与其他军戎服饰著作不一样的感觉,本书不是单纯为军戎服饰说服饰,而是把戎装融入军制、兵种与战争中。戎服是实用服饰,需要有科技含量,才能抵御对方的刺杀。军事活动中战斗的胜负,战争的走向,对国家、政权都有影响,而铠甲戎装是战斗中必不可少,甚至有重要的影响的物质因素。汉代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留下千古骂名。但是让李陵率领5000步兵,深入大漠,抗击匈奴八万大军,则是军事战略的错误。步兵的军服没有铠甲或少铠甲护体,又无马匹助力,长途奔袭,就是兵家大忌。李陵部队面对数倍于他,而且运动灵活的匈奴骑兵,焉能不败?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落得个腐刑惩罚,呜呼。把军戎服饰放在战争史中介绍,显示出作者对于戎装、战斗、军事战略的了解,以及研究功底,并且成为此书的创新点。
明代戎装由早期混乱到统一,也是在战斗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朱元璋早期的部队军服不统一,穿得五颜六色,只用红布捆扎做记号识别。交战中,与对方厮杀在一起,很容易混淆敌我,造成误伤。朱元璋意识到统一军服的重要性,规定将士战袍、战裙、战旗一律用红色,头戴阔帽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避免了误伤。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制定舆服志,军服也制度化、程式化、规范化。明代的戎装不仅完备,科技含量高,而且注重了时尚。定边伯沐昂的铠甲自上而下,“全副武装”,领口部分设计成潮味十足的“V字领”,以方便头颈部位活动;肩甲、臂甲和腿甲均为长方形,甲片根据肩、手臂、腿的形状进行了相应的弯曲,有一定弧度,以便穿戴时与身体服帖;护耳铁甲别出心裁采用了镂空设计,以“米字形”的圆形花纹作为装饰,既美观又不影响听觉。明代的铠甲其坚固性在中国甲胄史上处于巅峰,甲片有了很大的改进,原先平面薄片的甲片,变成了立体尖锥形,这样不仅增强了硬度,更拓展了空间,对重兵器锤击也有抵御能力。在叙述军戎服饰中,《黄沙百战穿金甲》注重科技对于戎装的影响,彰显中华科技的力量,让军戎服饰的论著有了厚度。
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军服更是与西方接轨,甲午战争中却一败涂地,全军覆灭,导致清政府割地赔款。还原北洋水师军服,思索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军服与西方接轨,并非可有可无,但是如果兵制、建军思想、管理方法没有吸纳西方军队的长处秦朝服饰,那么封闭、保守的兵制仍然会制约战斗力的发挥。好武器打不出好效果,好军队没有形成强大战斗力,不能打胜仗,那么这个亚洲第一的名衔又有什么意义?说军服竟然上升到建军思想的理论高度,不得不说作者黄强眼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