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太难穿?才不是!详细的搭配指南奉上,学到就是赚到
171 2025-04-08
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着知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或许没有界限,但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界限在二十一世纪如何让世界看到东方文化,服装作为媒介,以其实用性的特征,代表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正如沈从文先生在谈及服饰文化时提到的那样:“服装反应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穿衣情操,还是这个民族的一种深厚悠远的文化。
”
在服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二者之间的融会贯通,一直以自成一格的方式既出现在国际时装的舞台上,也流入于市场的大众着装中做属于自己的“中国时装”,对于每一位中国设计师来说,也越来越成为了将中华民族的特性与具有识别性的归属感传递给世界的重要途径。
而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时装的意义,对传统纺织和传统工艺手法加以承袭与运用,并赋予这些服饰属于中华文化的象征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成为了建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选择正如时装设计师Miuccia Prada所述的那样:“你的穿着是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尤其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如此频繁,时尚是即时语言。
”那么,在面对如今的手工成本高昂,工匠流失,商业化考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振兴传统技艺并以时装作为媒介进行传递?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加以融合从而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在当今的时代,“中国时装”会拥有什么样的发展及未来?成为了当下中国设计师所在思考,也在探寻的深刻问题。
亦真亦幻,入园似入梦,擅长将特定时代的时尚元素与当代多元文化相结合的SARAWONG,在一出昆曲中,将其2023秋冬系列「游园戏梦」带到百年建筑LALAZZO BOVARA中拉开帷幕。
水袖,云肩,流苏等中式结构,粉黛、翠绿、鹅黄等传统戏服中的柔美色彩结合西式立裁手法,现代西方运动服、礼服的力量感廓形再创新,其中所蕴含的包容性与融合性,如流水般容纳着万物。
SARAWONG创始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讲的融合,不止体现在艺术与设计创作中,更是在顺应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里为了使产品变得更引人入胜,去融合、去打磨,已经成为了在大环境中顺天应时而做出的选择而SARAWONG的文化融合,则是作为了品牌的核心,以此为出发点去构造专属于品牌的东方美学世界。
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本质是源于对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层次理解与热爱,以时装作为语言,向世界展现东方神韵的魅力
我们有注意到您在服装设计中很注重对⽴体裁剪的应⽤,可以为我们简单的解读⼀下这种造型⼿法吗?我觉得服装的造型在服装的展现层面,体现为色形质其实在我的设计当中,大家可以关注到色彩的运用和花色的一些拼接是我特别重要的一个手段,第二个就是形状。
我很关注于每一年,我想要做的服装的核心造型,面料材料层面所能呈现出来的服装轮廓感以及差异性,是我认为SARAWONG服装比较特殊的地方SARAWONG品牌整体来讲是非常重视色彩,形状,包括服装质感的
我们从您的设计中能感受到⼀些冲击,或是视觉上的冲击、或是⾊彩上的碰撞、⼜或是想要传达的哲学理念上的摩擦,这些看似对⽴的概念对您来说的意义是什么样的呢?我希望在SARAWONG服装设计上面去做一些尝试,这个尝试对我来讲就是不同的服装材料,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廓形,它们在组合一起的时候会不会呈现一些很新的感受。
或者说如何通过它们去传达我从小到大生活中体会到的中国文化,然后用我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跟当下的,现代的文化相融合在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中,我们是处于中国这个大的文化环境里的,但是我们还在接收很多全球的信息,怎么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去呈现不同的组合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这对我来讲它是未知的。
我每一次在做一季产品的时候,都会源自于自己的一个感触,一个灵感,或者是一种对当下文化,又或者是某一种东西的触动然后我开始想象怎么用我的角度怎么去表现它,怎么去呈现它,我也不知道这个过程中它会变成什么样,这些组合在一起以后会产生一个很奇妙组合和当下的一种艺术的呈现,这反而对我来讲是挺有探索性的。
SARAWONG所表达的概念中,我把“融合”和“平衡”作为很重要的品牌核心词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成熟的女性来讲,或者是一个人生的追求来讲,事物非黑即白,它是对立存在的但是怎么能在设计当中可以把这种冲突的东西,平衡到一个美的维度,我觉得不管是服装还是艺术,它都是在寻求一种平衡,刚刚好的一种平衡,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达成一种平衡的呈现。
这也是我觉得在探索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我不希望它只是纯粹的呈现,不希望它只是某种纯粹的极简风,纯粹的复古风,或者是纯粹的宫廷风,我希望它的呈现是很多种东西融合成一个新概念的感觉,这些都是我在尝试的部分。
了解到其实您最开始是在墨尔本⼤学获得了⾦融硕⼠学位,后来⼜转⾏学习了时装设计,促成如此⼤的⾏业之间的转变,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呢?首先我自己会对时装设计有很大的热情以及热爱,然后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就是命运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推动你去成为现在的自己。
你也不知道在这背后推动你的力量是什么,刚好你既有热爱,也有这样的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如果你又可以去突破它,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让你成为现在的自己以及成就很多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
如果要说决定性的因素的话,还源自于你是否想做这个事情,以及你有多大的决心想做它如果你真的一心想要去做这件事,选择这条路,很多事情就会水到渠成
那么在其他领域的学习背景对您的设计是否有⼀定的帮助呢?这个我觉得不一定是对我的设计有多少的帮助,但是对我经营品牌,以及产品层面,我觉得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觉得现在做商品,做品牌已经不仅仅是做设计的问题,设计层面来说的话,当今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设计师。
但是我觉得如何经营好一个品牌,它有非常多数据层面,用户分析层面,以及整个经营的定位包装理念,运营等很多维度的信息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有非常好的设计师,但他无法成为一个品牌,或者是中国就算有非常好的短期内发展起来的一些品牌,也无法成为一个立心长久,有年代,或者是有历史沉淀的一个经典的品牌。
所以我从金融进入到设计领域,到现在发展品牌,我的想法是真的要把它做成一个真正的品牌它不只是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的无论是SARAWONG还是MAXRIENY品牌, 达成这样的高度不光是要有好的设计,它需要整个公司有非常好的体制去保证品牌的运营。
就像国外的品牌,它们会时常换设计总监,但你会发现他们这些变动也不会影响品牌价值,我相信他们内部有非常完善的经营组织架构和流程,保证了品牌可以更长久,甚至是世世代代地成为他们国家财产的品牌存活下去在中国我觉得品牌需要在这个方面去沉淀的。
对于我来说,我的好处是我不光学设计,我还有金融行业的一些经历,那我思考的维度就不仅仅是设计,还会考虑很多整个品牌经营层面部分的一个构建,Bulid to sale ,bulid to last
您很喜欢对亮⾊进⾏运⽤,您在明暗度不同的颜⾊的使⽤上有什么技巧吗?我觉得颜色的应用对我来讲很关键,我会非常关注每一季的流行色,会跟着整个流行色彩的发布趋势寻找灵感然后在色彩当中去寻求色彩跟色彩之间的一些新的组合和搭配,然后用色彩给人带来心情和心理上面的一些冲击和愉悦感。
关于色彩技巧的运用,我觉得做秀款的技巧跟商业款的技巧又有点略不相同实际来讲,我会更关注人们的接受度和我们客群的肤色,这就需要把这个色彩调整到人们非常容易接受但又能带来新鲜感的程度,包括色彩的组合给人们带来心灵的视觉感受。
所以这个就是要非常了解顾客的适用度,以及这种组合是否能够给它带来很新的视觉上面的一些体验但是秀款的话,色彩的运用会更大胆一点,秀款的色彩会运用到广告大片,或者是在视频中呈现,更注重能否用这个色彩带来整季的一种视觉冲击,所以色彩在不同层面上的运用也不太一样。
提到⺠族与⽂化的融合,我们有注意到您在2021秋冬系列中融合了蒙古族元素和新⽂化运动、以及⻄⽅的⼀些思想浪潮,其实这些元素在时间和概念上有⼀定差距,您是如何想到将它们融合到⼀起的呢?SARAWONG 特别喜欢从中国文化当中挖掘灵感来源。
蒙古元素的来源是因为刚好当时我去到内蒙古旅行,那回去旅行给了我很大的一种冲击逃离城市,回到了大草原当中,然后看到蒙古包,体验草原上面的一种生活,看到他们服装的花形,蒙古包上的纹饰包括我们穿他们的服装去在草原上面拍照。
这让我一下子对这部分的文化产生了很多好奇和触动我回来了以后去查阅那时候蒙古服装的资料在他们北部的游牧部落,这样彪悍,热情,豪放的民族,在辽阔的国土上铁马征战,服装上面会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呢?这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兴趣去做更多的调研,在这个调研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了他们服装上面很明显的一些特点和元素,然后我就把它们提炼出来,再结合现代的元素再创作,所以也带来了新一季产品的呈现。
整个创作过程也是存在一种情怀,以及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我们常说“⺠族的就是世界的”,您是如何解读这句话的呢?⼜是如何将⼆者融⼊到设计中?近些年来,我们的民族自信也在增加,大家也更多会谈到我们民族的东西我们是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包括如今在世界的发声也越来越多。
以前的话,可能更多的是我们在接收很多外部的西方文化,甚至是青睐西方文化,可能对自己文化的重视度没有那么高我们之前也在国外学习,去世界各地旅行,但当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慢慢发现,这些年当中,我们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底蕴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它渗透于血液当中,是深入人心的。
而我刚好有这样子的机会,能够让世界看到我的设计,并不是把原来的传统文化照搬过来,可能只是做很中式的东西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结合到新的元素,让他们看到我在创作过程传递中国文化,走在更前沿的地方,让西方的更多人看到,原来中国的风格或者中国的文化还可以这样子来去应用,以及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影响。
把中国的文化进行输出去影响到西方的人,我觉得这也是我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设计师身上的一种责任感吧
一蝶一花,一山一木,都寄托着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关于探索着宇宙的诞生、人与自然共生的神秘传说022397BLUFF基于对苗族地方志的追溯,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加入了自己对当代设计创作语境的理解;这种融入并非是对图腾或纹饰的简单挪用,而是在分享与表达中坚定了对工艺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的信念感。
022397BLUFF创始人随着时尚产业的频繁更新,产能过剩、库存挤压已经成为了频繁出现的现象,减少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浪费对于每一个时装品牌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从2019年的首个系列 001 THE WALL COLLECTION开始,您一直将苗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开始进行这种开创性的融合创作契机是什么呢?我自己作为一个苗族人,但是是一个陌生于苗族的苗族人,由此“民族”是022397BLUFF 001系列的一个出发点,苗族文化也是这个系列的核心与载体,在设计中我运用苗绣作为主要元素。
正如我所说我是陌生于苗族的苗族人,我在都市成长,远离苗族的传统生活、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但这相反更让我有回到本身的民族去了解的想法,去了解自己的本源文化,再以此出发,我觉得这充满了意义,对于我来说,在设计中“家乡”和“民族”其实都是一种“再识”,和家乡的距离好像随着时间随着心境都一直在变化,很多时候会有近乡情怯的感受,它是“潜移默化”一直与我同行的,这是来自家乡的“记忆”,那片土地是我最深的情感出发地,是无法割舍的。
对于民族,确实是再识二字,随着了解的过程,不断地下陷,让我非常着迷!神秘又野性,其实民族对我来说具有穿越时间的一种自由,在民族里有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我在民族里看到了非常多的未来性,苗族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民族,我很喜欢从古老的时空里去找到最具未来性的东西,与我的语言结合并转化,这非常让我兴奋!。
我读了苗族历史、苗族神话典故以及苗族服饰、苗绣相关的书籍,苗族文化起源的神话和典故就处处都作为我设计的reference,是特别具象的参考,苗族的蝴蝶妈妈的十二个蛋的故事就像圣经《创世纪》的故事,而各种祭祀、仪式、习俗、服饰、刺绣都有着不同的传说或典故来源。
这些故事中有非常多具体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这都是可以从中做转化的,并且像服装的廓形、面料等,这也是我设计的思路习惯,在系列主题的支撑下,让这些载体去填充和丰富所要表达的主题在这个系列中,几乎在每一个单品上我们都使用了大面积的传统苗绣刺绣,并且服装上像打底衣、leggings的印花也是我们从“水书“及其水族的天干地支图转化而来,印花上能看到古老的水书文字,我们也对苗绣纹样图案做了转化,运用在系列的针织的款式中。
而正如我之前所说,典故、寓言神话都是我去破开后,在系列的细节中无处不在的体现着的选择这些元素首先和主题有关,就变得自然而然,其次我们坚持让苗族的绣娘用传统的手工刺绣,也是为了能为传承这一工艺和挖掘发展苗绣本身更当代的设计语境与运用尽一点微薄的力量,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苗绣只能出现在旅游周边纪念品或文创产品,或只是停留在原始的民族服饰层面上,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能赋予苗绣在今天的语境下的真正时尚意义,民族元素的运用有时候是一堵墙,它是厚重的,是刻板印象深重的,但从本源出发,再像密语一样去破解再重组为自身语言,民族元素就一定能有它强大的魔力,并且是非常有力量感的。
基于在都市成长的经历,在民族传统技艺的应用上也许会有一些不熟悉,在对苗绣的运用中有遇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吗?其实不算是真正的遇到困难,在运用苗绣做设计时,原本打算将苗绣图案也设计好再交给绣娘进行指定位置的刺绣,但后来觉得可能更好的是让绣娘自己去设计要绣的图案和纹样,不去纠结我要的纹样和刺绣风格,钻入到哪怕是刺绣的配色和排版或是图案的重心这样的细节里去,因为她们才是最了解苗绣和苗族文化的人,让她们自己来诉说她们自己的故事,将创作交还给她们,也觉得这富有诗意。
这是当时在决定让绣娘们自己去自由发挥刺绣后我写下的:“把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回给绣娘,取之于绣娘,又回到绣娘去,她们也完整了我们的整体设计,她们也是我们服装的设计师,她们用她们融进血液里的花纹图案,再给出自己的故事。
我在说我的故事,最后其实是她们的故事”所以和绣娘的合作,我仅仅是划定需要刺绣的位置,告诉绣娘们在衣服的哪个部位、哪个位置去进行刺绣,但是我并不会规定和限制她们刺绣的纹样和图案,而是由她们自由发挥和配色,所以我们同一款式中,每一件衣服上的刺绣图案和配色都不完全相同。
您一直在运用着东方文化的元素,而您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是与巴黎息息相关的,这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是您创作的灵感之一吗?在中西方生活的不同环境中,我多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与视觉,透过不同的文化背景,既是体验者也是观察者,有机会去看到更多的层次,中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双重冲击和生活体验也许让我的设计也更加丰富。
从我个人的美学系统出发,我一直非常着迷于各种中国元素,或者说东方元素,古老神秘的或是日常生活的,是我设计语言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认为美的感受是能共通的,美也许来源于各自不同文化,但从不必去预设背景。
而从民族出发,相反想指向的却是打破了墙之后的融合(却不必统一),而非地域带来的限制与固有的根块概念,却又是一种可独立的自由和可保持的自由。
借助少数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平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枯竭吗?又是如何解决的呢?目前还没有遇到,因为我并不会将022397BLUFF定性为一个只依托于少数民族元素的品牌,我觉得作为独立设计师品牌,最重要的是去述说和慢慢展开属于自己的那个universe。
是在于如何去创建自己的这个universe,这是对我来说设计所表达的最终涵义,你所感受到的美,你在描绘这个整体的系统,而这个universe是抽象的,每一季的系列就是在去具象化它的过程正如在022397BLUFF的universe中,001 collection更像一个宏观的宇宙观,而目前正在筹备中的002 collection将会更加的微观,将会更加的贴近我个人的私密情感,它将展示022397BLUFF universe中的一个局部。
并且民族性或者说本源文化,将是长久持续的一个思考,并且在民族文化中有着太多的丰富性,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深挖,丰富的民族文化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如果你想要深入,便不会觉得枯竭,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好奇我觉得从民族性本身去溯源,而在系列主题的支撑下,去找到出口这是最自然的付诸实践的方式,因为当你读到这些诸如民族文化的起源或像是民族的传说或历史,你一定能从里面找到和你的设计能相对应,和你的表达主题以及和今天的时代相对应的东西,带来的是更多层次和更丰富的思考。
目前的苗族人口在一千万人左右,您担心消费者理解自己基于小众文化所创作的元素和理念会有一些困难吗?我不会担心正如我们001 THE WALL COLLECTION campaign film,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古老的民族传统生活日常,也来自于21世纪所自然而然演变而来的现代生活日常。
质疑在一个地理和文化如此广阔和多样化的国家中,“少数”的标签和对立的“多数”的定义我们邀请了Joyce NG编写并执导这部影片Joyce NG对古老的苗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下了这个穿插在城市和山野中的故事。
001 collection的广告大片拍摄于我的家乡:贵州取景于贵州凯里和贵阳两地,分别构建了城市与山野里的两个平行空间凯里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保留着很多原始的民族村寨部落;同时,作为贵州省政治和经济中心的省会贵阳,象征着少数民族必须以某种方式屈服于现代化。
我认为服装作为一种外在的自我表达,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各自群体的文化认同,而服装的确是很好的加强了不同群体的认同感,就像民族服饰也是一种“群体的”独特服饰,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品牌的风格会比较“亚文化”,但亚文化也就像Coco Chanel在当时鼓励女性穿着裤装,她把很多男士服装的设计运用到女装设计。
她所做的是为女性群体发声而服装是她选择的载体西太后的品牌是为街头文化,摇滚文化发声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亚文化?大众是“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格和价值”的人,而亚文化则“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亚文化的受众是更积极主动的;大众文化的受众是被动的亚文化,代表着颠覆,不妥协主流文化。
而亚文化并不分年龄阶段,并且是可以转化成主流文化的亚文化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主流文化的变迁其实是政治,经济等大背景综合作用的结果群体的认同感是安全的,服装的符号化是快速且便捷的,但希望大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去辨别或简单粗暴的区分群体,服装的自在表达更重要的是一种集体或个人的发声。
也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和消费者自己会收到来自不同背景的信息与体验感,但这不是我会去预设与考量的一件事,价值感受也是他们自己自由获得的
我们一直都在讲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作中您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呢?时尚意味着新,每六个月一次的更新,时尚产业永远在追求更新更有趣的创意、更美更有冲击力的表达,代价之一就是倡导更多的消费如果说消费循环是一个金字塔,那么塔尖就是实现社会价值和社会使命,往下需要有负责任的生产、给予市场负责任的教育。
消费既然不可能消失,而设计师不应该一味引导无意义的消费,而是可以用创意构建起新的循环模式,并倡导可持续的循环模式 时尚是新颖的,是从过往中诞生、但又不断寻求背离过往的过程时尚永远在追求新鲜表达,但“过去”也是“未来”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不仅是表层意义上的物质循环再利用,也是不断梳理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过程。
传承的就是可持续的,流动的就是可持续的…回到即是发展。
有注意到您非常注重对天然、环境友好面料的使用,在为服装选择新面料时,您最看重的是什么因素?最首先是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环境与自然,其次是符合我的美学系统——风格、色彩、印花纹样和质地都是我非常重视的我非常爱使用各种新型的面料,也非常爱各种非常规面料(例如不是常规用于制作服装的面料)。
正如在001 THE WALL COLLECTION中我们直接在蚕茧上进行刺绣,再设计为配饰系列中的发卡,蚕茧众所周知是纯天然的一种原材料,将其转化为刺绣的“底布”,就是一种最好的天然获取材质的最直接的高效利用。
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您最喜欢的苗族服饰图案或印花吗?例如在这条裙子上的刺绣,展现的是苗族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和传说——把英雄的故事和传说绣在了衣服上,既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让英雄世代传颂图案中是苗族的女英雄——务么细,务么细是个单身母亲,一直背着自己的小孩打仗,为孩子遮风避雨。
从1866年起,清王朝派大批湘军进入贵州,开始大规模疯狂镇压各路起义军,张秀眉起义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在张秀眉领导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中,有几位威名大震的女将,务么细便是其中之一务么细出生在施洞附近的大冲寨子,因此在清水江一带,她是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
务么细撑伞带小孩骑马打仗的这一画面,常常在苗绣中能见到有英雄的民族是幸运的除此之外我们的衣服和配饰上,处处出现的蝴蝶图案,蝴蝶这一意向也是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的,蝴蝶妈妈对于苗族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神的存在
消费者关注到一件衣服的时候会在意它的实穿性,但原始的民族服装在设计上会比较重,您是如何在这两者间建立起联系的呢?其实在我的设计中,往往更多做的是在拿掉民族元素原本的厚重感和那份原有的重量,所以我使用的面料也都是更加轻盈的,日常的、当代的,正如我们所使用的主要面料:牛仔、西装面料、棉、绸缎…都是非常便于穿搭与舒适度很高的。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民族元素有时候本身就是一堵墙,它是厚重的,非常有距离感的、是刻板印象深重的,所以我希望通过它的设计让一些老的绣片或者绣的元素在今天的语境下重获生命力,让它既可以是厚重的、传统的,也可以是轻盈的、前卫先锋的,这也是我选择用老的绣片去再设计的原因。
也正如苗族的配饰往往华丽十足且工艺繁复,但由于非常夸张且尺寸较大,在日常佩戴中很难去真正的使用,所以在配饰的设计上我也对老绣片进行up cycling与redesign,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大缩小了原本配饰的尺寸大小,也更加满足我们的日常穿搭的可能性,也减轻了原本的重量,让老绣片不止是时间的凝固,更加是时间的流动。
所以在我们系列的配饰中,我从传统苗族配饰的样式去做转化,让它们更加的轻盈所以不论在配饰或服装的系列中,都整体的让民族元素的使用变得更加的当代和便于日常的穿搭
您在服饰的设计中会运用到很多色彩的搭配和叠加,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选择颜色的标准和您最喜欢的色彩搭配方式吗?我从小就非常非常喜爱色彩,在来到法国留学和生活以前,在准备申请巴黎服装工会学校(Ecole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现为IFM)的作品集时,整理童年画的画时,非常惊奇的发现,小时候的画的色彩非常的丰富和艳丽,配色非常冲撞,这也许是对色彩的一种敏感度和与生俱来的亲密感,并不会畏惧颜色的叠加或张扬。
所以在我设计服装时,一样非常喜爱运用各种高饱和的、明亮的色彩
出品:SENSE编辑:心怡采访、撰文:摇摇编辑助理:阿鹏图片承蒙设计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