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五)开清代瓷器先河的顺治瓷器,万事从头来!

网络小编 159 2025-04-04

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位,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在位18年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他曾在座右自书:“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以警策自励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但他并未忘记君主的身份,对经书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善于思索,学以致用大量的汉文典籍对他影响极深。

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他认为“治平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于是,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

用一尊铜鎏金的佛像作为顺治瓷器的开篇,佛教对于顺治有特别的意义!【清顺治鎏金铜执莲观音坐像】

此菩萨座像,尺寸硕大,极为稀珍整体中式造型,面生女相,身披佛衣,头戴天冠,顶罩布缦此一风格始现于明中晚期,至今仍为东亚地区观音造像之常见式样菩萨手中持莲,莲花者,出淤泥而不染,取纯洁至净之意观音高坐莲台,台下无涯苦海,六道轮回,茫茫无际。

苦海之中猪、马、虾、蚌,代表芸芸众生,须得观音善度方可回头是岸福临自亲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董鄂妃崩后,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再也无力支撑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了。

顺治十八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天子便与世长辞了,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清代入关后十个皇帝,出现了多个娃娃皇帝,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谁在运作御窑厂的生产,带有真正皇帝自己的印记瓷器艺术品,我们慢慢说来!。

用一个最有顺治代表性的【清顺治青花五彩八仙祝寿花觚 】展开顺治瓷器的细说!

一、清朝初入关百废待兴清代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入关后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晚明时已经衰弱,到清初期更加颓败不堪,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时值百废待兴,清政府对官窑的生产尚无暇顾及。因此,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属官窑款的器物甚为罕见。品类中仅见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等数种。【清顺治黄釉筒瓶】

【清顺治 茄皮紫釉筒瓶】

常见的多数为民窑产日常用具和供器之类由此可见,清初的御窑厂,在当时三藩割据的动荡局势下所受的重创和冷遇顺治皇帝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顺治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的道理,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顺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日,顺治帝福临亲政,御临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大臣庆贺表文,并颁诏大赦。此后,顺治帝在跌宕起伏、纷繁驳杂的10年亲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清顺治五彩缠枝牡丹纹尊顺治亲政后,首先削夺了大臣的权势,实施集权制在用人方面,顺治一改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的猜疑、压制态度,十分注意笼络和依靠汉官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是顺治帝亲政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措施此外,顺治又命兵部整顿驿政,以保障驿路畅通;推行恤刑条例,以体恤百姓;始行武兴趣殿试,以选拔文武全才;制定行军律例,以整顿军纪等等。

以上改革措施的制定与推行,充分体现了顺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为清朝开国时期一位刻意求治、颇有作为的年轻皇帝二、官搭民烧促进民窑的发展关于顺治早期的瓷器生产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

”这时,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虽然也曾令御窑厂生产,但基本上未能恢复,因此传世收藏品中署顺治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

此时,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废除了明代官窑那种官办、官烧的制度,而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们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民窑青花的进一步发展。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官方的“官搭民烧”极大促进了民窑业的发展 “官搭民烧”制度,明末瓷器逐渐成为一种商品,成为商人从事贸易活动的主要物品之一,瓷都景德镇渐渐成为工商业城市,为提高制瓷业的水平和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官搭民烧制度渐兴。

清朝顺治时期,也实行“官搭民烧”制度,较明代更为深入御窑厂负责制坯成型以及器物绘制,烧制则由民窑完成御窑厂给搭烧窑户一定的酬金,这样刺激了窑户生产积极性另外,清初官窑瓷器烧造时断时续,产量减少,朝代更迭的动荡环境,使许多原先为御器厂烧瓷匠师为了生活所迫,投身到民窑造瓷业中,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促进了顺治民窑瓷器的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官窑的生产。

并为以后康、雍、乾瓷器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官窑和民窑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因此,顺治民窑数量居多,质量也同时获得提高。【明末清初青花通景竹林七贤图花盆】

顺治青花精品民窑生产的瓷器多为日常用器和供器,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地保留了晚明风格然而顺治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已经显现出清代风格的面貌。

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铭有“大清顺治年制”的官窑款瓷,以及带顺治干支纪年款的顺治瓷器来看,通过排比的方法,对不署款的顺治青花民窑器与明末崇祯时期以及康熙时期的瓷器作认真的比对、排队列比、细致地审度,能够分辨出其师承关系!

从崇祯、顺治、康熙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承关系,直到康熙的政权稳定,中国的陶瓷制作开始了新的起飞!【明崇祯 青花丙吉问牛纹莲子罐】

青花通景绘人物故事,为丙吉问牛图,笔触细致入微,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衣褶折迭错落之处尤显功力,芭蕉草石为衬景,四匹骏马或卧或立,神态各异“丙吉问牛”典故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

”后世因此借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笔筒青花发色浓艳,文气十足,为崇祯青花瓷的典型之器【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大盘】

顺治时期,是明清政权更迭的过渡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顺治的清政权入关之初,瓷器生产明显带有明末过渡时期之特点,政府无暇顾及御窑的生产,只在顺治八年、十一年、十三年烧造了三次顺治瓷器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瓶、花觚、洗口兽耳瓶等。

但是顺治依然可以看到比较优秀的作品,如:【青花五彩仙女象腿瓶】

清顺治青花五彩仙女象腿瓶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对研究顺治瓷器起到了促进作用顺治时期常用瓷器器形为: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筒式香炉、笔筒、净水碗、碗、盘、碟、杯等。

清顺治五彩花卉大盘三、民窑的复兴建立了康熙瓷器的基础顺治一朝只有短暂的十八年,又是初创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了适应形势,也改变了明代专为皇室烧造的旧制,代之“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搭民烧”的办法从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等文献中可知:顺治八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

“国朝建厂陶,绐于顺治十一年,对奉造龙缸……经铙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锳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经铙州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十七年巡抚张朝璘疏请停止而后,浙江巡抚郎廷佐督理景德镇窑事。

清顺治 黄釉暗刻龙纹紫彩莲瓣纹碗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文献中可知:顺治八年,清宫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十六年,奉造栏板“黄龙碗”为其独有特色的器物,其色调较崇祯与康熙都深。

此器圆形口,深腹,通体施黄釉,腹壁暗刻云龙纹,足际饰莲瓣纹,釉色莹润,挖足较深,此品种存世罕见上述记载,说明顺治八年始烧宫窑器历时十年,到顺治十七年还未能烧制出较好的龙缸和栏板,可见烧好顶级的陶瓷并不容易。

从藏家的顺治官窑藏品来看,各项指标与康熙官窑十分相似,从而可推论,大部分顺治官窑器的制作年代应为顺治晚期由此可见,清初的御窑厂,在当时三藩割据的动荡局势下所受的重挫和冷遇由于大部分顺治官民瓷器不署款,习惯将略细的一类定为康熙时期,较古拙的一类归于明末,所以顺治的瓷器成为了少数派,我们只能找出极具个性的顺治瓷器进行比较研究!。

清顺治青花花鸟盖罐顺治一朝只有17年,时间较短,且处于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转变时期顺治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重视与认识,历史上文献记载也不多明末崇祯和以后的康熙,其同类器型的微异,图案之纹饰,胎釉圈足的特征,在顺治的基础上都有明显的差别!。

例如:顺治琢器中的蒜头瓶,口较明代晚期的稍向外卷;罐类器型朴实,胎体厚重,平面细润的沙底倭角向器壁弯折处露胎较多圆器是的盘类,器壁较崇祯时的弧度略大,口边不仅饰单环线,画面还随器口的环线旋转而绘,布满盘心,颇有广角环景立体感。

纹饰也有自身的特点,如粗犷的山石,夸张的龙,兽纹及斑片浮云等,都是顺治时新出现的特殊画面。

顺治五彩龙凤纹罐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顺治御窑厂烧造御器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先是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龙缸未成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再由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栏板、龙缸等大器,尽管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仍没有成功。

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官窑生产虽处于低潮期,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官窑器数量较少,精细度也明显不高,个别还比较粗糙四、顺治瓷器的主要特点署顺治年款的官窑器物极少,民窑器物制作大多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的保留晚明风格。

然而,青花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皴、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的层次,仅此而论,己显现清代风格独特的新貌1、整体上看造型古朴,部分承袭前制的同时,有少量新的形式出现。

官窑器多圆器,民窑器以佛前供器为多筒形瓶又称“象腿瓶”和“一统瓶”,这个时期呈直筒状,颈肩部弧度小,赋予“大清一统天下”之意,成为顺治、康熙两朝最为流行的器物【清顺治 青花人物故事图筒瓶】

2、器物胎体厚重,胎质比明末坚硬细洁釉色白中泛青,器物外部釉色酷似卵青;盘、碗底部近足处,呈现较淡的亮青釉;早期的粗器类釉面较为混浊常见器物口沿涂一圈酱色,深浅不一,深者黄褐,浅者米黄,多不光亮,多数器物口部施酱黄釉之“酱口”是顺治时期瓷器的重要特征。

3、器足有平足、矮圈足、璧形足、双圈底等圈足由明末的浅矮渐趋高深,至康熙时愈甚明末的内外斜削的尖状足逐渐向圆足转化,俗称“泥鳅背”明代万历出现的一种里矮外高的斜削式璧形足,此朝仍然很多,乾隆以后消失瓶、罐等琢器底部无釉,常见有一圈密集而规则的旋纹。

筒形瓶为平底,底中心微内凹【清顺治釉上彩月宫图花盆】

4、顺治五彩色彩为平涂,衣褶线条较粗,具有浓厚的明瓷气息瑞兽纹以山石芭蕉麒麟、独角兽为多5、顺治传世品中官窑款器物甚为罕见有款者,一般在盘、碗底部书青化“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或“顺治年制”四字楷款,有的字体书写讲究,有的较草率。

民窑器也有四字、六字楷款,但常见的是干支纪年款和文人题记,还有堂名款、吉语款等。堂名款有:维善堂、百花斋、梓桑轩、望仙楼等;吉语款有:皇帝万岁万万岁、玉堂佳器、雅等。【清顺治 青花五彩八仙祝寿纹盘】

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亮丽盘口刷一圈酱釉装饰,是顺治朝瓷器的典型特征盘心青花五彩绘八仙祝寿纹,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石下八仙各执宝物,拱手祝寿,气氛喜庆祥和顺治瓷器承上启下,上承崇祯之遗风,下启清代瓷器之先河,在瓷器历史上有重要过渡意义。

群仙祝寿这一题材,始于明代,胜于嘉万时期当时群仙多取十三之数,后世多有变化,至顺治时期,这一题材多采用八仙之数五、顺治瓷器主要器型1、筒瓶:亦称作“象腿瓶”广口微侈,短颈溜肩,无釉的细砂底光润细腻明代万历时已经出现雏型,器为直口,丰肩,腹下渐收,圈足釉底;天启、崇祯时的所变化。

顺治时起赋予“大清天下第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顺治、康熙两朝最为流行的器物青花器多绘博古、花鸟、山石芭蕉等图案五彩器纹饰则以人物、雉鸡牡丹和锦地开光玉兰、牡丹等为主鉴赏:清顺治青花五彩神仙故事筒瓶

 海外藏品:高36.5 cm,腹径14 cm,口径12.7 cm,底径12.5cm,圆口外撇,短束颈,窄溜肩,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外壁近底边处一圈无釉全器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装饰,颈部饰月季与荷花,腹部为主题纹饰,描绘宽阔江面之上有小舟泛游,岸边停靠一大船,水面之上一神怪背一女子,身后一背剑仙人,岸上有庭院于山石花木间,屋内一绿衣男子伏于案上。

此瓶造型挺拔,端庄古朴,釉质莹润细腻,纹饰布局有致,色彩丰富亮丽,笔画娴熟流畅,生动传神,为清早期青花五彩中精致之作筒瓶,借指“天下一统”之意,故亦称“一统瓶”,又因其尤如象腿,故又称象腿瓶,流行于清早期,这一时期历史故事、神仙传说等题材纹饰颇为常见,。

本器物描述的就是吕洞宾与梁灝的传说故事,吕洞宾为了报答藏于梁灏笔管内躲避雷神的救命之恩,于是遣柳树精起大风,摄来一个女子赠于梁灏为妻,告其只有她既能做状元之妻,也能做状元之母,后梁灏得子梁固,父子二人均成为状元。

代表作还有:【清顺治五彩洞石花卉图筒式瓶】

【清顺治 青花五彩神仙人物纹筒瓶】

撇口、束颈、直筒腹、平底通体纹饰以青花五彩绘就,颈部绘以折枝牡丹、折枝菊花及寿石各一处,肩部一周青花点染苔点状晕斑,腹部主体以青花五彩绘以群臣拜仙图画面中,一仙人头带幞头,身着浅黄色长袍,双手紧扣绔带,立于云端,侧身俯视地面庭院中手持朝笏,谦恭朝拜的群臣。

其身前后分别有二侍从手持长扇与提炉侍候空中云气氤氲,意蕴十足与常见的明末清初瓷器上所绘较为舒朗开阔的括号云纹不同,本品以矾红绘以连片的圆窝状卷云纹,云气之间又以极为浅淡的青料进行渲染,用以代表静谧的天空,这种装饰手法不仅极大的扩展了整幅画面的空间层次感,而且颇具神秘感,这在同期其他同类型器物中极为少见,堪称一绝。

明代嘉、万时期,青花五彩瓷的烧造已十分成熟,但天启、崇祯时期,除了少数外销日本的器物,五彩瓷的烧造已大为减少进入清代,五彩又得以复兴此青花五彩瓷属于顺治极品,精工细作,无论是图案布局还是描绘的细腻程度都可称同类器之冠。

在整个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筒瓶的流行时间不足百年,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大清天下一统”的特殊历史含义但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经济的发展及审美情趣的变化,筒瓶的指示意义逐渐弱化,康熙以后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筒瓶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收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2、蒜头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口部呈收口、撇口或直口,下作蒜头形,口沿多施酱黄釉。长颈,扁圆腹,圈足光滑。

清顺治 五彩螭龙花卉纹蒜头瓶有的器物圈足修胎工艺较粗,不很规整,加之胎体厚重,釉面不够光润而显古拙常见的有青花器,颈部以上多绘荷花、莲辨和向上的长条蕉叶,腹部多绘缠枝莲、麒麟芭蕉、虎牢關等如:【清顺治青花人物蒜头瓶】。

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宽圈足,足墙 厚,足内白釉无款口沿施酱釉,青花蓝中泛灰口部绘有两朵牡丹花及一组荷莲纹,口下绘变形莲瓣,颈部亦绘蕉叶一周,蕉叶中心留白边,颈下绘水波边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人物故事,一高官身前站一人,双手端一花瓶,瓶中插有三戟,寓意“平升三级”。

高官身后分别站有侍卫和仆人,空中飘有流云,空间以山石、花草点缀,是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品3、橄榄瓶:橄榄瓶为清代时期的典型器,始创于顺治朝,康熙时有烧造,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造型有两种,分为器身光素和器身呈瓜棱状,其形制隽美典雅。

没找到合适的顺治橄榄瓶,选用康熙的说明一下。【清康熙 黄地绿彩云龙戏珠橄榄瓶】

腹呈橄榄形口外撇,束颈细长、溜肩,弧腹渐收,足外撇通体鸡油黄地,器内施白釉胎上刻一条矫健游龙,游弋于云海之中,追逐前面的火珠,纹饰上施绿彩4、 洗口兽耳瓶:器型特殊,似西藏喇嘛教所用的号筒,故又称作“号筒樽”,亦为佛前供器。

直口呈墩式碗状,颈部饰双兽耳,长颈向下渐放,溜肩长腹、下部外撇,平砂广底仅见青花与五彩品种,口沿下绘此时习用的倒垂莲辨纹,颈部绘海水江芽和云纹,腹部为海水斑片云龙纹其龙纹和山水的笔意浑穆苍劲,纹饰布局疏朗开阔。

【清顺治 青花云龙洗口兽耳瓶】

直口呈墩式碗状,颈部饰双兽耳,丰肩收腹,足部外撇通体绘如意头、云鹤、云龙三组纹饰,画意粗犷豪放,此物应为佛前供器 5、 观音瓶:其造型为后世康熙最为常见的观音樽的前身,又称“大口樽”撇口短颈,丰肩渐收,长腹近足处外撇,胎体厚重,砂底无釉。

【清顺治 青花五彩麒麟观音瓶】

敞口,短束颈,丰肩,肩以下渐内收,圈足外撇颈部饰怪石花卉图,肩部饰方锦纹,器身绘一麒麟于怪石丛中嬉戏,另一凤凰飞舞穿梭于芭蕉叶之中,悠然自得整器造型精美,构图风趣,画工自然6、筒花觚:侈口,中腰渐缩,器身细长,平底无釉,胎质细白,器底有的可见旋痕。

器口多施酱釉青花器中除绘山石芭蕉、麒麟及枯树花鸟纹的一类外,还有绘龙纹的,龙纹以粗犷的皴点斑片云相衬青花色泽多不鲜艳,且釉面有混浊现象大器高约45厘米以署干支款和无款器较为多见7、花觚:由筒花觚演变而成的器型,最早出现于明崇祯时期;清初腹部逐渐突起,康熙时己成鼓腹状。

过去通称为明彩的花觚,有相当一部分根据纹饰中粗犷遒劲的用笔和浓艳丽的红绿色彩等特点如:【清顺治 青花五彩八仙人物花觚】

花觚敞口,直颈,鼓腹,足部外撇,器形高大挺拔,胎体坚硬,造形庄重古朴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八仙祝寿图,画面栩栩如生,中间腹部绘花卉图,腹下绘折枝寿桃及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

造型及纹饰特征时代气息明显,为顺治时期典型之器花觚一般胎体厚重,器形细长,侈口,颈下渐收,腹部微有平凸,腹下渐向外撇,与器口大体相当砂底,足际修胎圆滑,有的中心留有釉斑纹饰内容多为大博古插花三果、麒麟芭蕉、雉鸡牡丹、列国人物故事等。

8、香炉:侈口短唇,圆腹,器壁较深,高深圈足,无釉砂底,口部涂的酱黄釉,多见青花器青花色调浓淡相间或呈灰蓝,且有晕散,模糊不清型制虽与明代天启、崇祯时相近,但纹饰上的变化卻较突出,如出现了斑片云纹中藏身露尾的行龙、粗放生动的麒麟的神态飘逸的竹林僧人等,用笔泼辣、豪放。

9、将军罐:因宝珠顶纽盖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嘉靖、万历时,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康熙年间人物涌现顺治时的,器型丰满,器身较粗矮,直口丰肩,腹下敛,平面砂底,偶有火石红色有的高达一米左右,颈部有孔可以穿钉上锁。

【清顺治 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人物故事图大将军罐】

常绘雉鸡牡丹、云龙、麒麟芭蕉、宝相花等纹饰。

【清顺治青花花卉将军罐】

此将军罐,带原盖,唇口,丰肩鼓腹,至下渐渐收敛,器型规整大方,胎壁厚实,沉稳大气器身施白釉,绘青花花卉纹,青花发色浓丽雅致,呈现出纯净的翠青色,用料非常好,青料慢慢渲染出饱满富丽的花朵,颜色浓淡有致,极富韵味。

罐颈部绘一周变形蕉叶纹,翻转整个罐子,可以看到花、竹、山石等,很有条理和层次感,纹饰勾勒的线条也十分流畅稳健,填色准确画风上带有崇祯青花的特点,工笔、写意并用,清晰明丽,自由奔放,足见匠心此将军罐是很典型的顺治青花瓷,顺治青花瓷的造型一般比明晚期更加规整细腻,器型多高大厚重,风格上趋于简单朴素,多为生活用瓷;而在画面上,写意的减少,写实画增多;认真描画的作品较多,随意描画的作品较少。

顺治青花的装饰图案基本与明代崇祯时雷同,人物故事图案是其主要的装饰题材之一,另外最具顺治青花装饰特点的是花草洞石纹,其中有些还配有诗句来强化它的装饰内容及效果这种装饰上的变化在学术界理解为是反映清初民众以曲折方式所传达的一种对改朝换代的无尽感慨。

此将军罐造型端庄古朴,花卉竹石画法娴熟,质朴自然罐体厚重坚硬,青花发色蓝中泛灰,釉面白中闪青,是顺治青花将军罐标准式样一件顺治青花精品瓷器,可以说是时代的象征,也是制瓷史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的见证10、罐:直口露胎,丰肩收腹,平底无釉,有的可见螺旋状削痕。

常绘竹石芭蕉、麒麟、云龙等异兽和大博古等图案【清顺治 青花麒麟罐】

此青花麒麟纹罐,直口,丰肩,腹鼓如球,卧足修胎均匀,胎质洁白,内外皆施白釉,罐外壁则绘青花麒麟瑞兽纹饰,麒麟姿态雄武,身形丰满,鳞片宛如满缀一颗颗小圆珠,青花发色比较淡雅,呈现出一种灰蓝色,是顺治青花料的特征之一。

顺治青花已经有些墨分五色的味道,洞石,芭蕉,麒麟典型顺治特点。【清顺治 青花博古花卉罐】

此青花博古花卉纹罐,包银口,丰肩鼓腹至下渐敛,器身饱满圆润,釉质洁白,白中微微泛青,显得更为素净优雅整器饰青花博古花卉纹,古瓶荷花、山石梅枝,几面花卉环绕整个罐身,三两丛构成简单而美妙的图景,十分有趣,且纹饰之上可见器古雅,花妍美,青花发色浓丽,晕染层次有致,画风比较简单朴素,亦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清顺治 五彩加官进爵罐】

罐身撇口,丰肩,敛腹,平面或浅圈足,其五彩彩色深厚堆垛,鲜明透彻,绘画线条劲健有力器身绘加官进爵人物图,寓意“加官进爵、步步高升”构图疏密有致,造型饱满大方,颇为难能可贵达到了色分五彩的艺术效果,且该器绘画精细,彩料保存完好,为同类罐中珍品。

11、香炉:直口筒形,平底无釉,器壁下部较厚重,口沿常施酱黄釉。见的青花器和五彩器,多绘缠枝莲、云龙与开光麒麟等。【清顺治 五彩龙纹炉】

炉口沿外折,弧腹,圈足器形周整质朴,浑圆饱满白釉滋润,釉层均匀外壁绘饰五彩云龙纹,双龙相对戏珠,身一青、一黄,蜿蜒蟠曲,龙四爪,凌空舞动,神采奕奕,穿梭于红、绿二彩山形云纹之间,腹下部则绘海水仙山纹主体纹饰以墨彩勾边,填以红、绿、黄诸色,色彩艳丽、对比鲜明,整幅画面融为一体,上下衔接自然,其风格介于明晚期和清康熙之间,应为顺治时期作品。

上有红木雕盔形盖,盖沿外折,恰与炉口相配,盖面镂雕卷草纹,孔隙处于熏香时弥漫香气,盖上带有红色玛瑙兽形钮12、净水碗:器口微敛或微侈,圆腹下收,胎质细腻,釉色青亮,器口施酱釉因属佛前供器,故常写干支纪年款。

清顺治十四年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顺治十四年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口沿外涂以简单的重色莲辨,腹部纹饰主题为竹林山石和僧人,人物神态自然,绘画较为细緻工整,器壁写有隶书年款,体式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明代崇祯十二年青花山石芭蕉人物净水碗相似,但较之前件,器身略矮,腹垂,口径开阔。

研究明末清初干支年款,此碗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此种造型的净水碗,有的配有类似纸槌瓶样的灯座,俗称“海灯”,传世品器座往往不存13、盘:分撇口,收口或浅盘等式口径大小不一,大器数量较多,一般口径为38厘米,呈收口弧壁状,器壁较深,高深圈足的足脊部光润,足内圈边际釉面不齐,露胎较多,且泛淡红色,胎白紧厚,釉质青亮。

口多施酱黄釉青花器多绘麒麟芭蕉、荷莲、缠枝莲、龙纹、八仙庆寿、仕女婴戏图等彩器多绘西厢故事、五老观画等图案中常见短诗题句,或赠友留名干支纪年款器底多署“玉堂佳器”隶书款识【清顺治 五彩人物盘】

中、小盘类器型器壁较浅坦,青花纹饰以洞石花卉、秋叶题句多有的在涂蓝的秋叶中双勾白文题句或玉兰花此类图案的盘、碗曾在顺治朝风行一时,传世品至今仍多见署官窑款的盘类,以撇口式为多,器口微向外折,器壁浅坦,圈足矮廣,足径较大,器底署六字或四字楷书款。

至於双圈底足和宽圈足的制作时代,一般多认为始于清代康熙时期,其实晚明时已经出现,顺治时则多加以发展。【清顺治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浅盌】

如绘青花白菜露筋的碗、盘,青花加绘淡色釉里红小鱼的盘、碗,以及崇祯时一侧写有长篇文字(如〈赤壁赋〉)另一侧画人物,和画有城廓的盘、碗等,这种拱壁底工艺,相沿成习,到了康熙时蔚然成风14、碗:收口式碗与盘类纹饰相似,多绘洞石、秋叶、花卉,除题有干支纪年和“百花斋”款外,也的署“梓桑轩”款的,马蹄形小碗类,微撇的敞口施酱黄釉,器壁较直,胎体略厚。

【清顺治 青花五彩八仙贺寿海碗】

敞口,深腹,圈足,胎制规整厚重,亮青白釉地润泽,酱釉口器内绘旭日祥云,山河秀美,策杖老人;器外绘八仙礼呈捧宝,苍松下倚鹿游戏坐的高额寿星,简笔中锋,红、绿、黄、墨,浓彩淡抹,笔意旷达鹿谐意“禄”禄星:《论语》载: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

寿星:《史记·封禅书,寿星词注》载:寿星即南极老人星,见则天下太平,故祠之以祈福寿器大朴拙豪放,扣之如磬,海星广容,承福益寿,名符其实玉堂佳器六、顺治瓷器图案纹饰特征顺治时期,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印、刻、划、绘等。

图案纹饰的演变较为明显;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等)己渐消隐,代之以粗犷豪放的怪石花卉与工丽潇潇的人物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时代风格尤其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几种特殊图案,使人触目即有清初之感。

例如:1、云龙——以云龙为题材的绘画较为多见,官窑器上的龙纹,形状整肃;康熙时也一样民窑器的龙形高大雄壮,以顿捺皴点手法渲染游龙浮云,翻腾转侧,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此种斑片云纹,顺治时最为流行另有在云朵外线以廓線勾勒,形成一圈露白的画法,亦较特殊。

2、瑞兽——以伴有山石芭蕉的麒麟,独角兽等为多,用笔粗放、生动,大有呼之欲出之态康熙朝所盛行的奇禽怪兽开光图案,亦当滋蔓于此其青花色调,或浓或淡,有的甚至晕散不清,然而,此类黑蓝、淡蓝以及浅淡模糊有色泽,卻更能烘托出猛兽的气势。

瑞兽图案之所以流行於此时,应与当时战乱的社会背景有关,结合明末清初盛烧佛前供器的特点,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民间希望神佑,祈求国泰民安强烈愿望【清顺治 五彩三狮牡丹将军罐】

盖帽饰牡丹纹,颈部饰芭蕉叶纹,以莲瓣纹连接肩部与罐身,其身为缠枝牡丹纹衬底,绘有三只形态各异的狮子,身姿蜿蜒曼妙狮纹色泽浓艳夺目,苍翠欲滴绘制笔法潇洒自如,技艺十分高超3、雉鸡牡丹——明代嘉靖、万历时始有的雉鸡牡丹和山石图案,到此时开始流行,多见於青花和五彩器。

牡丹花朵作盛开状,内心花辨分向两边,故称“双犄牡丹”这种图案,在晚明天启初具雏形,至清康熙时盛行,成为一代的标识4、人物——传世品,书有“大清顺治年制”官窑款及明确干支纪年款的青花人物器,绘画内容相当丰富,有天女散花、八仙、罗汉、竹林僧人,西厢记等,人物神态飘逸,并注重以场景烘托人物,远山近水、亭榭庭院集於一画,画工细腻,且采用分水、皴点、淡绘及浓笔渲染等技法。

【清顺治 青花五彩神仙人物纹盖罐】

特别是胎质细密、色调翠蓝沈静的青花器,发展到康熙朝,有“出蓝”之誉明代晚期画中题诗及写年款的习惯,在此时的青花与五彩器的人物画面上仍有青现故宫博物院所藏顺治十五年青花人物大盘,在江西饶州守道五镁监制的赠品,堪称顺治青花人物的代表作。

5、树叶山石——民窑青花盘、碗中,多见仅画一片树叶或单一多孔洞三石的纹饰;树叶旁所伴题句书体较为规整,分隶、行、草几种书体,题句为“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生”、“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黄叶落兮雁南归”等,这一题纹饰常被称为“秋叶洞石”。

亦有在秋叶里以青花涂地,双钩露白的叶脉和行书题句的【清顺治 青花五彩后妃行乐图盖罐】

盖面上绘庭院中洞石绿荫,三童追逐嬉戏,手舞足蹈活泼可爱;颈部绘玲珑石与茶花,腹部主题纹饰绘“后妃行乐图”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中庭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的南唐李后主皇后“皇娥”(是时人竞相仿效的典型妆束)端坐锦椅上,宫女擎扇,宦官分厢侍候,皆神情专注。

露台上五乐伎应节吹、弹、拍、打,笛、琵琶、响板、架鼓,铙钹;居中红花方毯上一着“海青褶子”的舞伎,作扬袖翻身如翔鸾舞凤,飞燕,擎鸿之姿当是描绘周后得以唐时霓裳羽衣舞残曲以琵琶奏之补缀成曲,使该舞曲得以复传於世的历史故事。

将群美云集,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用重彩渲染彩绘在霸气的“将军盖缸上”,显示了满清帝国一统天下後重视丰厚的汉文化以形象语言道出“国泰民安,子孙长宜,盛世永固”的时代心声此器完美至极,品味无穷除秋叶伴洞石纹外,还有以玉兰伴洞石的图案,此类图案沿用至康熙初年。

洞石图案出现的年代当早於明代末期,顺治时用笔泼辣,一改乾隆时洞石的纤细柔婉;有的叶石相依,花草相衬,其山石奇异多姿从图案看顺治瓷器,的确有开国创世的人人期盼的生活,就是歌舞升平,一细说就是万字,最后一篇怎么结束,端午节之后再见面。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后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六)清代瓷器大总结!陈辉 2020年06月24日作于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

上一篇: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共乐幼儿园师德征文活动
下一篇: 作品展示│16-30号征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