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师,做校园记者原来是这样的体验

网络来源 87 2025-04-03

编者按“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睿智;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如约而至的推送师大微信公众号每一期的精彩推文、每一次报纸的发行,背后都凝结着校园记者的心血,积聚着校报人的热忱。

寒暑相机扛,日夜键盘忙拍照、写稿、做微信,他们在书写自己的精彩,但他们带给人的惊喜又不止于此本期我们选取了几位校园记者,为你诉说他们的故事

星光与努力相伴,不畏征途她是努力的游说者,她是笔尖的舞蹈者她是“校园记者”张敏“业精于勤”的古训不是用来诓无知者,而是给予那些上进的有志者以捷径“当你做好了一个采访或是写好了一份稿子的时候,当你在校园网、微信或报纸上看见自己名字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披肩发轻轻地搭在肩上,眉宇间是分外舒适的温柔与她聊天的过程中,她的耐心与开朗健谈更令人对她提起万分欢喜刚进校报时,学长学姐们的优秀激励着她更努力地去做事情,去学习对于自己的不足,她勤于多看多练,反复琢磨前辈们写得好的稿子,从中学写稿方法和技巧。

她说,我们作为师大的校园记者就要对校园内大大小小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宣传报道,真实地宣传校园事物,铭记自己的“新闻人”素养,打造师大校园品牌时间的洪流无所停滞,她的初心坚如四季更迭从不缺席

因她的努力,她配得上所有的掌声与喝彩从小做班委以及高中时期担任学校校报主编给她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她也在这些工作中逐渐成长人非生而勇敢大方,面对自己喜欢的事,都要自信大胆地去做对于学习和工作,她也不会顾此失彼。

她告诉我们,把学习和工作列出次序表,明白孰轻孰重,从重到轻慢慢做,基本上是可以做好的,努力不会被辜负

轻捧镜头里渗出的温情她如朦胧意境里的星火,如酷暑仲夏里的清爽微风她是“校园记者”周王慧子你相信吗?一件好的作品总是渗入了生命的温度,存着一份人文关怀“我比较喜欢拍人文,因为可以听主人公讲述他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厚重与温度。

”在分享自己的作品时,慧子充满灵气的眸子里仿佛盛满了星光,她分享了自己去拍一位老奶奶时,老奶奶和她说那个街道上的事:老奶奶在这住了五十多年,从前这条街很热闹,在这边说句话,街对面就有人回应你后来人们渐渐搬走了,儿子工作也很忙,奶奶每天自己一个人做饭,晚饭过后就坐在家门口休息、回忆……“我很喜欢我奶奶,她会和我说很多以前的故事,所以我喜欢和老人相处,我多想老奶奶的儿子能多陪陪她。

”说完,她眼里的星星在流动,仿佛陷入了回忆的流年“又如汉语桥活动期间,我跟着外国选手进家庭,我们同桌吃饭、一块玩耍,真的带给我一种家的温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慧子拿着相机,于细腻悠长的流光里轻捧着这些从镜头里渗出的温情。

——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周王慧子“加入校报是大学里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最大的收获是做一件事应善始善终”熬夜做微信,格式稍不正确就一遍遍地改,为了上传一个视频,几乎试遍了腾讯、优酷各大网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她一点点尝试,到现在也积累了自己的一小套经验。

“每个学期末在回忆总结的时候,我能列举出我做的微信、拍的照片,我会觉得还是做了一些事”她坚定地说到周王慧子摄影作品:

《笑从“中”来》获“2016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新闻摄影类二等奖

心育妙文 笔端生花用文字记录成长,用爱好丰盈生活的章节他是“校园记者”胡雪源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孩童时懵懂的作家梦、父亲的熏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全班同学逗乐后收获的小小的骄傲……一丝一缕纠缠成绳,将他和写作“绑”在了一起。

“我的写作速度确实较慢,一方面是阅历较少,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在精不在多儒家追求三不朽,我觉得我也在追求一不朽:用心写这是于快节奏时代的自我苛刻,更是一份责任与自我担当”说完这段话,胡雪源略带羞涩地笑了五月的风,孕六月的雨。

他分享到故乡内蒙古的环境对自己的创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在大学尝试创作的第一篇小说《草原有座蓝房子》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草原的故事,那对我来说,是故乡,是起点”爱春天繁花盛开,亦喜夏日蝉鸣他还喜欢动漫及手绘艺术。

在中学遇到难背的单词时,他会把这个单词画出来或者编个顺口溜;背《出师表》、《长恨歌》这样的长诗,他试着用草图把诗歌的关键点画出来;高中他经常会做思维导图“光是线条多没劲啊!我会加一点人物,甚至是用小剧情帮助记忆。

”他曾手绘过《两都赋》的宫殿图、中国地图、许多动漫人物谈话中他提及自己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方式,将文学创作与漫画、戏剧、相声、说书等其他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以达到一种圆融之境

胡雪源:云南师范大学清风小说社社长,云南师范大学校报记者站成员。作品:《草原有座蓝房子》(获省一等奖)、诗歌《中文系》(获院一等奖)、小说《狐毒》。

在她的人生版面里热爱和用心是头条热爱给了她光和执着,追求完美是她工作的信念她是“校园记者”吴倩“一篇微信的阅读时间也许只是五分钟,但那可能是我们马不停蹄甚至是熬夜的成果但是,因为热爱,这些小问题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吴倩的分享我们了解到,微信排版后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微信编辑器会出现许多bug,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我最高兴的就是我做的微信第一次出现在咱们学校的官微时,我疯狂地看点击量。

看着它一点一点往上涨我很激动,就想以后一定要越做越好”她笑容满面地说据了解,吴倩高考结束后就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她与别人分享喜欢的句子、音乐等,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满足与喜悦“我享受严谨,享受一丝不苟的态度,享受一切有计划的安排,校报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氛围,一种只要肯付出就会多学到一点知识的心安,从而多了一份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期待。

”吴倩,这个大一的女孩,用心地做微信,也在排着属于自己大学生活的漂亮版面

吴倩排版作品:师大最“in”穿搭指南,你确定不来get一下?新学期指南丨不负春光不负卿除夕丨这天,年味正浓,年饭正香

彩蛋|你收到一份坦白说

熬夜真不是个好习惯,每次上课,总有一个可爱的老师对着我说:“小杨,你今天又面露菜色了”这真不是浮夸,为了把稿件写得更好一点,熬夜也是我大学时光的一个标签很多人和我说,我以校报为家,是的,外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个大学里的家,或许说是“第二个家”,之于每一个校报人,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愫。

这里有领我进门的老师、学长学姐,也有关系超好的同辈有些感情,尽在不言中418的邪恶组织,都曾与布满繁星的夜晚和办公室里温暖的灯光相伴——15级 杨建林(校报记者站2016-2017采编部部长)

回顾这四年,感到最幸运的还是加入了这个组织,认识了 “革命友谊”从大一到大四或许还更久的一群人自认为不善交际,是这个地方让我快速成长,除了上课,这是我待的最多的地方最难忘的莫过于一群人在行政楼加班到十一点飞奔回宿舍,n+1次。

从奔走于各个会场到官微的起步再到线下活动的开展,压力再大也熬过来了,值得、开心也就够了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这里,有人坚守理想、有人收获成功,这四年就很圆满——14级 刘思琪(校报记者站2015-2016站长)

结语:他们的笔,一横就是一把月光,照进黄粱,圆了满纸的梦;他们的相机,一闪就是一束风光,印进心房,填了意念的空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他们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多彩世界图文编辑丨董莹 张甜 杨艳 吴江莉 张颖。

上一篇: 2021春夏穿上“奶奶衫+牛仔裤”的你,美炸了!
下一篇: 学子曰|回家的三千六百四十九公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