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穿真的很加分!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穿搭攻略来啦!
102 2025-04-02
基本信息
姓 名 :蒋薇学 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年 级 :2016级电子邮箱:1497200422@qq.com主要成就:考取云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11院校、双一流高校
1. 动机——为什么要参加考研?本身的职业定向是大学老师,所以希望通过读研来拓深自己的科研能力2.备考资料政治:肖秀荣资料,任燕翔的网课英语:黄皮书即可数学:高等数学选用的汤家凤的资料,线型代数选用李永乐的资料。
专业课:学校的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及参考数据,加地学考研中心资料3. 调剂我的初试成绩并不高,所以调剂院校选择的b区的院校云南大学个人感受回想大学四年,做过的许多事,我没有哪件后悔,但要真的拿出来说一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
但我仍然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学弟学妹带来启发,给迷茫的你们带来一些方向我是被调剂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曾经试图转专业,但没有成功大一上学期考四级没有过,因为一次在寝室读英语时被室友嘲笑读得难听,跑去报了英语口语培训班,一学就是两年。
后来对英语逐渐有了兴趣,记得大一上学期的英语课我都是坐在最后一排把自己藏起来,到了大一下学期,完全180度变样,坐在最前排,争着举手回答老师问题,虽然口语仍然不是很标准,但是我特别珍惜每一次在大家面前发言的机会,因此给B班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后来,还被推荐去参加全国英语竞赛的演讲,为了准备这个演讲,我看了很多TED的演讲,收集了许多演讲素材,最后选了一篇关于拖延症的演讲去参赛,为了发挥好实力,找了很多关于演讲的攻略来看,找了朋友作观众,看效果提建议,还自己录下来反复看哪些方面不足。
但是结果比较难过,我初赛就被刷下来了,当时我所在的那个赛场的选手都是高手,大家不相上下当时在学口语的机构里,有许多素质拓展机会,比如鼓励发言,才艺表演等等,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自信,当时的口语老师和小伙伴们帮助了我很多,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次去争取做英语竞赛的主持人,那天我第一次穿上小礼服,踩着闪闪发光的高跟鞋,站在台上,在场的200人的目光都在我身上,我用比较生硬的英语介绍着每一个参赛选手的表演简介,我特别怕被大家笑话,但是结果并没有,每一次介绍完,都有非常激烈的掌声欢迎着,现场的氛围非常活跃,我自己也沉浸在其中,并且上台前的紧张胆怯全部都消失了,我完完全全地享受着那个活动本身。
因为业余时间全部抽去学了口语,我大一的日常就是在校园和口语培训机构之间来回穿梭,周末上口语课,工作日上专业课但是这种忙碌完全没有让我两边顾及不上,我开始严格的规划我的学习时间,把握期末复习质量当一下子要考十几个科目的时候,能做的不是慌张,而是科学地抱佛脚,平时的专业课我也有认真听,但期末考试的内容和老师在卷子上考的内容出入还有蛮大的,课堂上我们能听进去的很大一部分属于科目背景,现实案例。
考试则考的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所以我需要在短时间内把一本书的大概内容给记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记忆目录的结构,将知识点归纳到目录中去,思维导图也是背书的好方法大一暑假两个月我都在机构学习口语,因为把生活费都用于口语学习了,开始压缩购物和食品开销,那段时间早上在学校食堂一碗豆浆一根油条,中午就去楼下超市买一个拳头大的饭团,晚上只能吃一根香蕉,而且为了排毒还每天坚持早晚各一小时的跑步。
两个月下来,我可以做到拎着我那个挺沉的15.6寸电脑,非常轻盈地跑上公交车,再冲下地铁站,力气变大了不少,体重也轻了不少,从98斤掉到了86斤,要知道我的体重从我初二开始在98斤就没动过了大二上学期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段爱情,我喜欢他的事无巨细、逻辑严谨、侃谈博学。
很多人认为我们不适合在一起,颜值不搭,能力不搭,专业不搭他给人的印象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老大叔,成绩一般般,长得一般般,个子一般般但我就是很喜欢在他身旁感受到的那种安全感,第一次有人对我表达爱慕之意,第一次有人夸我漂亮,夸我优秀,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子,这份赞美让我惊喜不已。
短短半年,他将他在学生会的朋友都介绍给我认识,还有他玩的好的同学,给我说怎么跟人相处,节假日要给老师们写祝福语等等而且他还给他的朋友们塑造了一个我特别好的人设,到现在我跟他的朋友们相处的也不错,因为从小朋友就不是很多的缘故,我额外的喜欢这种朋友很多的感觉,感觉我的社交圈终于趋向正常化了。
另外,我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更自信了,而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了原则上的要求,要努力向阳光看齐,还要自己发光,充满正能量,去影响他人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到大不敢轻易做出出众行为的胆小女生,有一天勇敢的站上了讲台,讲述自己对于信仰的观点和态度,争取到了进入党校学习的机会。
到大二下学期,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并且还意外得到了一次去学院担任网联部部长的机会大二下学期,我的专业学习也开始步入正轨,记得当时有一门课,要求期末提交一个小组作业,我们小组抽到了最难的题目,我主动当上了组长。
首先我讲课本中的那部分知识自学了一遍,然后翻找了很多专业论坛的相关学习资料,最后是自己动手进行了实验,为的是提前有个底,至少组员到时候完成任务时,问的大部分问题我知道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我们的课题作业得到了专业老师的高度认可,后来老师还推荐我到学校附近的遥感所见习,我找了两个伙伴和我一起。
在遥感所,我们学会了熟练地使用专业软件ArcGIS进行数据空间叠置分析,完成数据生产大三上学期,我的工作中心开始向学生工作倾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网联部部长的工作,我做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准备,包括和副部长一起苦练Office,通过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学习视频剪辑软件,PS软件等等。
在这之前,我担任过班级的双创委员,平时的工作就是统计下讲座的班级报名,转发消息这些,但是在学院部门担任部长就完全不同了,不是本职的权益贴子发布和新媒体文章撰写,还有部门主办活动,帮助其他部门制作活动材料等。
而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学生工作经验,锻炼到自己的组织策划以及合作能力从部门招新,到务实杯答辩材料,到迎新晚会,到权益宣传,我开始逐渐了解到许多学生活动背后的工作,明白了工作人员的不易,懂得了将心比心,与人交流更加流畅自然。
与此同时,我的专业学习强度也没有丝毫懈怠,我将平时练习英语的时间压缩,将空间放到学生工作去,为了让自己保持考研的复习进度和效率,我报了考研的培训班,大三一整年都兜转在专业、考研和学生工作三者之间大三的寒假我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数据驱动大赛,当时参赛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需要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科研优势,其次我想要拓展自己的研究动手能力,积累科研经验。
这个比赛是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北京大学的开放数据库(注册之后就能够使用,不用付费),数据库中有很多社会经济类的调查数据,学经济学的同学很多都知道它,利用这个数据库做的研究,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整个过程的参赛经验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组员不要划水,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研究夭折这次研究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统计学的软件和统计方法,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最后我们小组的参赛论文获得了优秀奖,并最终发表在了一个省级普刊上,对于初探科研的我来说,我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
其实我本应该早一点尝试这种科研类的比赛,等到大三已经比较晚了大三后的暑假和大四上学期都主要是在准备考研,我的整个复习规划不是很有策略,使用了很多复习资料,感觉资料推荐方面还是比较有心得,英语用张剑一的黄皮书,政治可以多用一些资料任燕翔的客观题,肖秀荣的1000题和基础复习,到了冲刺阶段的模拟题就可以各家都拿来练手用,我当时用了蒋中挺、任燕翔和肖秀荣的。
数学前期可以用张宇的,后期可以选用汤家凤的,他的题比较难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资料的话,可以选购地学考研中心的专业辅导,此外对于一些ArcEngine、IDL、python等专业拓展可以去B站搜索,相关网课资料非常丰富。
大四下学期主要准备毕业论文和复试,对于毕业论文,我能给的建议是,一定要认真地去做,要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儿,从考完研一周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收集材料做实验,要让自己的论文真正做到内容比较严谨,有一定学术价值,就需要早动手。
一定要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时间点严格提交初稿、修改稿和定稿,以免最终的成绩评定受到考勤分的影响对于复试,我个人比较惨,一志愿复试没有过,被迫只能选择调剂,对于调剂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如慧天地、GIS高等教育等公众号,它们会公布地信相关专业的调剂信息,还有如果第一志愿报考院校比较比较好,调剂会相对容易。
此外学弟学妹们在考研的时候,如果想要提高命中率,985、211高校的专硕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高校的专硕每年都有调剂名额,原因自然是因为报考人数不够,而名校的专硕如测绘科学、资源环境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硕)的导师团队是差不多的,性价比还不错,继续深造读博也完全没有问题。
2020年的调剂是从5月20号开始的,调剂系统会在0点0分打开,这时候进入页面就能查询到部分院校的调剂信息了,调剂系统的开放后的48小时是调剂的黄金期,这段时间里有很多好大学发布调剂通知,具体调剂怎么操作在网上有很多说明。
接下来是复试过程,我调剂到的云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复试是线上复试,但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复试前30分钟:让自己尽量放松自我介绍:可以从教育背景、科研成果、专业实习、学生工作和读研展望展开专业题目:
我考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抽到的题目是地理大数据、常用的开放遥感数据源专业英语:就是给一句专业英语句子(有点长难句),然后读一遍、翻译一遍口语英语:我被问了“你觉得当一名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然后我大概的意思是师德,语速可以慢一点,把每个词的音发对。
综合面试:老师逮着问科研方面的问题,本科期间有没有什么映像特别深刻的实验,然后我拿了论文来说;然后又问我去遥感所实习有没有找到什么特备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我大概说了一下喜欢自己调剂的那个方向;最后一个老师问我本科发的那个论文是不是第一作者,后面因为老师那边话筒出问题了,就没有继续问了,就结束了,但我猜老师是还想接着问那个论文的情况。
总结下经验,尽量挑科研经历或者专业实践的经历放在自我介绍里面,一下子就引起老师注意了比如毕业论文,本科期间写过的实践作业、报告等,野外实践了解到的那些专业内容等等还有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工作、小组实践、志愿活动等经历)。
当时是下午三点复试完,5点过就接到拟录取的电话了。
以上就是大学的一些经历,概括了我整个大学从迷茫到有清晰的奋斗方向的整个过程,成功经验谈不上,大学我仍然有许多遗憾,比如我至今仍然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我大学四年从未中断英语学习,六级单词都背了3遍以上,题每年都刷,我想我的应试技巧不足吧。
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感悟,祝你们拥有一个完美的大学,通过英语六级!川师学生为你发声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会网络与信息联络部新媒体网络中心【川师学生】出品文章来源 “川师大我为母校献智慧系列征文一等奖”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蒋薇活动策划 曾侯森老师推送总负责 万萍萍文字编辑 魏珊珊
审核李由万萍萍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