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op]搭配课: 男士手提包搭配技巧
68 2025-04-02
藏族首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藏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和生产生活方式,以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藏族人民神秘而令人向往的精神世界藏族首饰的独特风貌,不仅表现在其装饰纹样和题材上,更表现在其选材和加工工艺上。
鋄金铠甲护心镜藏族首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人心目中,其不仅是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还是神圣的情感和信仰载体藏族首饰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在藏族厚重悠久历史的更迭中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记录着藏族人民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
据史料记载,西藏人民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在服装穿搭和首饰配戴方面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从昌都卡若遗址中出土的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装饰品来看,青藏高原土著居民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极具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制作材料的选取方面,呈现出了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思维。
在此思维体系的影响下,藏族首饰的加工工艺也体现了较强的民族特色一、藏族首饰的选材特点藏族首饰的制作材料比较丰富,其中部分材料是比较珍贵的彩色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猫眼、天河石、青金石、绿松石等同时因为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藏族人对玉髓、蜜蜡、砗磲、珍珠、珊瑚、金、银等材料也比较喜爱。
另外,如陶瓷、铜、铁、动物角骨、木头、布料等材料也被频繁使用,以此可见藏族首饰制作材料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另外,藏族人在首饰材料的搭配方面,并不局限于材料价值的匹配例如在康巴藏族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发辫里掺入红色的丝线,或者在发辫中编入骨珠、陶瓷珠,以及绿松石珠等作为装饰。
有时,陶瓷珠、绿松石珠、珊瑚珠等材料会同时出现在一条发辫上,还有一些铁质首饰上也时常可见珊瑚、绿松石、蜜蜡等宝石由此可见藏族人对首饰制作材料的搭配比较随性,不会过分拘泥材料价值的对等与匹配,体现了藏族人自由放松的生活态度。
图1 红色蚀花石髓珠
图2 藏族“天珠”项饰二、藏族首饰的工艺特点除了选材,藏族首饰的制作工艺也是极具特点的,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藏族首饰在宝玉石加工工艺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蚀花石髓”工艺的运用被藏族人民称作天珠的首饰,就是通过这项工艺制作而成的。
根据田自秉先生所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记载,该工艺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在汉族和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工艺流程就是用碳酸钠或碳酸铅溶液在玉髓或者玛瑙珠表面绘制出所需纹样,然后将绘制好的珠子进行焙烧,绘有纹样的部位在高温处理之后会呈现出白色花纹,没有绘画的部分因原石内部致色元素的不同,呈现出了红、黄、褐、黑等颜色,如图1、图2所示。
其中黑褐色的蚀花石髓珠就是藏族人民较为钟爱的“天珠”红色的蚀花石髓珠虽然受到了汉族以及西北游牧民族先民的喜爱,但是后来却随着历史的更迭而逐渐被世人淡忘即使现在市场上偶有出现复制品,也不过是普通饰品之流,与天珠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图3 经过精细雕刻镶嵌的绿松石饰品相比之下,藏族首饰中对绿松石和蜜蜡等宝石的加工方式则相对简单,只是对宝石进行打磨和雕刻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绿松石、珊瑚、蜜蜡等色彩艳丽的宝石,它们或者被精雕细刻成规整的形状并且拼接成精美的纹样,或者将原石随性地镶嵌在首饰上,有时候则直接将原石打孔串成珠串配带在身上,表现出藏族人既精细严谨,又随性洒脱的性格。
如图3、图4所示
图4 形状不规则的蜜蜡原石珠串藏族首饰在金属工艺制作方面,因早期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纹饰更是纤巧华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花丝与鋄(jiăn)金工艺藏地花丝工艺相较汉族花丝工艺在精细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制作流程也与汉族工艺大同小异。
相比汉族的花丝工艺,藏族人更喜欢用黄金制作花丝作品,即使是用银子制作的花丝作品大多也会鎏金纹样题材方面也多运用南亚地区的卷草纹,纹饰布局精密严谨另外,藏族人在制作花丝首饰时也比较喜欢用色彩艳丽的宝石作为搭配,所以藏地花丝首饰的效果十分华丽。
鋄金工艺则是用金丝在有特制纹路的铁质器具表面捶打花纹,通过对金丝的捶打将金质花纹镶嵌在器具表面鋄金工艺在现代藏族首饰制作方面运用较少,传世作品中多见于铠甲,头盔以及马鞍等物鋄金工艺因技法简单灵活,施用范围广泛,产生的视觉效果比较丰富等优点而引起了现代首饰工匠的注意,为首饰制作工艺注入了新的血液,如题图所示。
图5 藏族“天铁”项饰另外,在藏族首饰的制作材料中,还有一种独特的材质,称为“天铁”根据根秋登子所撰《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艺全集》的定义,天铁属于非人工金属器,即含铁的陨石在陨落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铁溶液落到地面冷却后形成的铁块。
由于时常会有部分铁块的形状看起来像藏族文化中的某位神明而被藏族人称为“天铁”,更有经过再次熔炼铸造成护身符的“天铁”,深受藏族群众喜爱,如图5所示相比花丝、鋄金工艺的细致,藏族群众在获得天铁材料后并不会对其进行精雕细琢,而是仅对其原有形状进行简单修饰后直接佩戴,整体效果粗犷豪放。
因为在形成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偶然性,所以天铁在藏族百姓心中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首饰材料三、小结除上述材料及工艺外,藏族首饰在选材和制作技法方面还会涉及皮革工艺、染织工艺、刺绣工艺以及牙骨工艺等几大门类,为首饰制作材料和加工工艺提供了选择范围;藏族首饰在纹样题材的选取和使用方面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表现出了不同文化源流的融合;另外,藏族群众对红、黄、蓝、绿、白五色的偏爱也促使藏族的首饰在进行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时能够充分体现本民族的特色与亮点,便于塑造既丰富艳丽又统一整体的色彩效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壮美篇章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本文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一般项目“藏羌彝传统婚俗首饰的市场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20C008)研究成果。
林潇潇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参考文献[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2] 谢继胜.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 蔡光洁,黄兴. 藏族金工艺术[M].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
[4] 李玉琴. 藏族服饰文化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 根秋登子,白玛英珍. 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艺全集[M].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6] 霍巍,王煜,吕红亮. 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1 卷,史前时代[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责编:Tina排版:伊璐晗审核:董琴 审签:孙莉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