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穿蕾丝衫配短裙,不愧是女神级别人物,39岁了依旧像小姑娘
191 2025-04-02
全文共6260字,阅读约需7分钟文 | 章毓婧嗑学家们最近又过年了不管你嗑的是「巴啦啦能量」还是「大哥大嫂」,只要你还看恋综,只要你追《半熟恋人》,那「今天也是为别人的爱情流泪的一天」可以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或者说,「话题」想必你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少少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形:母胎单身却乐于帮朋友解决爱情疑难杂症的「当代赵括」和「恋爱大师」;对星座匹配度侃侃而谈的忠实的陶白白「教徒」;和春晚小品同步上演「催婚大戏」的七大姑八大姨……。
但好笑的事,就像脱口秀里说的那样,「我们最接近爱情的时刻,就是谈论它的时候」。毕竟截止2021年,我国15岁及以上的单身人群已经达到2.6亿。
(鸟鸟的脱口秀)在这种情况下,从老牌的《非诚勿扰》到《心动的信号》再到现在的《半熟恋人》,恋爱类综艺可谓是既满足了大众情感消费需求,又抚慰了自身焦虑的情感那么,中国的恋爱类综艺到底历经了怎样的流转变化?为什么大家都沉迷恋综、沉迷「嗑cp」无法自拔?面对越来越窄的内核,恋综究竟该为大众、为社会带来什么?本期小白洞物园就带你一起探索「恋综」的神秘魔力。
走进嗑学:嗑cp的快乐你懂吗?继《心动的信号》《换乘恋爱》《单身即地狱》之后,嗑学家们迎来了《半熟恋人》的大结局一部接一部,没有空窗期;一对又一对,欢喜过大年正如Rock所说,人类好像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别人搞对象。
我们到底中了什么毒?
(Rock的脱口秀)望梅止渴:我觉得我又可以了2021年,iiMediaResearch发布了《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其中有关中国网民单身原因的调查中,除了出于自身意愿并不着急谈恋爱之外,还提到了当代青年长期单身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一是自己的交际圈太小,缺乏机会你一定经历过大学里文科院系哭诉男女比例1:15,理科院系自嘲身处「和尚班」,只剩经院、管院等比较均衡的院系「笑傲江湖」,最后最能接触到异性的地方变成了地铁二是工作学习忙没时间。
在996、007大肆流行的现代社会,青年人们只求不猝死在工位前,回到家也只想倒头大睡,哪里还有时间捯饬自己去social?三是经济压力大房子、车子、存款、酒席、彩礼……CPU飞速运转计算,无奈收入和支出成反比,结婚需要的花销吓得单身青年大脑宕机,恨不得立地成佛。
(《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理想和现实形成鲜明反差,年轻人们选择龟缩进名叫「恋综」的壳来填补内心的情感空缺当自己缺乏情感生活时,就会把自己的「恋爱需求」通过观看他人的恋爱来实现,而素人恋爱真人秀节目则恰好满足了当代单身青年的情感诉求,以此。
得到了「望梅止渴」的效果同时节目本身也成了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满足了社交的目的恋综的出现,宛如数年前的「晚八点黄金档」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这年头谁的微博里还没几个CP超话呢,每个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里也都充斥着接头暗号般的「kswl」「how pay how pay」。
爱情转移:不必再承担爱情的苦从原来的恋综天花板「奇闻CP」到前段时间的「方程式」,再到现如今的「巴啦啦能量」,是谁嗑CP上头了我不说这就是当代人的现状:与其实实在在地谈一场恋爱,还不如「嗑CP」的性价比高。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真实的恋爱确实浓情蜜意,但是一旦想到感情中的争吵、磨合,甚至出轨、PUA等潜藏的危机,有人还是会望而却步,想着还是看恋综嗑CP比较快乐,没有负担是的,通过恋综全程参与别人的恋爱,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一段感情,而不用承担情感负担,很好地诠释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
(「方程式」CP)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在嗑CP中的我们开启了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先是把对恋爱的美好幻想全都投射到CP中去,看着他们恋爱,仿佛自己也拥有了一段甜美爱恋;然而恋爱也是危机四伏的,所以我们把恋爱的冲动
转移到CP们身上,开始「嗑学」,即使我的CP be了,还可以再换一对嗑,这样风险就小了很多这和前段时间很火的「云吸猫」「云养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当于可以安心享受爱情的幸福,而不用承担责任「安全又高效」,何乐而不为呢?。
感同身受: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为什么我们为电影中的父母亲情感动落泪?为什么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小说中的「虐心」剧情?这些都因为我们能够「共情」「共情」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能够站在他人的主观立场上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是对他者情感的「感同身受」,并且能「换位思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代入感」。
而在恋综中,这种「共情」心理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半熟恋人》刚播出不久,大方活泼、大大咧咧的罗拉在人群中是耀眼的「气氛担当」,但在邀约中却「无人问津」, 于是罗拉一句落寞的「大家都喜欢我,却没有人爱我」。
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也引发了对于「搞笑女没有爱情」的热切讨论和广泛传播。
(《半熟恋人》的罗拉)「共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每一个观众都能在恋爱综艺里看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素人嘉宾不仅拥有生活中常见的职业角色,也与千万人一样面临着相同的困扰,因而我们从他们身上窥见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在网络中得到若干「我也一样」的回声。
每个人都在被生活所裹挟,而恋综为焦虑的释放提供了一定空间,让那些难以言喻、无处抒发的想法透过平行时空的「自己」被大众理解和尊重。
恋综34年:一扇洞察社会的窗口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婚恋情感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丰富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特征,为人们提供了一扇洞察社会的窗口,是一个时代的社会镜像1988年,在新旧两种思想产生强烈碰撞、中国文化和教育处于变动之中的时期,山西电视台大胆推出了一档名为《电视红娘》的节目,开始探索在电视上找对象的可行性。
在努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年代,参加节目的嘉宾自我介绍的内容都很实在,无非是家里几口人,养了几头牛的问题然而囿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相对保守的思想,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做好把「找对象」这种私事公开化的准备,于是这个节目开播不久就「夭折」了,但。
《电视红娘》依然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1990年,北京电视台推出《今晚我们相识》,在节目设置上已经算做初具雏形随后,1998年,一些省级卫视相继推出了上《相约星球六》《玫瑰之约》《心心广场》《谁让你心动》等等。
在进入千禧年之前的这类节目,已经在「婚恋相亲」这条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为新时代的恋爱情感类综艺作出铺垫
(上海电视台《相约星期六》)2010年,大家耳熟能详的《非诚勿扰》横空出世,至今仍热度不减,可谓是恋综界当之无愧的「老牌网红」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非诚勿扰》的定位是「相亲节目」,节目中抛出的一些话题。
的确考虑了恋爱主体双方的关系,撕开了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一角,但是更重要的是考虑了他们背后两个家庭的关系,着眼于当代人的婚恋观、家庭观,是一个极具有东亚文化特征的婚恋模式,也是一档真正「谈」婚「论」嫁的节目。
例如当时那句著名的「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就曾博得眼球一片,这也反映了当时很多人优先考虑物质条件的婚姻观念所以即使我们的父母辈叫不上现在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恋综,但是他们对于《非诚勿扰》一定耳熟能详,毕竟当时或多或少搬着小板凳在电视机前观看过。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非诚勿扰》牢牢占据了「收视冠军」的宝座,为什么成为了其他卫视各类婚恋节目竞相模仿的对象,毫无疑问,《非诚勿扰》是「出道即顶流」的现象级国民综艺,它正式开启了婚恋综艺1.0时代。
(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尝到了流量甜头的人开始制造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话题获得热度,对两性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演变成了「作秀」,节目质量每况愈下,到了2013年,1.0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2014年,湖北卫视的《如果爱》用明星取代了素人其实在2008年,韩国MBC电视台就推出了一档以明星“假想结婚”为卖点的真人秀《我们结婚了》,无论是在韩国还是中国都成为了热度极高的话题性节目只要你是恋综的忠实粉丝,相信当时的「维尼夫妇」「红薯夫妇」「亚当夫妇」大家一定真情实感地追过。
明星CP运营的成功让大家开始看到流量的好处,“流量至上”的时代也随之慢慢显现随后,江苏卫视引《我们结婚了》推出明星恋爱真人秀《我们相爱吧》,同一时期的还有明星夫妻旅行的《一路上有你》、《鲁豫的礼物》等等。
「明星真人秀」也因此成为了婚恋综艺2.0时代的标签。
(江苏卫视《我们相爱吧》)这类真人秀似乎打破了明星和大众之间界线分明的隔阂,将作为人类面对爱情时最真实的表现呈现出来,也将明星的私人生活公共化,节目因此有了更多故事性和戏剧性2018年,腾讯视频购买了韩国恋爱综艺《HeartSignal》的版权,正式上线中国版《心动的信号》。
在情感婚恋类综艺3.0时代,素人的再次出现加之「真人秀+演播室」的双屏切换模式让恋综又开始成为话题中心素人的恋爱真人秀让我们的代入感强到和演播室的嘉宾一起发出尖叫,谁看了不大喊一声「我的CP是真的!」
(腾讯视频《心动的信号第二季》)除了模式上的创新,我们在恋综3.0阶段还能看到主题的精进在以往的恋综中,更多的是有关「集体主义」的「大我」呈现,也就是无法脱离婚姻和家庭的「谈恋爱」而现在,恋爱节目开始将目光转向。
「个人主义」式的「小我」呈现正如《90婚介所》的slogan所说,「不谈婚不论嫁,只见证感情的萌芽」恋综的「格局」打开了就像最近才收官的《半熟恋人》中,另外一位单亲妈妈童瑶提到「单亲的妈妈,也有权利在大众面前去展示」,。
她用毫不遮掩的大方姿态击碎婚恋市场上的歧视与偏见这仅仅是事实,而不是一名女性的「污点」再比如《90婚介所》中的女嘉宾,城市规划师付邦,在面对男嘉宾「优秀会让你变得更难脱单吗」的提问,她有条不紊的输出自己的想。
法,「人生大体是孤独的一生,如果我没有那么幸运,我大体可能更多的时间,是自己陪伴自己。在没有遇到那个人之前,我为什么不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去陪伴自己呢?」
(《90婚介所》付邦)反观恋综1.0时代,即使在2010年许多领域或观念都已经发生巨变的时候,裹挟在家庭中的女性似乎还无法畅谈「自我」与「爱情」,「妻子」与「母亲」标定着女性在伦理秩序中的位置及角色、责任和义务,
道德中对女性的夹击依旧存在而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拥有独立职业与事业追求的女性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看到她们对于女性独立自主、个体性价值的强调,看到她们对于爱情的自我评判标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年轻人对于。
婚恋价值和情感体验的解读也不断革新,这是恋综向4.0时代发展的方向。希望在未来有更多声音被听见,更多观点被尊重,更多内核被延展。
现代爱情:敢问路在何方?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年底大火的韩国恋综《单身即地狱》,当时热度极高的女嘉宾宋智雅一时间成为「流量密码」,自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讨论「宋智雅仿妆」「宋智雅撩汉技巧」「宋智雅穿搭」等话题。
然而,前有宋智雅撩汉大法翻车,后有她本人人设崩塌,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网友模仿宋智雅撩汉翻车)在国内的恋综中,塌房情况也屡见不鲜就像《心动的信号第二季》的两位嘉宾,虽然在节目里上演「甜甜蜜蜜」,但是在回归现实后,突然翻脸不认人,牵扯出一系列的丑闻所以,嗑CP可以,但切忌「入戏太深」。
恋综通过构建、传播理想化的人设符号,为大众直接呈现出他们所期望看到的自我正如乔治·赫伯特·米德所说,人们从浪漫作品、电影艺术中获得享受,「通过想象释放了那些属于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所希望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力」。
不管节目再怎么弱化剧本,推动情节发展的罗曼蒂克幻想都冥冥之中为「爱情」打造了一个模范样本供观众沉醉节目结束后,cp们还会在社交媒体上「交作业」,进行「售后服务」,上传日常的恋爱vlog等等这种行为用一个学术的词来形容的话就是。
「劳动」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劳动」的主体也不同《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一书中提到,最开始的「童工」是典型的身体劳动,也是机器生产的工具;接下来「空姐的微笑」是出卖情感的劳动,也是可批量生产的产品。
而我们现代社会中出售的商品是「关系」,恋爱vlog就是在做一种关系劳动。
(恋爱vlog)像《单身即地狱》中的沙滩肉搏,男嘉宾把外貌、力量、性格等性吸引力都量化为可估价的数值,而女嘉宾则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一种资源提供给男性,以期获取她们所需求的资源,造成了一种「亲密关系的商品化」
这种情感输出的劳动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想象或需求,也为自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增值和经济增益至于宋智雅付出了怎样的情感劳动我不知道,反正在节目结束后,她广告费报价飞升至60万一条的天价但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这种劳动有它的价值,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对于爱情的需求,。
「嗑CP」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代餐但如果走向极端,代餐太甜,人们会发现自己不再需要现实中复杂、深厚却充满羁绊的关系了;代餐太苦,人们又会高喊着「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所以「嗑CP」这事儿吧,小嗑怡情,大嗑伤身。
,别让「望梅止渴」成了「饮鸩止渴」。我们应该跳脱出恋综本身,拥抱更多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何况,恋综3.0时代发展至今,恋爱节目也开始陷入瓶颈一向出奇制胜的韩国恋综也打出《单身即地狱》这副稀烂的牌,让人仿佛在看一场雌竞和雄竞交叠的原始竞赛而国内恋综的题材也越做越窄,集中在CP发糖与父母催婚两个方向,。
缺乏创新话题和内核逐渐趋同,很多节目就会陷入「炒CP」怪圈,深度不够,「炒CP」来凑,陷入恶性循环事实上,当下中国人的生活、职场与婚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话题,例如「独居生活」「职场内卷」「代际沟通」等等,这些都可以延伸出更深入的探讨。
婚恋情感观察综艺的内容也可以包含各个维度的题材观察,呈现出夫妻、亲子、朋友、职场等多重关系其实《半熟恋人》能看出恋综的一些突破比如聚焦30+人群,延展关于智性恋的相关话题,再比如节目娱乐性有所降低,尽可能地还原到更接近普通人现实生活的状态。
因而,《半熟恋人》中嘉宾们的感情表达更直接、勇敢且有分寸感,也能输出更多值得引人深思的价值观,同观众内心建立更多连结之前「中国首档离婚综艺」《再见爱人》也突破了人们对婚恋综艺的固有想象,获得好评如潮
(芒果TV《再见爱人》)甚至,目光不必仅仅停留在青年人身上,就像吉林电视台的《缘来不晚》,老年人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毕竟现实中还有许许多多个「菖蒲河公园相亲角」恋爱是浪漫的但也是严肃的因此恋综也要真实,它得洞察社会民情,关注现实问题,而观看恋综的我们、恋综中的人物亦或是恋综的创作者们,最终也都要回归现实。
婚恋情感类节目历经了三十多年的风雨与变革,已然走向下一个风口对于作为观众的我们,恋综给我们以思考,带来对于人类「浪漫至死」的理解,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够捕捉属于自己的心动信号也许有一天,「牡丹花」的朋友突然就收到了一捧玫瑰花,「星座专家」的心脏跳得比陶白白说的还玄乎,面对单身的叔伯姑姨们甚至学会了反客为主,鼓励他们勇敢追爱。
而对于创作者们来说,考虑则需要深刻得多,也需要长远得多相比于传授恋爱技巧或者贩卖婚恋焦虑,更需要关乎不同态度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希望在未来,恋综不仅仅是社会的镜像,更是社会的「万花筒」话说回来,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起点,「饱暖思淫欲」,。
还是恋综下饭,真香!
· 往期回顾 · ◆ 从玲娜贝儿到冰墩墩:下一个顶流在路上◆ AI时代,谁是局外人◆天黑请睁眼!3亿人的熬夜计划◆2021年度营销盘点 | 相信广告的力量◆70岁,也能当网红◆从两元店到名创优品,小商品里有大世界
◆「朋克养生」真的香吗?
总策划 | 小白老师校对 | 韦娟编辑 | 章毓婧部分图片源自互联网
转载、合作或投稿:请统一联系邮箱xmdx_xbdw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