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起源

佚名 61 2022-10-09

作者案:拟对中国服饰的演变及服饰礼仪进行梳理,刊发系列文章,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服饰文化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所以名为‘裳’者?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蔽也。”意思是说古代圣人为什么要发明衣裳呀?是为了遮掩我们赤裸的身体,区别人与人的尊卑贵贱的身份,概括了服饰的起源和功能。

衣服的发明是因为猿人的进化,由猿到人。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逐渐进化,也逐渐懂得了用物质来御寒。远古时期,人们穴居,仅仅以树皮草叶裹身,本没有什么衣服。后来通过狩猎,选择用兽皮裹身。《礼记·王制》说:“东方曰夷,被发文者,有不火食者;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西方曰戎,被发衣者,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者,有不粒食者矣”。人们为了生存,选择树叶、兽皮、羽毛遮掩身体,这就是人类最早的服装。

【图1-1,原始社会服饰复原图(摘自《中国历代服饰》)】

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兽骨制成的骨针,将兽皮缝制成衣,后来又逐渐发展到采集野麻纤维加工成麻线,纺织成麻布,制成衣裳。对衣裳的起源,范晔《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述:“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冉頁【同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中国服饰文化,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

采集纺织纤维织成纺布,到缝制成衣,人类在衣服的原料发明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由被动穿衣到主动穿衣。《礼记·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传说神农氏“身自耕,妻亲织”,制成布帛,裁制衣裳,饮毛茹血时代的结束,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社会就有了文明的方法,文明的生活。穿衣不再仅仅是御寒遮体,更有了文明的含义。

【图1-2,刘旦宅《山鬼》绘画中原始服饰】

文明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首先穿衣不再仅仅是御寒中国服饰文化,用于保暖,保护身体的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人类意识有了穿衣用于遮体,一种文明的垂范。穿衣也是一种修饰,对美的认识,穿衣可以让人变得美,也因为修养的提高。

衣饰体现出一种身份与地位,或者说不同服饰的穿戴,体现出人与人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正衣冠,对于古代有身份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服饰“分尊卑,别贵贱”的作用已经出现,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由此产生的社会等级差别约束。

以服饰别等差,其历史可上溯到远古。《易经·系辞》有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尊卑等级,衣冠服饰各有分别,帝王只要拱手而立,天下就可太平。尽管这是一种愿望,但是毕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服饰等级的重视及其教化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天地间的万物给了人类在服饰上多样的创造性和丰富想象力。“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易经·系辞》)柳诒征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虞舜欲观古人之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于是衣裳之文绣,盛行于中国者数千年。”奴隶制的西周就已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至封建时期,服饰“明贵贱,别等级”的特性日趋显著,遂衍变成中国古代帝王服饰、官员服饰的一大特点。越趋封建社会后期,服饰的等差制度就更加完备、复杂,服饰成为法权和道德信念的标志,用料、式样和颜色都有了极为严格的规定,不可僭越。

详细见黄强著《服饰礼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天猫商城有售

上一篇: 藏族服饰之美,一起来扎坝看看吧
下一篇: 绚烂夺目的德钦藏族服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