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佚名 98 2022-10-08

源自睢岭,根植殷商,南徙百越,足迹两广。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里聚集着一个鲜有特色的民族——水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水书和马尾绣便是两张代表性名片。

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水书是水族先民在远古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独特文字,是由文字、表意图象、表义符号组成的文字体系,是水族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用于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文化典籍,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在水族人民的农事、丧葬、祭祀、营造、婚嫁、出行、节令、占卜等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002 年《水书》入选国家档案记忆遗产名录,2006年《水书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在中国刺绣百花齐放的当下,水族马尾绣不是最知名的,但却是最独一无二、最具民族特色的,被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是现存极古老的原始艺术,为水族民俗民风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艺术资料。2006年5月,水族马尾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2018年5月,水族马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为传承和保护水族马尾绣技艺,水族妇女们用一双巧手,或是水族文字、或是民族图腾,绣制着世代相传、华美精致的马尾绣。

水族技艺 千年底蕴

关于马尾绣的起源,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没有记载,但这是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仅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在最初迁徙而来的水族人群中,有一位伴马而行的师傅,这匹马跟随师傅,历经艰险,开辟新家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这匹马老死后,师傅非常伤心,便用它的尾巴创制出了一种独特的刺绣——马尾绣。

而为我们所知的是,马尾绣最早用于水族小孩的背带。在水族女子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娘家人会在满月探视时赠送女儿一件背带,而且一生只赠送一次,以示女儿婚姻幸福、夫妻白头偕老、孙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马尾绣后来广泛用于小孩背带、翘尖绣花鞋、水族服饰、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

马尾绣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三都、荔波、独山、都匀等地的水族村寨,最为核心的区域是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自治县板告村是水族马尾绣的发源地,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

工艺精湛 寓意美好

马尾绣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湛,通常取3至4根马尾丝作芯,将丝线紧密的来回盘绕在马尾丝上,再用制成的马尾线勾勒图案轮廓,最后水族服饰,用6至12根彩色丝线辫结而成的扁形彩线填充图案。由此制成的马尾绣作品,纹样轮廓圆润流畅,具有立体浮雕感水族服饰,不易变形。马尾含有油脂成分,以丝缠裹马尾,利于保养丝线光泽,使得绣品经久耐用。马尾绣绣品上常常缀有铜饰,形似古代钱币,有驱邪避凶的象征。

马尾绣的花型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多为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图案和龙凤麒麟等吉祥图案,水书也是常见的图案元素。而最为典型的一组图案是,中间绣太阳纹,太阳纹内部为似虎头纹红花,太阳纹上方为蝴蝶纹,四周用花草、蝙蝠等图案点缀。这组图案在水族也留存着一段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共有九个太阳,地面被晒得河干树枯。一天,一位辛勤的水族妇女背着自己心爱的“阿奴”(儿子)找水,太阳晒得母子俩几乎昏死过去,幸亏有只蝴蝶飞到母子头顶上空,展开翅膀遮住阳光,母子俩才得救。从此水族人民便在背带带尾绣上蝴蝶纹和太阳纹,象征着水族妇女祈福的美好意愿。

马尾绣是水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是亲人间的美好祝福,也是青年男女的爱情见证。在一年一度的水族端节期间,水族人民盛装打扮,已婚女子身穿自己制作的马尾绣背带,背着孩子,以展示自己持家的本领。未婚女子身穿自己制作的马尾绣腰带和翘尖绣花鞋,吸引男子的注意,以寻求好的归宿。马尾绣荷包也是水族青年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

传承受阻 政策指引

随着社会的变革,民族文化的融合,马尾绣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使用功能不断弱化,传承和保护出现了严重断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和省州县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2011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21年,国家文旅部发布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2年,贵州省发布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整合非遗资源,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品牌。

黔南州三都县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发布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三都县系统地组织开展“马尾绣”校园传承培训活动、举办“马尾绣”技艺比赛、鼓励马尾绣能人办企业,在民贸民品贷款贴息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先后打造了非遗陈列馆、非遗体验中心、非遗一条街、马尾绣小镇、非遗扶贫工坊等多个水族非遗主题展示和销售平台。

创新保护 探索发展

马尾绣为水族村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非遗+扶贫”和“互联网+”的模式,解决水族妇女就业,推陈出新,鼓励创新创业,以专业化、数字化和规模化的标准推动马尾绣的产业化发展。三都县先后共创办马尾绣协会2个、传习所6个,培育绣娘20000余人、制作能手3000余人。

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神秘的刺绣“活化石”:黔南水族马尾绣

贵州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多民族风情,当地省州县政府积极推动水族旅游业的发展,开发多条旅游线路,游客深入水族村寨观光,感受水族风情,体验马尾绣技艺。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水族文化闻名遐迩。

以宋水仙、韦桃花为代表的马尾绣传承人,积极践行传承人使命与担当,带领水族女子创新马尾绣技艺,传承水族文化。2006年宋水仙在三都县城开办了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2006年,韦桃花用参加“开磷杯‘能工巧匠'大赛”所得奖金创办了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店,并开设培训班;2012年宋水仙创立了三都自治县水仙马尾绣有限公司;2018年,韦桃花将县城的店搬到万户水寨开发区。以传承人带传承人,不仅守住了这门老技艺,还为马尾绣的创新保护带来了春天。

千名水族绣娘用“非遗”马尾绣作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水族妇女手中的丝线,到一件件华丽的绣品。马尾绣,带着一份美好的寓意,随着南来北往的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传播者,无声的传递着一种民族文化。而水族人民,也通过这项指尖技艺,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文化产业之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衰败的日本农村,几乎只剩老人,一老太摆300多个娃娃当村民
下一篇: 中国古代服饰:汉服唐装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