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盐仓桥,秒回老下关

147小编 138 2025-02-25

听过民谣的人都说歌手对南京爱得深沉,仔细背过歌词的人都知道,《热河》里的盐仓桥是那种怎样绕也绕不出的情怀。

当你坐着32路公交,穿过挹江门,将三牌楼的繁华甩在身后。眼前是杂乱的盐仓桥广场:梧桐、垃圾、灰尘,好像八十年代的老下关。

盐仓桥南起中山北路,北至北祖师庵。明代因近盐库,且有小桥,故名。不算长的一条路,见证过的故事却要久远得多。

时间拨回上世纪80年代初,老下关人应该记得,原来在盐仓桥大街还有一座六角的小亭子。那是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祭奠站,附近人称它为“迎柩亭”。一到夏天,大家都挤在亭子里乘凉,31路电车常常在此掉了大辫子。

90年代初,从盐仓桥广场往北,马路的两边基本没有民房,全是长势极好的梧桐树。

十多年过去了,盐仓桥的夏天,梧桐更加繁茂。六角亭早就消失不见当时拔地而起的居民楼也成了需要整修的老旧小区。

11号小区正全面整修,像是盖着一个绿色的防晒罩子,和旁边的梧桐融为一色。连同在这里住着的租客,也被老下关人带着,舍了空调的诱惑,有了饭后在树荫下乘凉的习惯。

盐仓桥的老人站在这片民国时期的重要根基地,比所有南京人,更感念这抹陪着自己长大的绿意。

撇开历史,盐仓桥撑起了民谣歌迷关于南京的猜想。梧桐下的每一块路牌下,都成了拍摄重地。盐仓桥的老人不知道民谣,环卫大爷在这块扫了六年的梧桐叶,也没弄明白“怎么每天都有人来拍照?”

只有住过盐仓桥的人才知道,这里的故事不在那块路牌。而在盐仓桥到北祖师庵这条并不算长的直路上,叉开的每一条小巷子里。

树荫下还算舒爽的清晨,老太摇着扇字在和她趴在窗台的黑猫对话,窗口延伸出的不锈钢衣架上晾着刚被吹干的衣服。

小区门口小店样样俱全,剪头发也不用纠结,走几步路就是巨涛美发,想换风格还可以拐进巷子里的洪洪美发。比起市区的房价,“城中村”的这里,一切皆可到达的便利感,让刚工作租房的人安心许多。

说到棋牌室,短短的盐仓桥路上,大大小小的棋牌室不下于5个。红红棋牌望着对面的富荣棋牌,富荣的不远处还有个健发,每一家都早早的开门迎宾。

小时候放学回家,每次去找搓麻将的老妈去拿钥匙,都想随身带个防烟面罩和扩音器,声音太吵、烟雾缭绕。这大概也是盐仓桥的某种气质,庸碌中有从容。

这一路大面积老旧小区的整治,让沿街的店铺关了一拨,连固定的早餐摊点都很难寻觅。熟悉这儿的人能卡着点“偶遇”推着三轮车卖油条的大爷,5毛一根的油条一卖就是好多年,9点不到就收摊了。

一到夏天,花家桥的空气里都是红军龙虾的香味。搬一箱啤酒在桌子底下,点几盆龙虾,最重要的是还得配一份刚出炉的锅贴,大口喝啤酒撸虾子,锅贴蘸汤吃,才不算在盐仓桥宵了个假夜。

不在这儿长大的人不知道,有一种幸福叫:我家住盐西街,奶奶家在斜对面的盐东街。好不容易等到大家都不想做饭了,就一起去老城南砂锅、镇江锅盖面、高淳豆腐吃个遍

偶尔有亲朋好友间的聚餐,出门就是东宫美食苑。老板做的是街坊生意,店面是自己家房子装修成的,菜量大得出奇。一盆泡菜鱼,完了再来一份德国猪手,街坊邻里的结账时还抹个零头。

陌生人有陌生人的集结处,熟人有熟人的相聚地。那时候盐仓桥人的圈子很小,一个下关区就够玩一整个夏天,步行十来分钟就能到下关火车站和江边码头。

年轻人约会喜欢去渡江纪念碑旁边的小电影院,发哥、星爷和古惑仔,这里是迷上港片的启蒙地。那时候大人们约饭也没有大观天地,肯德基和傣妹已经算是很高的标配了。

盐仓桥长大的孩子记忆里都去西站里面坐过绿皮火车玩,坐几分钟就到民生街再下来,沿着铁道走回去。从那个时候就知道,铁路是有尽头的。

小时候看到穿着制服、统一着装的大人们从铁路宿舍出来,去职工食堂吃饭,觉得长大后就应该这么气派!如今“职工餐厅”的门头贴上了新的字样,不知道菜品味道是否还和当年一样?

绣球公园就是下关人的玄武湖。小时候,附近天妃宫小学、姜家园小学春游什么的,这里一定是首选。

大概每个下关小孩,都曾偷偷翻过绣球公园的围墙,因为早些时候还要门票。迷宫、碰碰车、溜冰场,围着马娘娘的大脚印和天下第一灶、去寻绣球花。

如今的绣球公园早已免费,老年人在其中旋转跳跃、吹拉弹唱,它真正成了下关人家门口的后花园。

十二中与绣球公园仅一墙之隔,那时学校不让踢足球,有些学生就逃票跑到隔壁公园里踢。

别看老下关人,只有在填写快递单时才老老实实写上鼓楼区,他们也曾相爱相杀过。来自“下关小北大”的39人中和“下关小清华”的12中人,因为想要维持在下关区的学霸地位,有过激烈的口舌之争。等到39中并入了12中,不管是来自姜家园小学、二板桥小学还是天妃宫小学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大母校叫做12中。

带着三代人同出于12中的荣耀,今年10月份的百年校庆,竟然要和爸爸爷爷一同重回到母校。

时间仿佛停滞在了九零年代末,下关这个名字也留在了2013年的初春。以盐仓桥为起点辐射的整个下关区,除了梧桐树越发的高大茂密,这些年好像都没有太多变化。坐着32路穿过挹江门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一直会留在这个城市。

那个瞬间,“32路还是穿过挹江门 高架桥拆了修了新的隧道 走来走去走不出我的盐仓桥 ”,始终是最好的BGM。

上一篇: “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地方不让用,多地出现新的遮阳方式
下一篇: 条纹地板袜,4种颜色组合,简单漂亮,舒适合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