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门一踩贴地飞行,207.996km/h极速漂移,极氪001太猛了
128 2025-02-24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不仅在诗中展现其浪漫之才,胡适留学回国后,威名远播,而且风度翩翩。
他上课的时候,看到女生坐在窗边,寒风吹进来,他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她把窗户关上。
胡适本人
胡适的家庭
1891年12月17日,大学者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的一个官宦家庭。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在17岁时,为了有钱给父亲盖一间瓦房,不得已之下,嫁给了49岁的胡传。
当时的胡传已经有过2次婚姻,生了3儿3女。
胡适5岁时,胡传去世时千交代万嘱咐冯顺弟:“穈儿(胡适原名为嗣穈)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
后来的她,为了抚养胡适和胡传两任前妻留下来的6个子女,一生都未再嫁,转而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孩子们身上。
母亲的付出,从小就看在胡适的心里,这也是他一生都很听母话,惟母命是从的原因。
胡适和江冬秀
包办婚姻,妻子江冬秀
1890年,江冬秀出生于安徽旌德县江村的一个望族之家。
从小,江冬秀受到的就是旧式的教育,裹小脚,粗通文墨而已。
这样的两个人,原本没有机会交集。
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正好胡适也跟着母亲在这里做客,江冬秀的母亲眼看胡适长得眉清目秀,就有了让他做女婿的想法。
江冬秀温柔识礼,胡适的母亲也很喜欢她。
胡适的母亲拿江冬秀和胡适的八字去找人算过,如果江冬秀嫁过来,对胡适是有好处的。
因此,胡适的母亲很满意江冬秀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时不时的,就会把江冬秀接过来陪伴自己。
但刚开始时,胡适对这桩婚事并不太满意,一来女方江冬秀比他还大一岁,
二来江冬秀还属虎,而在民间,女子属虎被认为命硬,有“母老虎”的意思。
但碍不过两位母亲对于江冬秀和胡适太满意了,一心促成,最终,胡适还是在两位母亲的陪伴下,在14岁那年与15岁的江冬秀订下婚约。
虽与江冬秀结了婚,但那并不是他想要的幸福。两人的结合并没有恋爱的过程,完全是因为旧式婚姻。
江冬秀相貌普通,还有一双小脚,都让胡适十分嫌弃。
直到拜堂成亲,他才悔之晚矣。
韦莲司
精神伴侣,初恋韦莲司
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胡适在一个婚礼派对上认识了地质学教授的女儿韦莲司,首次见面,两个便互相吸引,很快就进入了爱河。
和一般不学无识,粗鄙浅薄的美国女子不一样的是,韦莲司不仅饱读诗书,同时还有着非常过人的思想和见识。
和韦莲司交谈之下,胡适顿生之知音之感,他不得不感叹,
“吾自识韦女士以来,生平对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
由此可见,韦莲司在胡适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然而,这边厢胡适跟韦莲司女士在美国绮色佳的湖畔谈天说地,相依相伴,
那边,远在国内家乡的胡适母亲冯顺弟和江冬秀却急了,
胡适一离家就将年十载,导致江冬秀也成了27岁的未婚老姑娘了。
胡适鼓起勇气给母亲写信,想要解除和江冬秀的婚约。
胡适的母亲收到信后震怒,给胡适回信:“不回来参加婚礼,就等着回来参加老娘的葬礼!”
胡适是母亲孤身养大的,他对母亲十分孝顺。
收到母亲的信,胡适当即含泪辞别韦莲司,回国结婚。
出人意料的是,韦莲斯得知胡适结婚的消息后,并没有怨恨胡适。
因为她知道,胡适只是无法脱离那个时代强加给他的束缚。
但韦莲司仍然对胡适爱得深沉。
为了胡适,她决定终生不婚。
胡适是韦莲司此生唯一想嫁的男人,但是她亦知道,这个男人,永远成不了他的丈夫。然而,这也丝毫无碍于她对胡适终其一生的爱慕和敬仰。
曹诚英
一时情起,难舍难分表妹曹诚英
1917年12月30日,身穿西装的胡适与披着一身花棉袄的江冬秀举行了婚礼。
这场婚礼是西式的婚礼,曹诚英就是这次婚礼的伴娘。
其实,曹诚英和胡适早就认识了,她是胡适三嫂的表妹,论亲戚关系,她也是胡适的表妹。
在曹诚英16岁那年,见到名满天下的表哥,曹诚英非常倾慕,亲切地称他“穈哥”,还大胆要了通信地址。
婚礼上的短暂接触,让胡适对这位“表妹”印象深刻。
1923年4月,胡适等来了一个机会。他去上海参加会议,抽空去杭州旅游,特意去看望已经离婚的表妹曹诚英。
在杭州女师的校园里,他们一起度过了5天的快乐时光。
临别之后,两人依依不舍,胡适还写了一首诗《西湖》,表明心迹:
“十七年梦想的西湖,不能医我的病,反使我病的更厉害了。这回来了,只觉得伊更可爱,因而舍不得匆匆就离别了。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这首诗看似写西湖,实际上暗喻恋人,曹诚英自然是心领神会,春心萌动。
之后就相互的频繁书信来往。
这段时间,胡适情意缠绵,日夜想念着他心中的表妹。
1923年6月,胡适与其好友蔡元培等人以休养的名义来到杭州游玩。
胡适多次来过杭州,不过和上一次一样,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为游玩,实为看望表妹。
在杭州待了半个月,朋友们纷纷启程返回北平。
胡适耍了个心眼,他以身体欠佳且假期未满为由,独自留在杭州。
6月24日,胡适送走了蔡元培等人,当即就叫来曹诚英,搬到了烟霞洞旁的清修寺。
清修寺的主持仰慕胡适的名声,把大殿东边的3间厢房租给他住。胡适入住几天之后,正在放暑假的曹诚英以照顾表哥生活为名,从学校搬过来同住。
三个房间,胡适住在最东边的一间,曹诚英住在中间的一间。因为胡适东边的房间没有朝走廊的门,他只有经过她的房间才能出入走廊。
晚上关起门来,他俩实际上已经是同居一室。
期间,胡适还把曹诚英介绍给好友徐志摩等人。他携曹诚英和其他朋友一起泛舟湖上,游山玩水,十分快活。
而在朋友的眼中,他与曹诚英形影不离,俨然一对恩爱夫妻。
在获悉了胡适的“地下恋情”之后,好友徐志摩非常热心地替他出主意,鼓励他离婚,追求真正的爱情。
胡适有些犹豫,他与江冬秀的婚姻是母命难违,自然没有爱情的成分,但是江冬秀已为他生下两个儿子。
一边是糟糠之妻,一边是红粉佳人,胡适左右为难。
回到北平,相思入骨的他终于决心要与曹诚英结婚,摆脱他不爱的江冬秀。
1923年11月底,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
当他说出离婚这两个字的时候,江冬秀勃然大怒,立刻冲进厨房,转眼间拿着菜刀就出来了。
她的怀里抱着两岁的小儿子,身后跟着五岁的大儿子,一手拿着菜刀挥舞,大声吼着说:“要离婚可以,咱们不要孩子了,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然后再你杀了,我自杀,大家都别活了。”
说完,随手把菜刀向胡适甩去,多亏亲戚石原皋手疾眼快,把她劝住,胡适才得以安全。
胡适吓得赶紧喊:“不离了,不离了!”
江冬秀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式,把家里搅和的天翻地覆。胡适吓得面如土色,退避三舍,再也不敢提离婚这件事了。
江冬秀和胡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适临危受命,担任驻美大使。
1949年,江冬秀跟随胡适到美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江冬秀却将胡适照顾的很好。她换着花样的给胡适做家乡菜。
胡适好交友,不少朋友来家里蹭饭吃,江冬秀也不厌其烦的做出一大桌子菜来招待他们。
一次,胡适不在家,家中忽然闯入了一个盗贼。江冬秀只会“go”一句英文,她拿着菜刀大喊“go”,将盗贼吓得转身逃走。
胡适得知后十分骄傲,多次和朋友提起此事,称赞妻子的英勇。
相比韦莲司在谈吐和学识上的匹配,
表妹曹诚英在外般上的赏心悦目,
外表一般,学识甚浅却事事把胡适放心上,
给他生育了3个孩子又帮忙把家打理得整整齐齐,
让人毫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追求事业和做学问的江冬秀,才是适合胡适的人生伴侣。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适也渐渐明白了江冬秀的好,他还发明和创作了“新三从四德歌”来打趣自己,
三从是“太太下命令要服从,太太上街或打麻将要随从,太太发错脾气要盲从。”
“四德”则是“太太买东西要舍得,太太发脾气要忍得,太太的生日要记得,太太出门打扮要等的”。
当别人嘲笑胡适怕老婆时,他也幽默地回应:
“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么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
一个“怕”字,道尽了胡适与江冬秀这段外人看来并不匹配的“小脚与布衣之恋”的长久真相。
不得不说,江冬秀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女人。她没有读过书,裹小脚,可面对留洋的丈夫,却没有一点自卑心理,并且,凭着自己的智慧,把丈夫管得服服帖帖。
让丈夫从看不惯她,到害怕她,再爱上她。
爱情与婚姻究竟谁轻谁重?
爱情终究败给了婚姻,因为爱情只是一时的浪漫的插曲,而婚姻才是最终浪漫的结尾。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些总说要嫁,就嫁给爱情的那些人。因为她认为不喜欢的爱情就不般配。
但是,她们却不知道,往往那些不般配的爱最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