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清朝篇——带你了解皇帝除了龙袍还穿什么?怎么穿?

147小编 155 2025-02-21

王权象征——皇帝的衣裳

在封建时代,一个国家的服制造型,潮流风向,一般来自统治阶层和烟花柳巷,二者同样是因为曝光率高。而统治阶层是取决定性作用的。可以说,古代人们穿什么,怎么穿要看统治者的想法。皇帝们的穿衣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民间的时尚潮流。而清代皇帝们的穿搭,可算得上是历朝历代里最考究的了。

清朝皇帝的服饰分为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等、这些服饰都有不同的穿着场合与用途。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他的帝王服饰也独具特色。由于是满族人建立,他既保留了满族服饰的特征,又结合了历代帝王服饰的图案,纹样,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帝王服冠。

礼服分为朝服,端罩,衮服。朝服实在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节,冬至 ,祭天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由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群袍组成。 衣袖分两种,一种是有袖身、 熨褶袖素接袖和马蹄袖组成,一种由袖身和马蹄袖组成腰间有腰帷,上衣与下衫相接处以褶皱。冬季以棉、皮制成,春秋夏以夹、单制成;端罩是清朝皇帝及各级官员冬季套在朝服、龙袍或蟒袍外的一种礼服,式样为对襟,圆领,袖长至手腕、身长至膝盖、五个纽扣的一种毛朝外的宽松式裘皮服装;衮服也是皇帝的礼服之一,在举行中大典礼时皇帝将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样式为圆领、对襟、平袖与肘齐,略短于朝服、吉服,长到与坐相齐,到晚清时长到膝盖下。清朝统治者在选用朝服颜色的时候,大都会选择红色、黄色,不过在一些祭祀的场合上朝服也会选用蓝色和白色。

吉服是皇帝每逢吉庆典礼时穿的一种服装。我们所说的龙袍其实是吉服的一种,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低一等,平时较多穿着。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窄袖和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用黄金色,杏色等。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放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了一条龙。也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就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绣在衣襟里面,一般看不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就是九龙,而从正面和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条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崖”,它除了绵延不断的吉祥含义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事升平”的寓意。

常服是皇帝平时在宫中除了上朝以外所穿的衣服,在宴居时穿着。常服分为常服袍常服褂。因为常服不是正式场合所有的衣物,皇帝常服样式与皇室宗亲及品管所穿的衣服大致相同。常服袍的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一般多用于石青色。常服褂时日常用的衣服,样式为对襟,不设马蹄箭袖,长至膝下的外挂。

行服是专供皇帝出行骑马时所用的服装,一般由行褂、行袍、行裳组成。行褂是清朝常见的一种服装,圆领对襟、平袖、袖长及肘,长坐于齐,有五个纽扣相系,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到行者都可以穿着。皇帝的行褂为石青色,根据季节换穿棉、夹、纱、裘,圆领,用纽扣系住衣襟样式不同的短款外褂,身长至腰,便于齐射。行袍是皇帝出行所穿的袍服,与皇帝平时所穿的常服袍款式基本相似,只是为了上下马时更方便,右边的衣裾比长袍服减短十分之一,所以又叫缺襟袍。行裳俗名站裙,皇帝的行裳为左右各一片内直外弧的裙子,上用石青幅步缝连,横幅布两端有可以系于腰部的带子。

皇帝的服饰冠帽分冬夏两式。主要的区别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毛皮在边缘进行装饰,款式上都是袍裙。所以整体来说,清代皇帝的服装的讲究体现清朝统治者的尊贵身份和统治地位。

清代服饰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马蹄袖,这种袖子既有实用性,又能够使衣服整体上显的比较好看。满族本事游牧民族,马蹄袖的设计原是为了骑马时护住手腕,随着清军入关,清朝的统治逐渐稳固,这一特色也就成了装饰了。

从皇帝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清朝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到康乾盛世时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至今他仍被完善的保存,成了中国纺织与刺绣最高工艺的代表。

内容参见《从古至今的中国服饰文明)

上一篇: 别瞎买了!最适合秋冬的搭配还是“棉衣+长裤”,保暖百搭很实用
下一篇: 秋冬不建议男生买的6类衣服,不实用还难搭配,都是血泪教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