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K穿出5W质感!2025高级感穿搭秘诀,普通人秒变贵气天花板
62 2025-02-22
展区面积增加近 3 万平方米,展品规模持续扩大,累计意向成交 726.2 亿美元、较上届增长 2.1%……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如期举办,而且“越办越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设计、亲自推动下,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越办越好”的第三届进博会在安全管理上也愈发精进。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紧盯布展撤展安全工作、严抓社会面风险防控、落实落细防疫举措,以细节优化促成整体工作跨越式迈进,进博会安全管理“成绩单”越发亮眼。10 月24日起,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采取驻点执法方式,强化进博会展位搭建安全监管工作,开具整改单 80 份,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833 项,警示约谈单位 14 家,查处违法行为 3 起,行政处罚 6 万元。进博会召开期间,该市应急管理系统共对危险化学品领域和工贸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 1172家次,全市未发生生产安全(工矿商贸)亡人事故。
以通力促合理
施工图充分审核后再施工
进博会展位搭建的第一天,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监察处的曾圆就在一处展位发现了问题:“这个底板是 35 厘米×35厘米的吧?按照《国家会展中心搭建设施安全管理标准》规定,尺寸应该是 80 厘米×80 厘米的,怎么差了这么多?”
这个问题出现在一般施工现场,立即按尺寸要求重新焊接底板就能解决。但在进博会场馆,整改却不容易。
场馆内不允许动火作业,立柱、桁架都是提前焊接好运进场馆的,一旦需要修改尺寸,就要拆卸运出。而今年尤为特殊,按照防疫要求,场馆运输车需隔天才能进场。如果按常规方式修改底板尺寸,势必耽误布展进度。
“进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我们想方设法保障进博会如期安全举行。但一些搭建商把‘必须如期举行’当作执法人员的软肋,在隐患整改方面抱有侥幸心理。”该局执法监察处副处长张之崟坦言。
整改难度大,并不意味着隐患会被放过。上海市应急管理局聘请的专家和国家会展中心聘请的审图人员进行一番讨论后,确定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修改施工图,并把隐患问题输入上海市会展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紧盯处理进度。
这个看似简单的执法案例,透露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为保障第三届进博会安全做出的细节优化 — —完善《国家会展中心搭建设施安全管理标准》、强化审图人员与专家的合作、升级上海市会展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对短期搭建施工中的违法行为执行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各类隐患能够被快速消除,得益于这些环环相扣的细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海市上半年的线下展会均被取消,搭建工人甚至是展会企业都不免有些“手生”。“今年是个特殊年份,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疫情影响,安全形势尤为严峻复杂,必须更加精心组织、更加深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10 月 26 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就进博会期间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
“‘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习近平主席在开 幕 式 上 的 主 旨 演 讲 深 深 鼓 舞 着 我们。这届‘不一般’的进博会,必须在安全管理上精益求精。”该局执法监察处处长李黎明介绍, “针对在第二届进博会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短板,我们早谋划、早打算,认真制定解决方案。很多搭建商拿的是效果图或草图,而审图方在开始搭建前就审核过的施工图却不知所踪。我们进场检查时,看不到施工图,就无法判断结构是否安全。”
作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专家,上海坤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莫立英直言:“审图方是国展中心聘请的第三方,他们审图时重视的是综合考量,而我们则专注于结构安全。”
为确保进场搭建时少出问题,今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将关口前移,打通了审图方和该局聘请的第三方机构的沟通渠道。“审图方审核完毕,将施工图交给第三方机构专家进行结构安全专项评估,审图方需参与搭建全流程的监管。”张之崟一边介绍,一边巡馆。
跟随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人员,记者只走了 14 个场馆中的 3 个就有 8000 多步,戴着口罩更觉气短。自布展开始,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监察处 14 名执法人员每日至少在全部场馆巡查 3 轮,每轮至少 2个小时。进博会闭幕后的撤展工作更是时间紧、任务重,10 天搭起来的展位,2天就要拆完,该局人员需要24小时紧盯现场。
同时,该局联合国展中心,利用保险手段,优化完善进博会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我们通过制定政策措施,运用保险力量发挥专业优势,从风险管控、施工配合、事故预防等方面发挥保险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进博会独有的创新,更会拓展应用到上海会展业未来的安全管理机制中。”该局综合协调处处长李海权表示。
抓细节促创新
实现“一屏观天下”
记者在国展中心看到该局综合协调处的陈峰时,他正从容应对各种繁复工作,手机响个不停。作为进博会协调工作的“老将”、 《上海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本市会展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注明的“联系人”,近 2 个月,他多了一项工作 — —接受关于《指导意见》的问询。“会展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不少地方都是‘空白’,很多电话是打来‘取经’的。”陈峰说。
经过三年发展,进博会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开放更加清晰的窗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其举办地上海,今年 3 月出台了全国首个会展业地方性法规 — —《上海市会展业条例》。该《条例》围绕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多项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赋能政策。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主动扛起防范化解会展业突出安全风险隐患的重任,于 9 月出台了《指导意见》。
“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扩大监管效能。”李黎明说,去年发现了很多假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今年该局与国展中心联合,在办理国展中心进场证的时候就核证,并核发进博会施工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今年,假证数量明显减少了。”去年就参与了进博会安全管理工作的莫立英感慨变化之大。
这一方面得益于执法威慑力增强,另一方面离不开安全管理标准的修改完善。
“仅站在执法者的角度想问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反观问题。”张之崟说,第二届进博会开始前,针对会展行业无展位搭建安全标准的情况,该局果断出击,以国展中心企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国家会展中心搭建设施安全管理标准》。今年,这份标准升级为 2.0版本,进一步增强了可操作性和服务性。
张之崟介绍,他们发现,之前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集中出现有一定规律性。比如,按照国家标准,在基准面 2 米以上(含 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被称为高处作业,需要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作业。“我们发现,第一天大家都无证,第二天假证就大批量地来了。”因此,该局细化标准,对有无临边防护加以区分,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了可操作性。
标准逐步完善,怎么用好成了该局工作的重点。10月 23日,国展中心一间会议室聚集了 200 多人。这里正举行一场关于《国家会展中心搭建设施安全管理标准》的培训,以确保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标准熟悉把握。培训后还将有一场令许多人提心吊胆的考试,80 分以下即为不合格,不合格还要再补考,否则不能担任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按照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的要求,每个独立场馆须配备至少 2名安全管理人员。
“这就倒逼主场、主运方等落实各自安全责任,施工人员学标准、用标准的意识也会增强。”李黎明说。
第三届进博会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举办的一场规模最大、参展国别最多、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经贸盛会,溢出效应不断放大,同时催生出“智慧+安全”的监管模式。
“没穿马甲、马甲穿着不规范、未穿反光马甲……”一个“马甲”引发的麻烦,在“智慧+安全”的精细化管理中得到解决。
“过去因穿马甲发生的隐患,在表述上不统一。看似是小问题,但在促进隐患整改闭环时会带来一些麻烦,不利于后续数据价值的挖掘。”来自上海市会展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技术支持方之一的北京星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政务首席专家薛正非介绍,在总结上届进博会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对系统做了优化升级,统一了系统内隐患名称、设置了风险等级,且可勾选“24小时未整改”选项,实现隐患分类。
“24 小时未整改隐患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系统提供的区分查看功能看似不起眼儿,实则大大减少了我们的人力投入。”曾圆说。除此之外,国展中心向市应急管理局开放的50余个全景式摄像头让执法人员如虎添翼,“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程”成为现实。10月24日,该局执法监察处的执法人员在视频上看到有作业人员爬到桁架上,便通知现场保安把其证件拍下来,从而发现该作业人员并没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如果没有视频系统,这样的问题发现起来比较困难,有时候搭建人员看我们不在现场,就偷偷进行特种作业。”该局在进博会布展撤展工作中执行行政处罚一般程序,24 小时内可发出处罚告知书,5天内可走完全部程序。
保执行促协调
48小时场馆外保“大安全”
“换班了,我的马甲放在哪儿能不显得乱呢?” “放冰箱里吧。正好里面没东西。”
该局在进博会派驻的人员,8 人一班,48小时一轮换。该局执法监察处的 14 名执法人员、50名第三方机构专家在国展中心有个小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个歇脚的地方,急匆匆来喝口水,急匆匆再去检查。即将换班,为了不给这个小小的办公室“添乱”,便有了上述两人的对话。
换班后的执法人员要回市区参加社会面风险防控工作。作为进博会应急管理工作牵头单位,上海市应急管理局要确保进博会布展撤展、场馆运行、周边重点企业和设施安全等。
自 9月 9日起,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对进博会举办场馆所在地及周边地区涉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爆炸性粉尘、液氨使用、有限空间作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工贸企业等实行重点管控,全力加强安全监管。
11 月 6 日,为进一步加强进博会期间场馆核心区域及周边区域安全保障,马坚泓带队赴青浦区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重点督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粉尘涉爆及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在上海市城运中心,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的 15 人,紧盯屏幕,关注着“一网统管”平台服务保障进博会安全的情况。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指挥平台,在进博会召开期间,该局实现了每日定时点名和不定时抽查各区应急管理部门、相关应急联动单位责任措施落实情况。通过“一网统管”平台置入的加油站运行监管模块,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实现了对相关油气运输车辆的重点监控。
进博会期间,该局抽调 4 人参与进博会防疫工作。中小学校、电影院、博物馆、火车站、地铁站、浦东机场都有他们的身影。8月以来,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委抽调组成的工作组就各单位联防联控机制运行、防控工作方案、措施落实、物资储备和应急响应等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查暗访。
漫步在进博会场馆及周边,浏览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公众号,名叫“小护小沪”的卡通人讲解着施工安全知识,也讲述着上海应急人的故事。“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人员对我们帮助很大,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希望我们安全。”在国展中心参与施工的一名来自广东的工人黄强,拿着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送给他的“安全大礼包”(内含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和宣传资料说。
11月 13日零时 26分,最后一辆车驶出国展中心,第三届进博会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李黎明望着这个从空旷到热闹再恢复平静的场地,感慨万千。进博会办了三年,安全管理“成绩单”一年比一年亮眼。为了下届更好,他又核对了一遍撤展工作的要点,并在笔记本上写下重点。“这些是还要改进的部分,下届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记者 王晓晔、李斌、刘帆)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精彩回顾▼●民生访谈 | 建设“靓丽天际线“,守牢“安全地平线”,上海应急在行动!点击“在看”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