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自然老去不染白发,跟老公同框穿大衣撑气场,仍然端庄优雅
173 2025-02-21
01
认知能力是什么?
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
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
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02
什么是认知训练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5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认知训练应以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以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为训练材料。
03
认知训练的具体目标
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
在家庭康复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同类匹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
04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步行反射等。
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婴儿出生4~5个月,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
譬如,他正在玩皮球,如果皮球滚到地下看不见了,他不会去找皮球,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从半岁到2岁,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
05
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认知,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
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
命名(这个事物的名称)
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种的命名量,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蔬菜,水果,动物,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配对(最先教给孩子的)
一样的形状,一样的颜色等等。
1) 实物与实物配对(经常做的)
2) 实物与卡片配对
3) 卡片与卡片配对(经常做的)
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1) 大动作模仿:拍手,举手,拍腿,
2) 精细动作模仿:(小肌肉)
3) 声音模仿:啊,窝,额……
4) 仿搭积木:A.一次一块 B一次2块 C一次搭完 D镜面仿搭(不让孩子看到)。
物品的功用(功能)
1)例如:杯子是干什么用的?喝水!
2)用什么喝水?用杯子喝水。
认识颜色:红,黄,蓝,绿,黑 ,白
在教授孩子颜色时一定要切记:红色与黄色要分开,绿色与蓝色要分开。
例如:我们一般先教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有利于孩子掌握。因为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孩子在视觉上分辨。
认识形状
1)理解(知道)例如:我们拿出2个形状,问:哪个是圆形,哪个是三角形?
2)表达:这是什么形状的?
3)泛化:例如:桌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对人物的认识
1)基本人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等......
2)职业人物:医生,警察,老师,司机,厨师等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职业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质。例如:厨师是干什么的?做饭的。
对地点的认识
1)命名(对地点的命名)例如:超市,医院,学校等等。
2)对地点的应用:例如:生病了去哪?去医院。上学去哪?去学校。
区分比较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忽略一些环节。
1)理解:用相同的东西(让孩子抓住你所给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排除干扰)
2)表达:哪个是高的?哪个是矮的?
3)泛化:例如:我们拿出2个不同的物品,提问孩子:哪个大?哪个小?
分类(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开始)
1)能吃的----不能吃的
2)水果,蔬菜,动物:例如:让孩子把一类的放在一起(一样的放在一起),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记: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给孩子。水果一定要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一定要选择绿色的。
数学:(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1)认识数字:1----10,认识并会写
2)唱数与点数:
A 唱数:1----100,段数:1---10,1---100,2---5,4---10。
B 点数:摆成一条直线----摆成2列----拿出一堆数
3)按数取物:给孩子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相应的量。
06
认知训练
01
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方法: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
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02
按照口头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体10个部位
方法: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他学会了就表扬他。
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4、指出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
5、指出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帮他说出名称。
6、如果孩子指对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让他在那个部位贴上贴纸。
03
按照口头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方法: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3、你指着画片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
04
说出东西的轻重
方法:
1、让孩子提起某种重的东西(如两公斤重的砂糖),并对他说:“这个很重啊!”然后再给他某种轻的东西(如1袋软糖),并说:“这个很轻啊!”尽量用体积相似而重量不同的东西。把东西装入两个口袋中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分别拿起来,并说出哪个重,哪个轻。
2、逐渐缩小两样东西重量的差距。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哪个重,哪个轻,应给予表扬。
3、利用画卡。每张卡片上画一样东西,如大象和铃铛,车和小孩,飞机和椅子等等。让孩子把这些画卡按所画东西的轻分成两类,重的一类,轻的一类。
4、告诉孩子家庭日用品中哪些东西重,哪些东西轻。
5、把不等量的沙子或水装入两个杯子(或锅)中,让孩子说哪个重,哪个轻。
05
把两个部分拼成一个完整的形状(如:两个半圆或拼板)
方法:
1、把一个用厚纸板做的圆剪成两个半圆形。你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把2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让孩子模仿你,并以一个没剪开的圆形为样本。
2、在纸上画一个圆形,再画一条线(作为提示),把圆分成两个半圆形。让孩子按此线把另两个半圆放在上面,拼成一个圆形。等孩子学会后,就不再给此提示线。
3、把动物或物品的图形以简单的线条分成两半,并剪开。开始时,只用1种图形,等孩子慢慢学会了再逐渐增加数量,让孩子选出应拼在一起的两片。
06
叙述喜欢的故事或电视节目的两件事或人物
方法:
1、讲述或复述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并问孩子:“后来怎么样?”,“那只狗叫什么名字啊?”等等。鼓励孩子做
故事中的动作,并把故事讲给爸爸或兄弟姐妹们听。利用布娃娃讲故事,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2、找个孩子感兴趣的故事,给他念上两三遍。然后再念的时候,每翻下一页之前,先让孩子想一想下面的故事内容。
3、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利用电视节目间隔的广告节目时间,让孩子告诉你刚才节目的内容。必要时可给以口头上的提示。
07
用话语或动作反复做手指游戏
(如:听到唱歌做动作)
方法:
1、让孩子看你如何边说边做手指游戏。然后每说一段,就让孩子做一遍动作。孩子学会了就逐渐增加模仿的内容,直到他全部学会为止。
2、开始时,你唱歌让孩子做动作,然后让孩子自己边唱歌,边做动作。
3、让孩子与你一起唱,但有一部分歌你不唱,让孩子自己唱(比如最后一句),渐渐减少你唱的部分。如果孩子都学会了就表扬他。
4、你说出每一段歌词的第一个字,把这作为一种提示,剩下的部分让孩子唱完。你也可以用动作提示给他。
08
用3件以上物品进行一对一配对
方法:
1、把3个茶碗放在桌子上,拿3个弹球给孩子。告诉他:“一个茶碗里放一个弹球”。
2、在纸的左边画3个茶碗,再在纸的右边画3把小勺。让孩子画一条线把茶碗和小勺连起来。
3、在孩子面前分别放置几块红色积木和几块蓝色积木。拿出一块红积木和一块蓝积木,对孩子说:“拿一块红积木,拿一块蓝积木”,并让孩子模仿你。
4、吃饭时,让孩子当帮手,帮助配置餐具。你先放好一个饭碗,让他在旁边放上一双筷子和一个汤勺。也可用玩具餐具代替。
5、让孩子把糖困和点心配好,每人一份。
6、在做面包时,让孩子帮忙在每一片面包上放一块火腿。
09
指认长短物品
方法:
1、从家庭用品中收集一些长的和短的东西,如筷子、喝饮料用的吸管、铅笔、尺子和袜子等。
2、把一只长的和一只短的铅笔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长的一只。说对了,就表扬他。
3、让孩子模仿画长线和短线。你一边说长的、短的,一边让孩子模仿着画长线、短线。
4、教给孩子哪些是长的东西,哪些是短的东西。告诉孩子室内的某些东西是长的还是短的。然后问孩子:“这是长的吗?”,“这是短的吗?”让孩子指认。
5、拿些长度不同的铅笔、筷子、木棍、火柴棍和牙签等做游戏。
10
按指示拿一定的数目(15个)的东西
方法:
1、让孩子把积木、蜡笔或游戏用弹子儿等放入盒中。让孩子每次拿出1个给你,然后再让他放回去。再次让他拿出两个。重复做下去,直至拿到5个为止。
2、让孩子不按数目的顺序拿东西给你。如先要3个,再要1个,然后要5个等等。
3、让孩子帮你拿两只碗、5个盘子、3只茶杯,然后问他:“我要几个了?”让他想出数目来。
4、让孩子往盒子里投放1–5个沙包,或让他数一定数目的糖果或饼干。
5、你拍1–5次手,问孩子你拍了几下手。
6、孩子拿东西时,让他大声数出数来。
7、利用正方形的小纸片。如果想让孩子拿3件东西时,先放置3张小纸片,后让孩子按照纸片的数目把东西放下。
8、让孩子自己检查数好的东西。让孩子拿某一样东西给你,拿完后问他:“我要3个,你数一数看,拿的是不是3个?”
(注:认知训练方法一共有32种,后面的22种,9月20日文章会进行更新,敬请关注...)
·end·
—如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分享和在看—
您的这一动作
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自闭症
从而关爱星儿和星儿的家庭
1个月开口,3个月说话
自闭症语言康复训练技巧
欢迎扫码咨询
2-8岁自闭症孩子
8岁以上自闭症孩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