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门就被迷住,第一次发现隔断还能这么玩,厉害
184 2025-02-19
有一天,小区停电,外卖小哥跑楼梯送外卖,到地方了,点外卖的女孩子,穿着汉服,在门口接过外卖,向小哥万福道谢,小哥估计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道谢的方式,尴尬了半天,也来个万福,惹得女孩捂嘴偷笑,小哥不好意思,赶紧溜走了,他知道,一定是自己表错情了。
不经意间,我们会在一些场合下,看到很多人喜欢穿着汉服,甚至领导、明星也都这样穿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男的儒雅大方,女的妩媚娇艳。可是,穿汉服是有讲究的,有些人穿上汉服,言行举止总是很别扭,手足无措的样子根本就没有美感,那么,穿汉服有什么讲究和注意的地方呢?
一、穿汉服有哪些讲究?
(1)汉服的分类
汉服,主要有袍、襜褕、襦、裙几种分类。后来经过严格的划分,分成了:襦裙、罩衫、深衣、直裾、短褐等五大类。前面两类是女子的服饰,后面三类是男子的服饰。
而除了衣服之外,还有配饰,比如腰带、木屐、冠冕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富裕程度和男女不同,这些也都是有区别的。
像古代很多的有钱人家,穿戴的都是锦衣玉帛;而普通人家,只能是长衣长裙;再穷一些的人家,只能是粗布短衫。
所以,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汉服,搭配也不一样,设想一下:一个穿汉服的男人,穿着铮亮的皮鞋就显得突兀;一个女人穿着汉服,理个短发,看起来也不美观。可是,要想真正地复古汉服的穿着,有点难度,比如,男人也要留长发,带着发叉,在现在人眼里就显得不伦不类。因此,现在的人穿汉服,只要看起来舒适就行,穿汉服,照样可以穿运动鞋。
(2)、穿汉服有什么基本的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严格的要求,站有站姿,坐有坐相,穿着汉服当然要讲究礼仪礼节:
1、站立 :挺身平视,两手相合(男士左手压右手,女士右手压左手),掩在袖子里,放在丹田和胸口之间,离胸口有一定的距离,与人见礼时,腰身微微弓曲,低头示敬。
2、坐
(1)正坐:这是常见的坐相,又称跽坐、雅坐,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腰身挺直,脸色平和。
(2)端坐:保持腰身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也可收拢抱在腹部,臀部坐凳子三分之一的面积,表示恭敬,如果屁股坐满椅子,显得大大咧咧,或者傲慢无礼。
3、行礼
(1)颔首:这是最常见的礼节,头微低,身体微微弯曲致意,用于一般人打招呼时的礼节,也可用于长辈答谢晚辈行礼。
(2)拱手: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适度,拳可静止,也可上下摆动。
(3)小揖礼:正规场合,见到朋友或平辈时,身体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前,同时上身鞠躬三十度,这是比较庄重的礼仪。
(4)大揖礼:正规场合,见到长辈或答谢宾客时,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四十五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这是非常庄重的礼节。
(5) 跪拜礼:重大场合,拜见师长和神灵时使用此礼,身体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在地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时,直立后,手放下,这是最尊重的礼节。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见外人的,见到熟人,一般有三种礼节:
(1)、平辈礼,平辈相见,女子行礼时,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点头,两手向下略微摆动。古代女子见礼,一般都不能直视对方,内敛含蓄,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2)、万福礼,属于典型的汉族传统女子之礼,是比较正式的礼节,两手松松抱拳,右手压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身体微微下蹲,并鞠躬。
(3)、跪拜礼,这是女子最尊重的礼节,一般是拜见长辈等人所行的礼节,上身挺直,膝盖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也可两手撑地,叩拜,当被人扶起时,再万福答谢。
二、为什么现代人喜欢穿汉服?
这种复古风的兴起,表面上是想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潜意识中是崇尚古代文明礼仪的体现。几千年来,我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义所在,可以舍身取义。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渐渐地变了,对思想品格的要求放松了,甚至不屑一顾了,反而喜欢追求物质享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亲朋好友反目成仇。特别是很多新生代的人,他们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忘记了民族优良传统,比如,享受主义,金钱至上,超前消费,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就非常危险。
所以,人们希望通过穿着汉服,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的精髓,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改善社会风气,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觉得,利用年轻人的着装爱好,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博物馆在汉服文化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开设汉服研学基地,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满足不同人群对汉服的需求,同时传承儒家思想的精髓,培养年轻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1)、汉服穿戴及日常生活礼仪。如见面礼、告别礼、喝茶、吃饭等礼仪,了解儒家对人们日常言行举止的要求,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
(2)、特殊礼仪:成年礼、拜师礼、婚礼等,了解儒家文化精髓,传承古人文明和智慧。比如成人礼,它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我们现代人,不管男女,一般都是十八岁算作成人,可以给他们举行成人礼,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长大成人。
(3)、书声琅琅:《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作为学生朗诵篇目,各个学校都有研学课程,每年都要完成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朗诵班,穿着汉服朗诵,更能体会儒家弟子学习的氛围。
(4)、课本剧。很多中小学课本中选录名家名篇,讲述古人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选用经典名篇,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名篇,让学生体会古人学习场景和文明礼仪。
(5)、影视宣传片。古装影视多如牛毛,有的粗制滥造,对孩子的教育不利,而有的版本就比较经典,博物馆可以放映经典影视,组织学生观看,如《红楼梦》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古装剧,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儒家思想。
四、博物馆可以衍生出哪些产品和服务,提高收入,扩大影响?
1、文物展览。博物馆可以展示有关汉服的相关文物,跟其他相关的博物馆合作,资源共享,展示大量的古装,为人们复古提供借鉴作用。
2、专业拍照。很多人喜欢古装,可是,自己拍摄不够专业,比较遗憾,如果请专业人士为他们拍摄照片,可以作为艺术品,留作永久的纪念。
3、手工艺制作。要让观众有参与感,很多博物馆只是供人们参观拍照,大家走马观花,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够让观众参与进来,留给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比如,陶瓷模型制作。
4、儒家文化讲座。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请专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入讲解,联系实际,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和三观方面,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
5、琴棋书画、歌舞等表演。跟专业团队合作,让他们进驻博物馆,进行此类表演,增加人气,扩大影响力。
6、短视频和影视培训及制作。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很多自媒体人喜欢拍摄古装短视频,可是,很多人一知半解,拍摄效果不佳,博物馆可以提供道具和专业指导,满足人们对古装短视频的需求。
汉服,不管是样式还是内涵,都深受大众的喜欢,他们是从外到内的钟情,我们要加以引导和延伸,它是时尚的复古,也是传统的发扬,对于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风貌,建设伟大的祖国,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很多人对汉服、唐装和旗袍不大了解,误以为汉服是汉朝的服装,唐装是唐朝的服装,其实,汉服是指古代汉民族传统的服饰,唐装是满清时期流行的少数民族服饰,大气洒脱,男人穿着更显儒雅大方,旗袍也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很多现代女性喜欢穿旗袍,能够凸显女性窈窕曲线,知性而美丽,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
我非常喜欢汉服,更喜欢唐装和旗袍,因为男人穿唐装,帅得一塌糊涂;女人穿旗袍,美得不可方物。
(原创不易,如有侵权,将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