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如何提高色彩?

147小编 139 2025-02-14

作为在一线从事高考美术教育多年的老师,遇到很多学生画素描的能力不错,但是画色彩时却困难重重,找不到“感觉”,即使看了很多优秀的范画,感慨人家的画面色彩运用很棒,可是当自己画时就是调不出漂亮的颜色。

将这些容易忽略的色彩中的解决根本问题进行总结,建议大家收藏并理解,你的色彩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1. 重视色彩理论

绘画中的“感觉”其实是建立在理论上的,虽然绘画以实践为主,但是任何专业都离不开理论指导,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美术生必须知道以下色彩理论知识:

第一,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物体有它自身的颜色,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形成了不同物体本身颜色的光色,再反射到人的眼睛,从而引起人的视觉感受和相应的心理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在画五彩色的物体要考虑氛围色,比如色彩中最难表现的不锈钢的颜色,很多同学为了表现不锈钢材质的光感,简单的用素描中“以黑衬白”的反衬手法画色彩太过单一,很容易画成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但其实不锈钢制品的金属灰是收到周围光源、衬布的冷暖、周围物体的反光色影响的,因此,在画的时候需要统一大色调,选择一个有色彩倾向的灰色,再去塑造其细节。

第二,美术生一定要明确色彩三要素中纯度、明度、冷暖的概念并进行区分,能避免画面出现色彩不和谐甚至是冷暖色调不明确的问题。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的画面处理成冷色调还是暖色调,为了画面的平衡感和厚重感,一定要学会运用互补色!这样可以在视觉上加强饱和度、让画面显得更为强烈,你的画面自然而然会凸显出来。

第三,色彩中一定要注意颜色空间的变化,即画面中明度、纯度和体积、空间的关系。也就是素描中的近实远虚,在色彩中视觉中心和离视觉最近的物体、衬布一定要运用纯度高、明度高的色彩,中间的物体选择纯度、明度适中的颜色,最后面的物体和背景色要弱化,选择纯度、明度低颜色,即使你看到的画面的最后方放着一个金黄璀璨的物体,在画的时候一定要将其处理为灰调,这样你的画面才具有空间变化。

2. 重视色彩的细节

色彩的细节描绘不是你用了什么样的笔触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而是你选择了什么色块搭配的出彩,例如你的衣服穿搭,没人会在意你衣服上的细小的图案花纹,让人最先注意到的一定是你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色彩同理,在深入刻画时需要将素描细节刻画出来,素描的细节是特征的刻画,而结构、黑白灰都是为了表达特征。画色彩细节的时候也一定是运用带有主观性色彩意识的颜色去处理你画面的色块,不要将一块白衬布就单一只用钛白去调和,一个深色的黑罐子也不是只用黑色去塑造。一定要明确你画面中的任何物体都是有色彩倾向的,在一个大色调的基础上融合同类色、互补色等,甚至可以一笔下去的颜色放大细节可以看到其他几种颜色。这样的色彩作品才是丰富、有细节、浑厚饱满有灵魂的。

3. 要有主观性色彩的意识

什么是主观性色彩?

这一名词起源于包豪斯,最早探索色彩教育的鼻祖:约翰尼斯·伊顿在100年前,在包豪斯指导学生色彩训练时,要求学生们将制定的色彩搭配起来,要显得和谐,20分钟后班上的同学都开始躁动不安,因为他们认为伊顿所指定的颜色并不和谐。随即伊顿让每一个人自由的画出他们想要的和谐的舒服的颜色组合方式,一小时后大家惊奇的发现,每一个人对于色彩和谐的理解都是非常不同的,伊顿随后将这种色彩认识称之为主观性色彩。

纵观美术史上任何一位大师,其画面之所以被人们熟记,除了其造型具有明显的风格以外, 色彩的处理也一定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不论是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还是莫奈,他们画面带给人的强烈感受都源自于个人主观性色彩的运用。美术生要想提高个人的色彩并且能够在艺考时从大量的试卷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学会发挥个人主观意识的色彩。

4. 学会色彩笔触的表现

在色彩塑造时,不用过于纠结于运笔,有些同学很容易照本宣科的只学习固定的一种运笔方式,但其实运笔就是根据形体和结构的特点而发挥的,换言之,笔法受个人作画时的情绪驱使,是一气呵成还是慢条斯理都是由作画时的心态影响最终的效果。当然,运笔的简练、巧妙和生动会给作品增添光彩。运笔的方法应该着眼于所描绘的对象,从表现的需要出发。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即一笔下去,有轻重、缓慢、长短、宽窄的不同,这些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运笔的表现方法也各有不同,应该根据物体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个人不同的感受进行变化。

除以上需要注意的重点以外,美术生也需要多看画册,多看大师作品中颜色的运用,提高个人的眼界和审美的水平,色彩感受本身具有感性的特点,每个人每个时期的心态不同,色彩感受不同,作品所呈现的色彩风格也会相应变化。

总之,绘画是一门需要长久探索的课程,只有你个人综合能力提高,你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才会进步。

上一篇: 笑眼弯弯的孩子王--潮人行头壹周看之四
下一篇: 在美院读书是什么感受?学长学姐告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