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冲锋衣,搞定整个秋冬穿搭!百搭不挑人,防风防水还防污
111 2024-12-23
在美丽的黔中腹地贵安新区,生活着4万多名苗族同胞。
吃新节、姊妹节、四月八……盛大的节日,苗族同胞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引得八方游客赞叹。他们身上穿的苗族服饰就是一部苗族史书,被称为“无字天书”。
苗族姑娘从3岁开始学习苗族独特的技艺——苗族刺绣,穿针引线、纺线织布,把苗族的历史文化绣在自己穿的衣服上,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直到今天。
穿在身上的“史书”
历史久远寓意深厚
苗族服饰统称为旗帜服,据传,之所以称为旗帜服,是因为苗族先民古代战争逃难时,因物资匮乏,于是将军旗中间剪出一个洞,从头顶上套下来,以此作为服装。
在贵安新区,苗族一共有4个支系,其中人口众多的要数花苗支系和青苗支系。他们多生活在贵安新区湖潮乡一带,其服饰有着各自支系特点。
苗族服装上的刺绣多以几何图形布局,寓意苗族先民在定居下来后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以及对安居乐业田园生活的祝愿。袖子上横杠纹路代表苗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所历经的山川河流,主要是黄河、长江和嘉陵江等。
贵安新区苗族刺绣(花苗)是一种以服饰为载体,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刺绣图案上面,几乎每一个刺绣纹样都有一个来由或传说,都蕴含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感情的表达,是生活的展示。
苗族刺绣不但具有美化自身的功能(节日盛装),还成为苗族妇女对子女呵护(背扇)、对爱人爱恋(项圈)、对逝去亲人追念(寿衣)之情的载体,可以说是穿在身上的苗族“史书”和一部真正的“无字天书”。
展示生活源远流长
一针一线饱含深意
苗族刺绣(花苗)是贵安新区民间传统技艺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党武镇、湖潮乡、马场镇均有分布。湖潮乡作为贵安新区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传统技艺内容十分丰富,苗族刺绣(花苗)就是其中代表。苗族刺绣(花苗)作为传统技艺,大多数以家族为单位进行传承。
据居住在湖潮乡磊庄村大黑石头寨的苗族老人介绍,大黑石头寨已存在上千年时间,早期与外界隔绝,与外界不通婚嫁,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
苗族刺绣(花苗)技艺是贵安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种类之一,主要用于服装装饰,用彩色丝线在麻质底布上挑绣出规整的图案。底布原料有火麻和叶麻两种:火麻布较硬宜作裙料,叶麻较柔宜作贯首服、围腰和背扇的布料。麻质底布经砍条、剥皮、理麻、石灰水浸泡、晾晒、小车拣线、荞灰水煮线、漂洗、捶线、晾晒、人工拣线、牵线、穿线、裹线、织布、靛染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苗族刺绣(花苗)常见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冰雪花、浮萍、荷花、稻穗、荞子花、灯笼、燕子、楼阁、田园、桥梁、河流等信手拈来,栩栩如生。
苗族刺绣(花苗)底布为自织青色麻布,色彩单纯雅致,以银色调为主,白色中点缀有小面积的彩色。构图严谨,图案有高度几何化、程式化的特征。
贵安新区苗族刺绣源远流长,是新区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同胞的历史文化,一针一线都饱含深意。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苗族刺绣成为记录本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独特的刺绣贯首服也成为苗族的识别标记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因此,苗族刺绣工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苗绣在苗族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择偶、婚丧中广泛运用,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制作刺绣时,苗族同胞不但注重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还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再创作,因此,几乎找不到两幅完全雷同的苗绣。苗绣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收藏价值极高苗族的服饰特点,被美术家和收藏家所珍爱,国内外博物馆多有收藏。
苗族姊妹花开店传承
让指尖技艺走得更远
2014年,苗绣传承人刘丽在湖潮乡磊庄村筹建了专门制作苗族刺绣的小店,致力于苗族刺绣传承发展,并收集了大量苗族刺绣制作工具。
日前,记者走进这个小店,看到里面一片繁忙景象,锁边、绣花,大家各自忙碌,有条不紊,在他们身后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布料、各色花线,模特身上展示着款式多样的苗族刺绣服饰。
在展示区,记者还看到一字排开的奖状,刘丽告诉记者,这都是这些年,他们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
据刘丽介绍,苗族刺绣技艺传女不传男,她很小的时候,村里的女性都会刺绣,她奶奶还是村里非常有名的刺绣能手,她和妹妹刘芳从小就在奶奶和母亲的教授下学习刺绣手艺,很早就学得一手好刺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苗族姑娘走出村寨,导致苗绣技艺传承越来越困难。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他们在村中开起了小店,如今,当初的小店已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随着名气不断扩大,前来定制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多,在她的带领下,在外面教书的妹妹刘芳辞掉工作,回来和她一起开公司做起了苗族刺绣。
据介绍,由于苗族刺绣(花苗)主要为家传,缺少文字记载,刺绣技艺多为手口相传,家庭式传承,所以,第一代至第三代传承人已无法考证,第四代传承人为刘丽的奶奶刘廷珍和刘丽的外婆陈树英,第五代传承人为刘丽的妈妈刘发梅,其在继承刘廷珍老人的技艺同时,不断研究创新自身技艺,成为湖潮乡磊庄村苗族刺绣(花苗)的代表人物。如今,刘丽和刘芳已成为贵安新区苗族刺绣(花苗)的第六代传承人。
“现在会这项技艺的人不多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更多的人学习苗族刺绣,让这项技艺传承得更久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贵安新区。”说起以后的打算,刘丽这样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苗族刺绣,贵安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着重考察传统苗族刺绣的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并打算成立苗族刺绣协会,让刺绣人才有“根据地”,还将组织苗族刺绣技艺大赛,展现苗族刺绣的魅力。
记者手记
把历史穿戴在身上的民族
都说苗族是一个把历史穿戴在身上的民族,这话一点都不假。
苗族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苗族人勤劳、善良、智慧,因为没有文字,他们便以特殊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文化历史。苗族同胞把自己民族的文化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传下来,然后,用小小的针、细细的线苗族的服饰特点,将自己民族的迁徙史、江河山川、人物故事、花鸟鱼虫,还有他们的感情,一并随着细细的针线,绣在所穿的服饰之上,穿戴在身上,游走在世界各地。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多么充满智慧而又神奇的事情。
采访中,刘丽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只见她一手持针、一手握绣布,针与线在十指间游走,手法娴熟,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朵小小的花便呈现在记者眼前,精致、纹理清晰,看得出她的刺绣技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在感叹刺绣技艺的神奇之余,记者不由感叹苗族人的聪明,那飞走的针线之间,已不再是单纯的刺绣,而是首首传承和记录民族文化的史诗,一部部无言的天书,更是一篇篇歌颂如今美好生活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