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穿的大气又显瘦,“阔腿裤”穿搭学起来,避免“踩雷”超时尚
136 2025-02-14
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儒生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周武王创褶,至明朝而变道袍、程子衣、曳撒,华夏衣冠千余年一脉相承。胡人有褶,却为左衽服饰,汉服之褶与胡服之褶,同名而异物。
道袍与直裰很相似,在明前期时直裰和道袍甚至会指同一款式。
若不加摆为直裰,摆在外部则为直身。具有礼服性质又可作常服穿着,多以宫绦束腰,也可不束。(注:道袍作为常服相当于长大衣,因此上厕所时要脱下)
形制为通裁制(上下通直,不别衣裳),交领,右衽,长袍,多大袖,也有琵琶袖, 大明衣冠之道袍形制 大明衣冠之道袍形制 领子常镶白色或素色护领,收袖口,以系带系结,衣身两侧开叉,从外襟左侧和内襟的右侧开叉处分别接出一片布,打三道褶或不打褶,纳入后襟至中脊处,谓之"暗摆"。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儒生道袍交领右衽,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袖为宽大的琵琶袖。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朝鲜王朝后期的道袍系带变宽,并移到接近正中位置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