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男人:头发花白发型这样剪,干练利落,不油腻更气质
188 2024-12-23
36.8K
中新社贵州六盘水8月27日电 题:特写:品美食、穿服饰、跳竹竿舞 两岸媒体人走近彝族民俗
作者 刘玥晴
“为什么女生们戴的帽子有两种?”“喝拦门酒时有什么讲究?”“这个竹竿舞是怎么跳的?”……看着眼前各式各样的彝族民俗文化活动,两岸媒体记者充满好奇,纷纷向当地彝族民众提问。
跟随“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奋进‘十四五’ 走进六盘水”活动,两岸媒体记者27日来到六盘水市海坪彝族风情小镇和千户彝寨。
刚步入小镇,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吴泓勋便被拦门酒“拦”在了大门外。当地彝族民众吆喝着:“先喝3碗才能进!”而且,客人不能用手碰酒碗,要饮彝族姑娘手中端着的碗里的酒。大口喝完3碗酒后,吴泓勋被彝族民众热烈欢迎、簇拥着进了小镇。
“酸酸甜甜的,很像台湾小米酒,口感很好”保安族服饰,吴泓勋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感觉酒的度数不高,“喝起来很开心,很适合用来迎宾”。
穿过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彝族小楼,在小镇广场上,记者们见到几位彝族妇女正在制作糍粑。看着她们熟练地打糯米、揉米团、包馅料、裹豆粉,吴泓勋跃跃欲试。他拿起糍粑杵,抬起胳膊再重重落下,不断用力敲打已经煮熟的糯米。紧接着,彝族妇女用他打好的糯米制作了糍粑。
品尝着自己付出劳动的美食,吴泓勋笑着说道:“吃起来有点像台湾麻薯,黏黏的,芝麻馅好香。”身为客家人的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黄圆媛也表示保安族服饰,在彝族糍粑中吃出了熟悉的家乡味道。
随后,黄圆媛身着绿色彝族服饰、台湾媒体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身着蓝色彝族服饰,出现在大家面前。“好漂亮哟”,她们得到了当地彝族同胞的夸赞,许多记者也将拍摄设备对准了她们。
“布料很厚实,所以穿着有些沉。”黄圆媛还向当地彝族民众了解到,彝族女性因是否婚嫁而佩戴不同样式的帽子。
陈相如则一直在欣赏衣服上的花纹。“听说这是杜鹃花的纹路”,她满意地将自己身穿彝族服饰的照片发给了岛内的朋友,“他们说这身衣服显得我身材更好了”。
突然,大家的注意力被一阵竹竿碰撞的响声吸引。原来是彝族姑娘正在跳竹竿舞。两岸媒体记者都跃跃欲试,开始跟着节奏在一旁练习舞步。
因跟不上节奏而被竹竿夹到脚的黄圆媛和陈相如说:“看着简单,但实际上对节奏感要求很高。”但她们经过彝族姑娘们手把手教学,渐渐如鱼得水起来。小镇广场充满了欢歌笑语。
当日活动在参观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后落下帷幕。陈相如表示玩得很尽兴,“深入了解了彝族人的生活和传统习俗,很有趣,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类似的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