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格子裙的14种搭配,做最时髦的女孩,遮最多的肉肉
194 2024-12-23
关于高丽服饰,写点杂谈。其实我也不愿意总是说这事,但奈不住有的网友在油管和人吵架,人家复制粘贴了一些东西过来,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看了一下刚才网友向我求助的私信,对方只是从《续资治通鉴》、《南村辍耕录》等等复制粘贴了一些原文,连一句自己的观点和解释都没有。我都想替这位网友问问对方:你粘过来算什么本事,看得懂吗?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还有这些人家粘点东西过来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我劝你还是别去油管找人吵架了。好好回来学学文化历史才是正经,读书少真的会被人抽。
1,“自至正以来,宫中给事使令,大半高丽女,以故四方衣服、靴帽、器物,皆仿高丽,举世若狂。”这是出自《续资治通鉴》,清代乾隆年间湖广总督毕沅挂名的,不是司马光那个《资治通鉴》。
首先得承认,元朝末年确实有过一阵“高丽风”。这股风是从蒙元宫廷刮起来的,不是文化的交流,是有欲谋的人为推动,推动者是元朝末帝元顺帝的皇后完者忽都,她是个高丽人。为什么唐代、明代没高丽风,元代就刮起高丽风?那是因为蒙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强大。“臣高丽”,“臣”是名词作动词,以高丽为臣属,这个关系很明白了吧?这是《元史》里写的。
因为元朝足够强大元代服饰,高丽足够巴结,所以才有修好的可能。元世祖忽必烈的时候特遣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下嫁给高丽的忠烈王。公主是高丽史上的庄穆仁明王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脾气不好,经常把忠烈王打得痛哭流涕。
同时元代有高丽贡女制度,大量高丽女子流入中土。高丽女子性格婉媚,不像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那么爆脾气,又善于弹个琵琶什么的,所以很多人喜欢纳高丽女子为妾。高丽女子又很会侍奉人,所以很多人家里也有高丽婢女,一时之间以高丽女为妾为婢成了风气。
在这些为妾的高丽女子里有个特别突出的,居然能从卑微的宫女最终成为皇后,就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皇后完者忽都,高丽人奇氏。当时很反对元顺帝立奇氏为后,认为是野鸽来巢,不祥之兆。但是奇氏特别会装,表面上表现得特别温良恭俭让,实际私下与高丽同乡朴不花一起敛财谋利,靠着皇后的地位,高丽人在元朝权势极大。奇皇后欲图让自己儿子从父亲元顺帝手里内禅得位,所以大量培植党羽,大指往大臣贵人之家送高丽女子,大力推动高丽文化包括服饰,“高丽风”是这么刮起来的。
2,元代诗人张昱的宫词里说“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以此作为高丽服饰占领元朝让人追慕的证据是可笑的。
前面已经说了元末高丽风的原因,是因为奇皇后的野心和有意推动。而且谁说“方领”、“半臂”就是高丽的?“方领圆冠”是南北朝时期的典型儒生服饰。南梁何逊就写过“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短袖衣服更是中国传统服饰。魏晋有“半袖”,唐五代有“半臂”,都是指短袖上衣。唐代宫女穿半臂,后来宫廷民间、男男女女,都喜欢穿半臂。
3,明代“马尾裙”。《菽园杂记》说,“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这是明代成化之后的风俗。马尾裙是种衬裙,穿在外袍里面的。马尾裙是从朝鲜传来不假,但问题传过来的是用马尾或毛、麻等粗纤维材质制成下裳的方式,而不是款式。
用粗纤维做的内衬裙好处就是能使外袍张开,像伞一样。说实话元代服饰,中国以前还有马尾帽。唐代就曾效仿南蕃用马尾毛这些的粗纤维编成纱帽样式。用马尾毛做衣服、帽子,这些因为地方穷僻,用不起好的材料,谁不想穿罗着锦?传入中土也就是用个稀罕,流行一时。
4,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里说的“紫藤帽子高丽靴”这还是元顺帝时的高丽风,原因上边说过了。而且紫藤帽子和马尾裙是一个道理,不是指款式,是指材质。
所谓“高丽靴”本质上还是“靴”。“靴”说是来源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学的胡服,指草原民族服饰。三千多年前的河西四坝文化就有过穿靴子的陶俑,四千多年前的甘肃齐家文化还有靴形罐。靴子肯定不是从半岛传过来的,所谓“高丽靴”无非是指靴尖翘一点而已。
图1,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的人形罐。
图2,齐家文化的靴形足罐。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