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教师在学期末复习指导会上的发言

147小编 148 2025-02-09

一蓑烟雨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受领导的委托,今天我在这儿跟大伙聊聊有关期末复习的事儿。

一、抓好“七关”:

1.思想关。

跟离学期结束的脚步越来越近,日子翻过了新授的新鲜,索然寡味的复习阶段迎面而来。如何把冷饭炒出新意,需要讲究一些艺术手段。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三个字——情、稳、梦。

"情"之一字,最见真章。情可以维持世界,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情感不是物质,而更多的是皆因情起。母爱令人动容,父爱让人震撼,男女之爱给人慰藉,而教师之爱可以温暖学生。你对学生笑,他们也对你笑,即使学生虐我们千万遍,我们也要待他们如初恋。师生有爱,教育就有了动力,一切皆成了可能。

“稳”字当头,价值千金。教师要心中有底,气定神娴,千万别自乱阵脚,你若安好,学生便有晴天,把思想统一到学习上来,远离心浮气躁,自始至终在学习的节奏上。若遇屡教不改者,可跟家长里应外合,家校默契,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梦”中有光,理想远大。树立远大理想,自是甚好,但对小学生而言,毕竟年纪还小,似有理解不透,不由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于是,我常常对学生说的梦想都是看得见的幸福,比如从小学到高中,只有十一年,看似很长,但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却是短短的几步。“十年寒窗苦”,辛苦了这短短十一年,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就会苦尽甘来,幸福一辈子;如果浪费了这十一年的光阴,将来没有文凭,就有可能辛苦一辈子。一阵子和一辈子的事,他们做何种选择,不言而喻,因为人的一生中,最值得吃的苦,就是学习的苦。

2.计划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复习的必备品,是有效复习的指南,主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多少以及所用时间,制定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不用洋洒千言,面面俱到,但必须实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精心布局,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3.单元关。

课本是复习的基础和重要抓手。每册课本都是以”单元教学”为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单元整体复习,抓住三点——重点、难点和考点,并在“全面”和”系统”上下功夫。

全面:对每一个单元内容复习做到全方位。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成绩很好,但有的学生,数学总考98分、99分,就是考不了满分,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复习时,只抓重点和常规,没有涉及一些冷门与偏僻题。为了不让这些学生留下遗憾,请老师们指导学生复习时,尽可能实现360度无死角,一网打尽所有知识点。

系统:复习工作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必须高度概括和浓缩,有些知识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跨章节、跨单元,对复习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知识树,串成知识网。如六年级的百分数分为两部分,分列上、下半学期,复习时可以合并在一起;语文把写人的单元拿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得更加透彻。

4.基础关。

基础是根基,是复习的基石和关注点。凡是有经验的老师,都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因为它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基础夯实,全班的整体学科质量就好,反之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其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一句空话。考试全班平均分好不好,主要是由基础决定的。语文要抓好生字、词、句(含句型转换),数学的概念、计算、常规题应该约占复习量的70%,特别要抓好计算,计算是数学的重中之重,要求人人过关,而应用题至少要掌握基本题,如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求它的面积,力求百分之百学生过关,而知道面积求长或宽,则次之。在这个环节尤其要关注、关爱学困生,让他们成为主角,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基础战”,跟全班学生一起实现固本强基。

5.发展关。

发展是硬道理,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之路能走多远的是思维和学习能力。语文主要体现在阅读和习作上,而数学则是思维的体操。复习要精选具有思维广度和深度的习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优提质增效。建议这方面内容不宜过多也不要过少,约占复习总量的30%。

6.资料关。

资料浩如烟海,良莠不齐,书店、网上……到处都是。但复习不要信奉“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或滥用资料。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是一种查漏补缺的行为,要坚持“有用”原则,根据复习的知识点与学生的薄弱环节的实际情况,择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型,永远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7.练习关。

以前的课堂强调“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线,训练为主线。“三主”在复习中同样适用,而且训练更是复习的主线,精讲巧练是良策。

1.课堂练习。可以随课练习,复习到哪,选择配套的练习题,也可以选择专题训练,如概念专题、计算专题、应用题专题、几何问题专题等。

2.试卷。做试卷是练习的常态,通常是“练或测——评”,评讲试卷有讲究,讲前要认真分析,把学生会做的和易错的区分开来,讲时会的可以略讲或不讲,切忌逐题逐题来讲,走马观花,流于对照答案。讲评时对学生不会做、易错题的要详讲,不急不躁,把每一道题讲清讲透。带领学生放慢脚步,脚踏实地,尽情欣赏每一道题的“风景”,甚至停下来,静待花开。把每一张试卷都当作期末考前的训练场。

说到试卷,我就顺道唠嗑一下单元检测卷。 这个学期,单元检测卷不同往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难度系数大大增加,造成孩子成绩下滑严重,引起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抱怨。这也难怪,高考一考定终身。考试是指挥棒,教学围绕着指挥棒转,而且无论在那儿都是领导用分数考核老师,老师用分数衡量学生,家长用分数来看待孩子,于是就有了“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其实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单元检测不是高考,也可以看作一种练习,我们只须把它当作检查知识的一种手段。每次考试,老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的题型做好了,偏题怪题完成得不理想可只作为一种参考,不要以分数的起伏跌宕而不知所措,甚至耿耿于怀。我们不要过于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那份试卷上该做对的题会做,偏题怪题或超纲题,大家就呵呵呵,把它当作一次提高思维能力的“练兵”而已。当然学生的士气很重要,长期分数在低位徘徊,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老师要拿捏有度,有时可以提前了解试卷,在讲课时适当穿插一些试卷中出现的“难题”考点,以期考个好成绩,提振学生斗气。

二、做实“三给”:

1.给任务。

每天都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 可以把学生分为优、中、下三层,布置分层作业,因人定题,让学生天天在课堂上复习,复习后有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熟练中提高。

2.给指标。

目标是推动前进的一种有效引擎。复习伊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平常考试的成绩,给学生下达一个期末考试的分数指标。指标分为集体和个人两大类,设置原则是”保底“和”拨高”,设置的项目、标准参考学校制订的内容,比如集体类的全班平均分、优生人数、及格人数等,个人的因人设分。目标设置在伸手差点可及的地方,只要狠狠地努力一把,就能摘到“桃子”。

3.给激励。

激励必不可少,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奖励相得益彰。一个叫“雷帕的激励实验”表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物质奖励只能获得短期的效应,而精神激励才能带来持久的内驱力。

三、结语:

7×3=21 7+3=10

相信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人人都会交出一份10分满意的答卷。

2021年6月12日

上一篇: 攒了七年才有这篇,11 款让家立刻变“好看”的小众设计花瓶
下一篇: 小个子也有大不同,简单温婉气质穿搭合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