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烧烤也很火,炭烤7妙招(附带配方),值得收藏
66 2025-02-09
两年前的秋天,我开始收听一档名画鉴赏的讲座。听到第十课时,我学到了一个词:群青色。那天,讲的是拉斐尔的名画《草地上的圣母》。画中的圣母安详、典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她身上的一袭蓝袍,明亮的蓝色烘托出圣母的神圣和高贵。教授说,这个蓝色就叫群青蓝。
教授说,在意大利语里,群青蓝的意思是“来自遥远的海外”。这种蓝是从一种叫青金石的昂贵矿石里提取的,而青金石来自遥远的阿富汗。物以稀为贵。所以十九世纪以前的欧洲名画中凡是穿着群青色服装的都是重要人物,而群青色也成了圣母长袍的专用色。
下了课,我询问朋友圈一位美术老师。他取出两支油画棒,一支群青色,一支宝蓝色,并排放在一起,拍图传给我做比较。“和宝蓝色相比,群青蓝更具质感,更有内涵,颜色更暗一些,有一种庄严沉静的味道。”经他一点拨,我觉得自己似乎有一些懂了。自从知道世界上有一个色彩叫群青蓝之后,再看画时,我就特别会留意到这一种蓝。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我喜欢的荷兰画家,他有一张代表作,名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穿一件黄色上衣,露出白色的衣领,头上包着一条群青蓝的头巾,强烈的色彩对比衬托出女孩纯净而高洁的气质。她微侧着脑袋,欲言又止,回眸惊鸿一瞥,惊艳了岁月。据说,维米尔本人就十分喜欢
群青蓝,因为这种蓝鲜艳、亮丽且永不褪色。后来,我看了同名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面有一个镜头,就是少女葛丽叶冒着鹅毛大雪去给维米尔买青金石,那一勺勺倒入瓶内的群青蓝粉末,真是美得无与伦比。所以,尽管当时的群青蓝颜料比黄金还要贵,维米尔还是不惧倾囊在多幅作品中运用了这种色彩,比如《拿水罐的年轻女子》、《窗前读信的少女》,还有《倒牛奶的女仆》。
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也是一个群青蓝控。在那幅著名的作品《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里,提香就奢侈地挥洒了大片的群青蓝。他不但让阿里阿德涅身披群青蓝的袍子,背景里的蓝天和大海也选用了群青蓝来描绘。绚烂的色彩烘托出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一见钟情的欢欣,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群青蓝,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有关。米开朗基罗有一幅壁画叫《圣母子、圣约翰和天使(曼彻斯特圣母)》。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堂堂圣母竟然穿了件灰不溜秋的长袍。米开朗基罗为什么会如此处理色彩?原来,他一直在等青金石。他认为圣母长袍的色彩非群青蓝不可。既然等不到青金石,那就宁可让画作烂尾了。
前些日子,看中央台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集里介绍了宋代十八岁少年王希孟画就的《千里江山图》。这幅长达十一米的画作气势磅礴,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画中群山山尖的青绿色依然鲜亮璀璨。原来,这些色彩也来自于矿物颜料,石青色来源于蓝铜矿,石绿色来源于孔雀石。那么,和西方画家相比较,中国画家是不是更早使用了矿物颜料?
作者:陆小鹿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华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