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草地中拍照,这8个简约的拍照姿势,显瘦显高显好看
85 2025-02-08
很早就知道雍和宫了:知道雍和宫是曾经出过清朝两位皇帝的"龙潜福地",知道雍和宫是现在全国规格最高的喇嘛教寺院。
上周六,在初夏的菲菲细雨中,我走进了雍和宫,粗浅的了解了雍和宫的前世今生,惊艳叹服于雍和宫三座精致的牌楼和宏伟大殿的精美建筑,也看到了藏传佛教寺院中与汉传佛教一些明显不一样的地方。
雍和宫
一、雍和宫的前世今生
雍和宫位于故宫东北角、北面紧邻北二环、从故宫骑自行车只要20分钟,在我国首都算是相当中心的位置了。
雍和宫的历史要追溯到明代,据听讲解,在明代,这片区域叫太保街,曾经是明朝太监的官房。在清代初期,被改为内务府的官用房屋。到了康熙33年,康熙将这座宅子分给已经成年的四子胤禛成为禛贝勒府,后来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府邸随之升为雍亲王府。再后来,雍正登基后的雍正三年,雍正帝下令将自己的王府改为行宫。从那时起,这里开始称为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登基后,将雍正皇帝的灵柩停在雍和宫的永佑殿内,也正因为如此,他把雍和宫中主要殿堂符合亲王规制的绿色琉璃瓦,全部换成了符合皇家规制的黄色琉璃瓦。
至乾隆(乾隆皇帝曾在雍和宫生活了12年)九年,乾隆皇帝把先皇的行宫也就是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皇家寺院。即表达了乾隆帝对先皇的缅怀以尽孝道,也是尊重先皇和乾隆帝自己的共同信仰,还有为了安定蒙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从此,雍和宫成为规格最高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皇家寺院。
二、精致、精美、极具皇家气派的雍和宫建筑。
说到雍和宫的建筑,先看一看它的总体布局。
雍和宫坐北朝南。画面中最南面是昭泰门,其实在昭泰门外是200米长的辇道,辇道外是有东、西、北三座牌楼的牌楼院。
入口在西牌楼下。我们首先要进入宝坊院(牌楼院)。
牌楼正面题字是"十地圆通"
画面中两座牌楼就是西牌楼(入口处)和东牌楼。
背面题字"福衍金沙"
这是西牌楼背面。
东牌楼正面
北牌楼正面
北牌楼面背面
三座牌楼全部是黄琉璃瓦覆顶,高大气派。上面的彩画色彩艳丽,流金溢彩,贵气逼人。东西两座牌楼都是三间四柱7楼(通俗说就是三个门洞、四根柱子、顶部七个房檐),北面是三间四柱9楼。
三座牌楼上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亲题。
200米长的辇道
通过北牌楼(也是检票处)踏上辇道,辇道上人来人往,游客是络绎不绝。辇道直达昭泰门。
昭泰门是寺院的正门,黄琉璃瓦,红墙,檐下装饰以黄、绿琉璃瓦。威严华丽。
从上往下,红墙上的团龙,雕刻繁复精美;黄绿琉璃的琉璃构件也是非常精致。
进入昭泰门,就是雍和门。
雍和门原来是雍亲王府的正门,改庙后为天王殿,称"雍和门"殿。
钟楼
鼓楼
八角碑亭
放眼望去,建筑颜色以红黄二色为主,雍和门正殿以及前面的钟鼓楼和碑亭,再到后面的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全部是黄琉璃瓦红墙,尽显皇家建筑风范。
各式檐下斗拱及彩画,尊贵奢华,都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三、藏传佛教寺院与汉传佛教寺院的明显不同。
转经筒。"雍和宫"殿东西配殿外的转经筒。
嘛呢杆。"雍和宫"殿(大雄宝殿)前的嘛呢杆。
"雍和宫"殿前的须弥山。
喇嘛教僧侣穿红色僧服。
各殿前牌匾都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
法轮殿顶
从侧面拍的法轮殿顶
这是寺院第四重大殿法轮殿。图片中是法轮殿的顶部建筑。它的顶部建有五座天窗式阁殿,每座阁殿上各有一座鎏金宝塔,体现出浓郁的藏式建筑风格。
以上是一些精美的法器。
"文化问风景",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您对历史文化、古代建筑、藏传佛教等感兴趣,雍和宫值得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