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怎么穿才“显贵”?几个搭配技巧真实用,太适合轻熟小姐姐了
193 2025-02-07
©Gustaf Fjaestad
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莉主持推出的“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4年冬季书单新鲜出炉。“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推荐了许多深具女性意识又卓有艺术表现力的女性文学作品。本季书单包含15本华语原创好书和6本国外翻译类好书,并特别推荐近期出版的1部女性文学好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茫然尘世的珍宝》《山中日渐长》《凡是我所爱的人》入选,希望朋友们喜欢。
时间拨回一个冬日的早晨,书评团成员和张莉老师开启了冬季书单会的讨论。我们团队历来重视文学新人的出场。在这次会上,大家对几本新人作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翻阅传看,畅所欲言地分享自己真实的看法。有的同学在书页上勾画,有的同学通过电脑检索相关信息,有的同学则在笔记本里写下自己即时的阅读感受与各类关键词。在反复权衡之下,大家一起投票推出入选书目。最终,女性文学好书榜团队希望将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女性写作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张莉老师和书评团成员在2024年冬季书单会上
那个靠窗的会议室见证了我们团队成员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当然,还有窗外的那棵树——还记得夏天的时候,枝叶繁茂,在阳光下透出纤细的经脉。转眼来到冬天。走在那棵光秃的树下,抬头看见枝杈间挂着的鸟窝,鸟雀在其中跳跃,生机勃勃。远处有年轻的面庞在奔跑、追逐,响亮地笑起来。这让人联想到萧红的《手》里的情境:“我们在跑,在跳,和群鸟似的在噪杂。带着糖质的空气迷漫着我们,从树梢上面吹下来的风,混和着嫩芽的香味。被冬天枷锁了的灵魂和被束掩的棉花一样舒展开来。”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这些认真写下的推荐语是阅读的邀请,期待与读者朋友们一起感受灵魂“舒展开来”的读书时刻。
持微火者·2024年女性文学好书榜
冬季书单
○华语原创好书○
01
《太和》
尹学芸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4年8月版
“我甚至能听见玉米长个儿的窸窣声,谷子抽穗的吱嘎声,像耗子磨牙一样。你磨牙它也磨牙,庄稼地里一片声响。回身望去,大洼的轮廓渐次分明,潘家寨就像个烟荷包被丢在了洼底儿,被庄稼和树木掩映了。如果不刻意去找,根本就看不见,就像从没有过这样一个地方一样。”
推荐人
万小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太和》是作家尹学芸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太和”一词源自陆游的《蓬户》:“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在小说中,“太和”既是主人公潘美荣的故乡,也是这位百岁老人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小说以潘美荣为叙述者,描摹了她卧病在床时的心理活动与幻觉,通过记忆与当下交织往复的叙事时间,回溯了她的一生。当她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走时,人生的烦恼和挫折变得轻盈,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葛也逐步得到化解。
潘美荣的儿子老三是知识分子,热衷于母亲的往事和家乡的历史。他查阅了当地的县志,将书面记载与母亲的生命轨迹相勾连。通过引入“县志”这一正统性的历史话语,小说中人物的人生有了锚点,既展现了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奋斗,也凸显了独属于民间的历史感受力和生命力。小说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女性人物,在她们身上,两种性别话语相互交织——乡土社会中的隐忍和革命实践中的反抗。在文本中,两种话语是相持不下的:潘美荣、陈二花、刘园等女性在社会的变革中卸下了部分桎梏,但也缺乏独立自主的魄力。其笔下女性的动人之处不在于战斗性,而在于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女性意识。
02
《儿女风云录》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10月版
“窗幔显然旧了,稍一动便扬起飞屑,在日光里打旋,日光是苍白的,像那种薄雾天的太阳。留声机的唱盘转起来——为平息邻居的怨艾,换下音响,这老古董,韶华时代的遗物重见天日,舞曲从唱针底下流淌出来。”
推荐人
胡诗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新作《儿女风云录》既是以女性视角书写男性生存的民间稗史,也是面向上海这座城市所绘制的精微日常画卷。小说以老法师瑟与女舞伴阿陆头的人生浮沉为主线,书写了时代风云中弄堂儿女之间的情爱纠葛。虽然故事围绕男主人公老法师展开,但正是一个个女性形象构成了小说的血肉,如汽车间里颟顸而有韧性的阿陆头、护士学校中走出的清冷寂寞的柯柯、邮政所里有情而神秘的伞、漂洋过海的特立独行的姑母......她们性格各异,历历在目。
在风云的另一面,王安忆以舞蹈为切入口描摹老法师与时代之间时远时近的关系。从年少时学芭蕾舞,到进入文工团排演舞剧,再到改革开放后教拉丁舞谋生,老法师跳着看似主流的舞步,却难逃沦为局外人的命运。王安忆观照着一个艺术从业者在俗常庶务中所度过的式微人生,也对于主人公生命中的不断失去、迟钝的痛与爱给予了同情。当历史风云退潮之后,有什么是能留下痕迹的?或许是老法师身上那帮闲的情致,或许是上海弄堂里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
03
《要爱具体的人》
乔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11月版
“她还会忙碌多久呢?她能挣多少钱呢?她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忽然想。看着她笑容绽放的脸,听着她八面玲珑的声音,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只觉得尘世的辛酸和温暖汹涌而来。”
推荐人
万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的最新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瞬间,无论是楼下桂花的芬芳、菜市场的热闹,还是旅途中和陌生人的偶然相遇,乔叶的文字总能捕捉到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真情与美好。
《要爱具体的人》是对平凡生活的凝视,也是一种生活价值观的体现。它提示我们,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要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结。乔叶善于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书写质朴且温暖的人情味。比如,菜市场摊主“掏野菜”这句方言令她心生欢喜,以作家的敏锐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品出了这个字眼蕴含的趣味——一个“掏”字,像是在地里掏宝贝,野菜就是春天的宝贝。这让人意识到,即使是最寻常的经历,以有情的眼光打量,也能焕发新鲜的意义。
这本散文集透着温厚而通透的中年心态,这使乔叶的笔触有治愈的能量,既珍视每一份爱与相遇,也接纳人生的遗憾和不完满。同时,乔叶对故土的眷恋,赋予她的写作一种“根性”之美。她把自己比作一粒深埋的种子,向上生长,向下扎根,随时间推移,根脉愈加深壮。这种扎根生活的态度,正是她文字生命力的来源。
04
《茫然尘世的珍宝》
黎戈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版
“我们走在桥上,皮皮突然说:‘今晚的月亮真美!’我抬头一看,天上云峰暗涌,中间有个圆洞,银盘似的月亮就在里面游走,忽隐忽现,把洞口照成了贝母色。确实很美。我说:‘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歌?’然后我就唱起来:‘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天上的贝母云照着,桥下,从城区回家的车流呼啸而过,我们也一路唱着歌回家了。”
推荐人
刘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茫然尘世的珍宝》是黎戈最新出版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时间为序记录了作者的家庭生活、阅读体验与出游感悟。黎戈具有将琐屑的日常书写得淡而有味的笔力,于温润雅致的叙述中向读者展现了茫然尘世中具体而微小的幸福,也坦然记录了生活对女性日复一日的隐性磨损。
如这本散文集扉页上所写,黎戈是如此“郑重对待”生活给予的完整的一切,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