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小天才也是穿搭小奇才,萧亚轩高级帅气的穿搭技巧,赶紧收藏
153 2025-02-07
去了一趟北京,酒店订房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附近的胡同里。春日的清晨出现在北京街头,穿蓝紫色贴身薄羊毛衫黑色长西裤黑色高跟鞋,系黑色金头小皮带,披着长发,竟然有些热血滂湃。可路过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门前时,心却是无比崇敬的,因为那才是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的最高机构。
总觉得北京更是我的故乡。来此处,我非一般心安,更觉得生大气磅礴,气质安然恬淡。北京的古典建筑有别于江南,灰,是沉淀的颜色 ;大红,是正气凛然;配上宝蓝,是皇家的气派。 这是一个高贵有气场的城市,主场颜色是低调的深灰,即使是大面积的朱红也从来都庄严肃穆,那些装点于建筑门头下的蓝绿红是低调下的惊艳。这些高贵的建筑,却无不有低调的设计蕴含在里面。
特意抽时间参观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前所未有的认真跟在导游后面听他细数:新科状元在国子监有个簪花礼。过状元桥时他必须携手父母以感谢养育之恩,这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视的孝道,没有父母朴素宽厚的养育又何来栋梁之材?过桥脱下平民百姓的衣服换上官服,皇帝为他在帽上插上三枝花,表示从此后他就是国家的正式官员。即使是这样高贵的仪式,却依然不能缺少朴素的报亲恩孝道,这大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所在:皇恩浩荡是为天,父母养育之德是为地,天地育人,不可负家负国。
国子监有文官道和武官道,跟在导游身后走文官道时我深深看了旁边的武官道一眼,因为我觉得国家栋梁当以文武双全。我对儒家文化的“礼”第一次有如此震撼的理解,假设自己是金榜题名的新科状元,在簪花礼进行的那一刻,我当对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执无比敬畏之心,当尽忠职守保家卫国。正因为如今我们失却了太多礼仪和礼数,所以全然不把一切当回事。佛家学术我接触过,道家学术我也接触过,可我还是更喜欢儒家文化。以前看过一句话:佛心道骨儒为表,可对于我来说,儒家思想才是真正的脊梁,能够支撑一个人意志坚韧活得笔挺的,儒家思想才是真正的治国安民之道。而儒家文化对于做人首先讲究的就是低调谦逊,不能招摇过市。
此次进京是为了见一位朋友谈关于传统服饰的事。朋友的奶奶是满族人,经历了旗袍演变的全过程。奶奶是大家出身的女子,她出去参加宴席,素雅的旗袍外面套的衣服,绣花那面竟然是朝里的。她以为奶奶穿反了,老人家说这是穿衣服的内涵,大家气派不用显摆就能彰显出来。 我瞬间爱上那位老人,因为这种穿衣理念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谦虚、雅致、内有锦绣却不张扬。儒家文化中强调修身慎独,不管发生什么都只跟自己有关,这穿衣又何尝不是这样:美丽不以吸引他人眼光为目的,努力修炼自身,值得探寻的美丽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我设计衣服,正是遵循着这样的理念。因为过去自身的经历深刻理解这一点:不管出席什么场合,内敛而精致的打扮一定要结合谈吐不凡,才是吸引人关注和喜欢的气质。仅有张扬的浮华是远远不够的,胸无点墨开口说不了几句话就让人贻笑大方。 希望有机会去拜访奶奶,慢慢听她讲那个时代穿旗袍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喜欢有内涵,更喜欢有内涵的人。你要相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穿衣服是有讲究的,而不是花枝招展大家一窝蜂的走T台。
我遇见很多人穿旗袍只问还有没有更花的,努力吸引他人眼球,有些甚至是龙飞凤舞金光闪耀了满身,着衣之道其实不是这样。早在唐宋时期,汉人穿的衣服就吸引了周边很多国家,今天日本和韩国的国服沿袭的都是那些时期中国人的设计,端庄华美高贵大方。今天的中国人视旗袍为国服,很多人却丝毫不讲究品质追求内涵,只看如何招摇显摆。
你要相信,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和服饰一定是相得益彰,即使那么多人诟病旗袍是满族人的服饰,可满人依旧沿袭汉人传统文化穿衣的礼制,讲究内涵绝不突兀。高贵是装不出来的,你要相信:真正的高贵一定是因为低调和谦逊。穿衣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作者介绍:
李烟,湖南长沙人,定居无锡。服装设计师,业余作者,潜心写文字,认真设计美丽旗袍,喜欢旗袍的朋友请加微信号:liyan74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