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族民居:300多年了外观依旧大气,但如此保护还能撑多久

147小编 194 2025-02-06

世界为村,不分界邦

以镜头记录当地人文生活

很多人都说,南宁是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那是因为在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你很难见到具有文化和历史厚重感的真正的人文古迹。

这或许就是南宁的尴尬。在南宁,原本人文古迹就少,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年龄上百的老建筑也越来越少。

所以才会有这次寻找南宁“老房子”之旅。

在出发之前,在网上收集资料得知:位于南宁江南区的三津古村落,至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听说那里现在仍完整保存着200多栋岭南明清时期的古民居。

我们顶着烈日来到三津村时,并没有找到网上所说的那些古民居。跟一位村民大叔问路时,他叹息说,原先这里有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庙“圣帝观”,在2009年因城市扩建被拆毁,旁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真令人惋惜。

在圣帝观原址附近,发现了零零散散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后来恍然大悟,原来附近这些破败的老房子,就是我们要找的古民居。走进乍一看,院子里野草丛生,有些已经长到房屋门口了。

入口的土墙已经开始脱落了,一看就知道是常年没人打理的。看着凹凸不平的门槛,上面除了有岁月的痕迹,还透露出一股人去楼空的凄凉之感。

在民居旁边的一位小伙子说,相关部门应该把这些古建筑保护起来的,要不然以后真的没有了。

准备离开的时候,路过的大叔说 ,这种老房子,在江北大道那边还有一处保存得相对好一些,可以去那里看看。

顺着地图提示来到江北大道,沿着河堤阶梯往下走,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头发花白而浓密,背略微佝偻,但你可能想都不敢想她依然能挑得起满满的两桶水!

随着,阿婆又挑了几担水来浇她的红薯地,叶子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很是饱满。估计是她每到傍晚都经常挑水过来浇灌的原因吧。

她说着外地人听不懂的南宁白话,但说话间都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在跟你聊天的同时,还不时蹲坐下来扒开红薯叶拔野草。

在阿婆旁边就是在三津村大叔说那处古建筑的老房子——黄氏家族民居。在门口两侧的墙面上,可以明显看到有几块牌子。

右边的牌子上写“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家族民居”,左边的牌子主要是写黄家这个大院子的情况:“它始建于清康熙十年……”

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它,估算着也有300多年历史了。外观还是那么大气,但一走进里面却到处是残垣断壁。

那些砖和瓦支离破碎,走在下面,还不时担心会被落下的瓦片砸到,那架着瓦片的木条在吃力地苦撑着,也不知道这样的“身躯”还能支撑多久。

从大门进来,很快就到了尽头,因为老宅大厅的门是紧闭着的。你若想参观其他地方,需要从侧面进去。

横联写着“喜结良缘”的大门两侧的对联清晰可见,挂着两个灯笼也依旧红艳艳,但门口长了很多草、屋顶旁甚至长了一两棵小榕树,门也是上了锁,估计是很久没有人来住了。

从侧面进去,碰见一位正准备着晚餐的大爷,他一边炒着菜,一边跟邻居聊得正欢。在傍晚时分,他们闲暇下来,聊聊家常,津津有味地说着今天碰到的那些琐碎小事。

大爷见到外人到来,都见怪不怪了。甚至配合着拍照呢。他说,以前有很多年轻仔拿着相机来拍照,不过今年不见几个人来了。

大爷说,现在住在这片老房子里的人不多了,坚持住在这的大多都是像他这样年纪的老租客,很少有年轻人住在这里,而这老房子的黄氏人家都已经搬离了这里。

不过有些黄家老人偶尔会搬回来住,他指着入口处的菜地,说,这片菜地就是他们黄家人种的,刚才在入口处碰见的那个阿婆就是为数不多还没搬走的黄家人。

大爷边吹着火边说,这锅里的鱼是他今天刚去江边钓回来,用柴火煮出来的鱼很美味,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在这小巷里恣意飘散着。

好奇地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几块木头,不禁问这些拿来做什么,大爷笑着说,这种是用来晾衣服用的,你们这代人应该很少看到用这种来晾衣服了。

他说他们那一辈在小时候都是用这些的,用习惯了,就从老家里面带出来几个。

话匣子打开之后,才知道他是隆安的,两个儿子都成家了。他没有什么负担,想过自己的生活,就从隆安老家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租金便宜,一住就是好几年。

他半工半闲,有活儿就去做,没活就去钓鱼。跟他交流过程中,你会无意识地被他悠闲自得的状态感染到。

虽然居住环境简陋了点,但是他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想必他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家的来看了。

在往里面走,听到一个敲打的声音,寻声而去发现是一位大姐在干活,她正在制作铁盒子。

她以此手艺来谋生。她租住在这里有两个原因:除了这里租金便宜外,她制作这种产品时也比较吵。在别的地方怕吵到其他人,这里是最佳选择了,所以她跟他爱人一住就是十几年。

看着她那么认真工作的样子,也不好继续打扰她,便与她告别。

继续穿梭在老房子的小巷里,会看到陆陆续续晚归的人们:刚去钓鱼回来的阿公,刚去买菜回来、推着自行车的大叔.....

转完一圈下来后,你会发现,在这里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件东西,都能让你感受到破旧寂寥,但小巷里又能隐约透出一份难得的气定神闲,个中滋味不可言说。

虽说这里在2001年就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但保护的效果其实不是很好,随处可见的都是破碎场景。更别说那些没有被保护起来的地方了。

像三津村、黄氏家族的这些老房子就是南宁历史岁月的见证。而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保护好这些承载了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或许我们能做的不多。

只能通过现有的能力,用影像和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尽可能地把附在这些老房子上的记忆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

关注@界邦村,带你发现不一样的人文生活!

文\村长

图\村长

注:

1、@界邦村致力于用镜头记录城市人文生活,感知城市中的平凡与魅力。谢谢您的关注~

2、本文为@界邦村原创,版权归@界邦村所有,凡复制、转载本文必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名称。谢谢您的合作~

3、@界邦村已与“维权骑士”正式签协议,提供站外抄袭维权「快速删文」功能,原创不易,抄袭必追究。谢谢您的理解~

上一篇: 千万不要与百年老屋千年古树合影!照相是有风水禁忌的
下一篇: 发现苏州60岁退休阿姨的家:57㎡,那叫一个漂亮,拍照给大家看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