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旅游攻略:看古代驴友的吃穿住行,通关也要“护照”

147小编 113 2025-02-05

古代人交通不方便,劫匪也多,我们可能感觉他们的出行一定不如现在好玩,其实,他们的旅行也是极其丰富多彩,那么古人在旅途中的吃喝玩乐都是怎样的呢?

一、先来说说古代人的旅游攻略

古人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时期,自唐代起,记录出行攻略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因为唐代人开始有钱了,在当时是东方的贸易中心,唐代人玩的兴起后,为了方便当时的驴友,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除了介绍游玩路线,攻略里还会搜罗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吃住的建议、讲解哪里的饭菜好哪里的旅店便宜,哪里有山匪需绕道而行等等,可谓是非常的详细。

图片取自网络

到了明代,出了个大驴友,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他能玩也能写,著有一部著名的旅游攻略全书,名字叫《徐霞客游记大观》。徐霞客的爹地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更是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玩山赏水。受其家父的影响,徐霞客自小便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长大后便开始由着自己的性子“踏雪寻梅”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一枝圆珠笔”很奇怪这位老人家玩的时候是怎么挣钱的,当时又不能直播,总不会一路要饭走过来的吧?或许他的爹地为官时积攒了不少银子,都给他做盘缠了。在他三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徐总”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的是何其的洒脱。毛主席曾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车,一直往昆仑山,然后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然后沿江而下。我很想学徐霞客。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

现在的人喜欢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古代也有这样的人。明末文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收拾行李,便坐船揽胜去了。

二、接下来我们看看古人在旅行中的都吃些什么

唐代起,酒肆就开始普及了,这就为旅友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古人出门游玩和我们现在一样,习惯随身携带干粮,我们现在带的都是方便食品,方便面火腿肠,古人可是没有这些好东西,像锅盔、胡饼、干粮、晒干的果子等这些不容易腐坏的食品都是他们的最爱。

图片取自网络

三、旅途中的“饮料”

古人喝的东西相对而言也是比较丰富的,常见的饮料都是自制。他们会用药材或香料以沸水冲泡,泡好后密封起来随身带着,和现在的奶茶很相似。装在葫芦里,喝的时候加热饮用。茶叶更是他们常常带来留作路上饮用的佳品。看,玩的高兴的时候,李白便会倒上二两小白酒,一盘茴香豆,借着酒劲再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的游玩诗篇。

宋人有“点汤”的习惯,就是自制的汤料,把几种药草研成粉状,想喝的时候,用沸水冲饮,和我们现在冲泡菊花茶相似,健身解渴又解乏,也是很懂得享受的。为防止路上生病,资深的驴友还会带些诸如熟艾、大黄、甘草、干姜等等这些常用的中药以备不时之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医治。

图片取自网络

四、住店

说到古人旅行中的住,也和现代社会的五星酒店、宾馆、旅店、连锁酒店一样,可谓是五花八门。有钱的当官的选择住驿站,稍微差些的住客栈,借住民宿的有之。省钱的不像现在住房车,而是直接住在寺庙、道观,好的时候还能顺便讨些斋饭。再悲惨的就只好露宿野外。走水路的更是经常借宿在民船上的。

被褥、枕头、蜡烛、洗漱用具估计他们也会不少带,不会像现在宾馆都给你备齐了。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晚上起夜,只好使用客栈给你提供的夜壶马桶,冬天上厕所起夜,怕是不会很舒坦。

五、结伴而行

古人旅行大多不喜欢独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人多有个帮手;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或劫匪,人多力量大,相互也好有个照应。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的,从江阴一直跟他到云南的。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喜欢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游,有钱人家摆阔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其中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的,那叫玩的一个气派。

图片取自网络

文人雅士则时常合伙拿着好酒、拼凑一块儿来个“周边游”,赏风花雪月,吟诗比对子,更有玩的出彩的,写的诗歌出了名,譬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的出行,便写出了名闻天下的《兰亭集序》。

现在出门在外,身份证一定要带在身上,要出国的话护照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也是要有身份证明的,叫做“通关文牒”,那时候也不是让你随便乱窜的,得有证明你身份的东西。出行前必须携带官方发放的“路引”,作为“身份证”。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每到一个地方唐僧都要在一张黄纸上盖戳,对,那就是“通关文牒”!师徒四人加一马,其实只有唐僧有护照,其他几个算是彻彻底底的非法入境。

古代“路引”

六、古代旅行的交通工具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飞机、火车、高铁,那是一个快,几个小时便可穿越祖国的大江南北,想去哪去哪。古人可是没有这个福气。还好,大运河开通连接了中国的南北,水路旅行变的容易了许多。

乘船出游是古人的首选,沿途欣赏美景更来的惬意。山川水秀的美景,虽不如现代人拿起手机就可拍照,文人雅士也会弄个现场素描,用以记录沿途景色。而走陆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会选择骑牛、骑驴、骑骡马,或坐马车做骡车坐牛车。没马没车的,只好靠双腿,这就比较辛苦了。

图片取自网络

虽然慢,但是古人出行也有他的趣味,“太平车”,是一种重大粗陋以牛做牵引的慢腾腾的旅行工具,悠悠哉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车身悬挂铁铃,行进时发出声响,叮叮当当的铃声传至很远,走在大土路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古人出行不如现在这般交通便捷,但也不像现在这般人多拥挤呀,人家看到的都是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

但是,因为经常在荒郊野外,所以,古人出行比现在更加的危险,有时候还会遇上打劫的,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到了明朝的时候,便有了镖局来为驴友们护航。但是,价格不菲。出去旅游能带贴身护卫的,也大多数是些家境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哎!有钱人身子金贵,什么时候都是一样。

七、说完了吃喝拉撒,我们再来说说古人在旅途中的玩

古人会玩的狠呢。下棋作画写诗是常态,有女眷陪着的,歇歇脚来个载歌载舞,就像影视剧中的小燕子,一路更是欢声笑语。甚至达官贵人还有歌姬,增加了旅行的乐趣。

图片取自网络

自唐朝起,伴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游,还要游得尽兴,游的开心。“一枝圆珠笔”非常羡慕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他们下江南的“豪华游”都被拍成了各种影视剧。

总之,旅游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流行的。了解了人家的吃穿住行,更要学习老辈们刻苦用功的精神。古人不提倡到处乱写乱画,不像现在个别素质差的大仙们,每玩一处便留下墨宝“某某大仙到此一游”。古人可是下真功夫将自己的墨宝做成石刻,大气辉煌,或励志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古今旅游都是一样的,除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多的是陶冶情操,丰富百姓的生活,旅行有苦亦是甜,个中滋味只有真正的驴友才懂,才会乐享其中。

本文由“一枝圆珠笔”创作,并在头条首发,谢谢您能坚持看到最后。

上一篇: 穿越回古代,这样约人去爬山,屡试不爽(纯攻略)
下一篇: 不扎堆,还是得学古人的玩法——进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