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74丘中有麻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147小编 110 2025-02-05

诗经74-1丘中有麻押韵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08:05:07河南4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2.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3.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 □□□● □□□● □□□□● o

□□□■ □□□■ □□□■ □□□■ i

□□□■ □□□■ □□□■ □□□■ i

附注:这是编写《周音》时的分析,现在仍然赞同。

我与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大的点是,我认为第一阕为o韵,学术界认为第一阕为a韵。

学术界的证据是:麻ma,嗟从差cha,施从他ta。

我认为这是浅薄的,脱离了文字学的基础,只从语言或语音上推理,是欠缺的。

麻从木mu,从石(厂),均为o/u元音,例如石旁字:拓tuo、沰duo、袥沰tuo,可推定麻古音bo。 嗟从差,差从左zuo,左从手shou,均可来自古音do。 施从拖tuo,拖从也/它,也/它甲骨文画的是蛇she,she音为后起的顎化音,可从它/也偏旁字中查找一定线索:沱佗驼tuo、拖tuo、舵柁duo、沲duo、杝duo、䑨duo。均可来自古音do。

当然这种偏旁字的推理并不能否定它/也古音可能为da或ta,是a元音。因为他ta、拓ta、咜铊ta也是a元音。不过系统地探讨古音,需要多个来源,多个文献,多个联系字词的确定。

比如,诗经第43篇《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其中,设-离-施押韵o。设从殳,殳从手(又),殳今音shu,可推定古音du,手(又)古音do,上古o、u通押,所以设古音do、du均可。

离从手,古音do。以前分析过,见:诗经65-2黍离注释1;诗经70-2兔爰注释1;

诗经74-2丘中有麻注释1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08:20:22已编辑河南7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2.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3.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 □□□● □□□● □□□□● o

□□□■ □□□■ □□□■ □□□■ i

□□□■ □□□■ □□□■ □□□■ i

附注:

本诗第一阕最难理解,难在施施=?第二阕是请客吃饭,好理解,第三阕是美人送佩玉给我,也好理解。所以,这里着重讲下本诗的字面义和层次。

1、麻-麦-李,形成排比,与之对应的是嗟-国-子,也形成排比;施-食-佩玖,也形成排比。

彼,远指,表示第三人,可文中存在更多的人称关系:子=你,我=我,其=他。所以,起码本诗涉及到不止三个人。我来分析一下:

①我,=诗人。第三阕: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可知,诗人(我)获得了佩玉,佩玉是美人赠与的,美人=子。可以理解为你,第二人称。

②彼留,=那个姓刘的。是诗人所感叹的三个人的父亲,可以称之为老刘。

③彼留子嗟,诗人称之为其,也是第三人称,比较疏远,可见,刘嗟是老刘的大儿子。

④彼留子国,诗人称之为其,也是第三人称,比较疏远,可见,刘国是老刘的小儿子。

⑤彼留之子,=老刘的女儿,这里的子,并非儿子,而是爱称,表示亲近,类似于第二人称。诗人并未点名,可能没有名字,但也可能是诗人故意隐去,也可能是诗人用来比喻深层的意象,没有必要写出名字,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女孩没有名字,因为在父系社会里,女子不一定有名字,近现代也有一些女孩,一生下来就叫做某姐,某妹,结婚后加夫姓,称为某某氏。根本没有名字。

2、由上分析,可知前两阕说的是诗人自己种的麻熟了,用来招待刘家大儿子;诗人自己种的麦子熟了,用来招待刘家小儿子。而第三阕说的是诗人自己种的李子熟了,用来招待刘家女儿,这个虽然没说,但根据文末可以推论出来:文末说刘家女儿送给我佩玉。根据投桃报李的传统,必然是诗人用自己的李子招待刘家女儿,所以刘家女儿才赠送了佩玉。而且,诗人招待刘家两个儿子在前,刘家女儿赠送佩玉给诗人在后,这两方面说,都有礼尚往来之义。

麦子可以磨成面,做成面食,招待客人吃饭,这是食字。那么施字呢?

麻可以沤成纤维,做成衣服,招待客人穿衣,这就是施字。因为施-逶迤-委蛇,在诗经中是通假字,指的是长衣拖着地,这是上古服装与后世存在差异,难以理解所致。但也有可能施仅仅代表长,并不一定拖着地,比如

诗经第2篇《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诗经第217篇《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诗经第239篇《旱麓》: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这种攀援植物,攀附在乔木枝条上,应该只是拖很长,并不一定着地。但无论怎么讲,施=拖=迤=委蛇的内涵,最初是与拖着地、或者长蛇盘桓的意象有关的,由此衍生的。

3、麻,用来做衣服,招待刘家大儿子。麦子,用来做面食,招待刘家小儿子。李子,直接用来招待刘家小女儿,她送给我玉镯子(手串)。玖=玉石手串,用来按摩穴位,这在以前分析过,见:诗经64-2木瓜注释1;而李子也喻义性关系,见:诗经64-2木瓜注释2;

所以,第三阕很可能是诗人与刘家小女儿确立了恋爱关系,李子外形类似女性阴部,吃李子暗喻诗人与刘家女孩发生了关系,而女孩送玉石手串给诗人,则是爱情信物,表示永结同好。这种喻义,在诗经第64篇《木瓜》中已经表现得很直白,本诗稍微委婉一些。

20230824下午13:30补充:

4、将,表示迎接、迎合之义。诗经中多处分析过,例如,

①诗经第4篇《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这里,将指的是接纳、迎接、迎合。

②诗经第12篇《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这里,将指的是迎接、迎娶。

③诗经第28篇《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这里,将指的是扶灵、扶柩,葬礼上的送别仪式。

甲骨文将从爿、从双手,有扶持义。

诗经74-2丘中有麻注释2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09:30:26已编辑河南6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2.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3.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 □□□● □□□● □□□□● o

□□□■ □□□■ □□□■ □□□■ i

□□□■ □□□■ □□□■ □□□■ i

附注: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爱情诗,表示两家感情好,而且诗人与刘家女儿订了婚。

由于诗中提及刘家两个儿子的姓名,非常具体,所以本诗应该没有更深的内涵,单纯是两家世代交好的赞美诗。

在春秋时期或更早,这首诗可能被联姻国家引用,作为歌颂世代交好的颂歌,可能在国礼上,尤其在两国王室的婚礼上演奏,助兴,增加古典意味。

并无更多深意。前辈经学家有将其释读为讽刺诗的,我认为不妥。

诗经74-3丘中有麻上古音大概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10:05:16已编辑河南5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di dong di bo, bi bo di do. bi bo di do, dong ci bi do do.

2.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di dong di bi, bi bo di ci. bi bo di ci, dong ci bi di.

3.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di dong di di, bi bo di di. bi bo di di, di co bi ci.

□□□● □□□● □□□● □□□□● o

□□□■ □□□■ □□□■ □□□■ i

□□□■ □□□■ □□□■ □□□■ i

附注:

1、施=拖,古音do,表示衣服长,拖着地,或弯曲如长虫(蛇)之义。见前面分析。

2、来从麦,古音bi。

3、國从或,或从戈,戈古音co,但在诗经中,國-或-域等或组字均为i元音,这是i o二象性。在现代汉语中,國-或-域,均为o/u元音,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这是一个循环。

國-或为i元音,在方言中也有体现,比如,在很多北方方言中,包括在南阳方言中,國读作guai,或读作huai,可以视为i元音的变体,当然这个uai的双元音,也可以视为o元音的变体,总体是o i两个元音的变体。

4、留从卯,古音bo。现在南阳方言中,留仍然读作mao,例如:给我mao一点儿。不mao一点儿。

这里的mao,就是留字的古音残存。

5、玖从久,久字本义为何,不太确定,出土的古文字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般文字学家将其释读为灸的本字,我并不反对。

但如何引申或假借为长久之义,我不明白。

在诗经中,久为i韵。例如:

①诗经第37篇《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其中,久-以押韵i。以古音di,以从厶(台),古音di,最初画的是胎儿。以前分析过很多。

②诗经第177篇《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其中,祉-久-鲤-友押韵i。

③诗经第202篇《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其中,耻-久押韵i。

诗经74-4丘中有麻今韵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11:16:01已编辑河南3浏览

来自:刘小羽组长2023-08-24 11:16:01已编辑河南5浏览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丘中有麻,彼。彼,将其来穿搭

2.丘中有,彼。彼,将其来食。

3.丘中有李,彼之子。彼之子,贻我佩

□□□● □□□● □□□● □□□□● o

□□□■ □□□■ □□□■ □□□■ i

□□□■ □□□■ □□□■ □□□■ i

附注:这三阕的韵脚,放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不再押韵,都需要改。

麻-嗟-施,麦-国-食,李-子-玖。

麻-麦-李,均为常见植物,不便修改,所以,需要修改后面的韵脚。

1、嗟→槎cha,可以押韵a。虽然改了原诗的人名,但那个人名嗟,也是奇怪,哪有给自己起名为嗟叹?可见只是一个音译,当时诗人写的未必是正确的名字。现在改为其他同音字,也是合理的。

2、施→沓,冗沓,拖沓,可以押韵a,并且内涵与拖-施有重复。但放在本诗中,不易让人联想到穿衣。

施施→穿搭,倒是押韵a,也符合穿衣之义,惟一不足是,放弃了重叠词。

3、国→乖,仅为同音词,本来想替换为掴,字型相似,而且掴有两种读音:guai、guo。但是,一般人们还是会读作guo,例如:掌掴。所以,只能顾一面,只求同音了。

4、食→塞,虽然方言中塞=吃,但其实无论塞、吃,都是食的白字,食古音di,可以演化为sai、si、chi等音。而且塞作为吃义,胡吃海塞,是可以理解的,但塞也有其他义,容易误解。

如此一来,还不如保留食字,而修改其他二字。

5、麦→米,为i韵,可以与食押韵i。较为完美。

6、国→乖→义,可以与食-米押韵i。而且義从我,我从戈,也发生了i o二象性,与國-或-戈的音变轮回相似,是比较妥帖的替换同音词。

7、玖→玑,为i韵,可以与李-子押韵i。而且珠玑就是玉石珠子,与玖=手串的本义相似。是很不错的替代词。

8、留→刘,古今字,通假字。

编写《周音》时修订的新韵——

20210227添加新韵: 丘中有米

1.丘中有藦/蘑,彼留子磋。彼留子磋,将其来拖拖。

2.丘中有米,彼留子纪。彼留子纪,将其来食。

3.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琪。

可见,当时的修订版也是照顾了各个韵脚,但当时并不了解玖是手串之义,所以今日的版本优于以前的。

上一篇: 老山檀香手串不盘直接佩戴可以吗,有何依据,有两个观点
下一篇: 混搭风是最有趣的穿搭实验,不露痕迹的抖聪明,职场人可以新锐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