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松懈 佩戴口罩的正确方式您都学会了吗?
由于近期疫情反复,口罩再次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品。也许多数人并不知晓,口罩也有很多种类,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日常防护型口罩和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主要分为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两大类,医用口罩则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三类。
如何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特定种类的口罩?佩戴口罩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咸宁分局为您专题解答。
◆口罩使用常识知多少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医用口罩在我国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因此,企业需在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后才具备销售医用口罩的资格。消费者购买口罩应前往正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同时查看其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并保留购买凭据。
其次,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口罩类型也不尽相同。
普通公众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处可不戴口罩。
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佩戴。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特定场所人员
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的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佩戴。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重点人员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职业暴露人员
在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建议佩戴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口罩使用误区要避免
错误1:口罩叠戴效果更佳
很多人认为,口罩套口罩,防护效果可靠。其实,合格的医用口罩只需一个就足够。多层叠加不利于通气,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错误2:佩戴“漏气”口罩
如何检测口罩漏不漏气?佩戴口罩后戴上眼镜呼吸,如果镜片雾蒙蒙的说明口罩没戴好。
错误3:戴口罩不分正反
口罩不仅有上下之分,还有内外之分。为什么一定要深色朝外,浅色(白色)朝内?这与口罩的结构有关。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其结构共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人呼出来的气体比较潮湿,而内层与口鼻接触,正好能吸湿保持口罩干燥,能阻挡病原体。
如果戴反,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潮湿的口罩丧失了阻挡作用。
错误4: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口罩外侧会吸附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和细菌。摘口罩时,手不要触摸口罩表面。如果摸过口罩外层后又用手去拿食物、揉眼睛等,就使病毒有机会入侵人体。若无意间触碰,应立即洗手。
丢弃口罩时,也要注意避免被口罩表面污染双手。从耳挂处取下口罩,包入塑料袋封好,再丢入垃圾桶,并马上洗手。
◆口罩使用方式要正确
口罩日消耗量不小,如果对使用过的口罩处理不当,还会增加感染风险。省药监局咸宁分局负责人表示,不少人会使用开水烫、焚烧、剪碎后扔掉等方式处理用过的口罩,其实,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
正确方式如下:在医疗机构时,无论是求医问诊,还是看望患者,但凡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过的口罩,都请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这些口罩作为医疗废物会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集中处置。
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人群,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其他人,推荐将口罩先丢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与水按照1:99配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无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垃圾桶。
对于普通人群,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按照垃圾分类要求直接丟入垃圾桶。
处理完口罩后,也一定要对手部进行卫生清洁!
相关链接
口罩的标示代表什么
KN95/N95口罩是一种通俗称呼,在日常防护型口罩和医用口罩中均有涉及。
“ N ”指非油性颗粒,“95”是指口罩的过滤效率,“N95”表示可以过滤95%以上的非油性颗粒,而细菌、病毒的载体就是自然界中的非油性颗粒。
KN95和N95口罩防护级别相当,只不过是遵循不同国家的测试标准。KN95口罩遵循的是中国标准,N95口罩遵循的是美国标准,二者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防护效率皆不小于95%。
根据过滤效率的不同,口罩分为三个级别
1级 KN95/N95口罩,过滤效率≥95%;
2级 KN99/N99口罩,过滤效率≥99%;用于战备、疾病预防中心、科研院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传染病医院等科研和医护人员的防护。
3级 KN100/N100口罩,过滤效率≥99.97;一般用于有毒金属、放射性颗粒物的防护及制药、工业除污等需要高效防护的环境使用。
医用防护口罩过滤效率高、密合性好,但呼吸阻力也会增加,可能会给心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心肺患者、儿童、孕妇等心肺功能强的人群,在外出时对于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应当更加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