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俗系列(1):衣服的制作面料
山东是中国主要产棉区,桑蚕丝生产也有古老的传统,又是柞蚕丝生产的发源地,素有“鲁缟”“齐纨”之称。传统文化给山东服饰民俗以深深的影响,朴质、素雅是其鲜明的风格。其世俗民风表现在家居服饰、婚丧服饰、儿童服饰以及纺织、印染、缝制、贸易、洗晒与保存等方面。
民间把制作、缝补衣服等针线活,叫作女红。女红是衡量一个女子才华和德行的重要标志。未出阁的女儿做女红是正事、大事。一般家庭妇女不但要会纺会织,还要会做衣服、鞋袜,扎花描鱼儿,管好家人的穿戴。民间有“不看吃的看穿的”“妻子巧不巧,但看丈夫身上衣;妻子好不好,但看儿女身上袄”“汉子外头走,带着老婆的手”的谚语。另外也有很多嘲笑女红拙劣女人的笑话,比如说媳妇将自己缝进了棉被而被休掉。民歌《懒婆娘》唱道:“懒婆娘,嗡嗡嗡,一斤棉花纺一冬;家人说,不跟卖了截布穿;截了布,还得铰,还得缝,不跟买个蓑衣穿。”
衣服的制作面料
传统的服饰材料主要以棉、毛、皮、丝、绸为主。这些材料大都因地制宜、自制自用,成品为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近百年来,青岛、胶东一带生产的蚕绸,也叫“山茧丝”,俗称为“府绸”“大茧丝绸”。棉布是主要传统衣料,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家织的土布与工厂大机器纺织的布匹共存,其后,土布趋于衰退。进入21世纪,又有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尚衣料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丝绸有真丝、仿真丝,棉布有砂洗、水洗。化纤布料在民间盛行,其耐穿、易洗、不起皱、价格便宜,主要有麻纱、乔其纱、的确良、羽绸、尼龙绸、防雨绸、真丝双绉、坚固呢、薄帆布、细帆布、花呢、雪花呢、贡呢、凡立丁、韩国丝、绵绸、涤棉、灯芯绒、人造革、高革等。
(一)棉
棉花,在鲁西北又被亲切的称为“娘花”。
棉布为传统机织布,也叫“本地布”“土布”“小布”“家织布”。一般产棉区,棉布大多由农家纺织,既省钱又耐用,穿着既舒服又随和。棉布大多数是窄面,幅宽约1.3尺;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少数宽面土布,幅宽约2.6尺。鄄城一带织布以两丈一为“一钩子”,正好做一身衣服或一床被面。有一种染线织成的花布,称为“土花布”,其花纹有枣花、大笆砖、小笆砖、斗纹、水纹、狗牙、条花、镶边等数十种。近年有人以此作为民间工艺花布开发,誉之为“鲁锦”。
工厂棉织布,早年统称为“洋布”,俗称“洋布子”“市布子”;后来以商标或纺织材料、工艺称呼,则有花旗布、阴丹士林布、细布、斜纹布、平纹布、平绒、条绒(也叫“地瓜沟”、灯芯绒)、线哔叽、咔叽布、华达呢、礼服呢等。
机织布代替了人工织布,提高了生产效率。
布薄、经纬不密实的,叫“枵布子”。此外,还有用来制作棉衣与被褥的棉絮,其中用过的旧棉絮叫“套子”,有裤套、袄套、被套等。
破衣片,叫“铺衬”;用破衣片制成的厚片,用来做鞋的材料,叫“袼褙”,也叫“壳子”。无法利用的细碎布条,叫“缉缡子”,可与货郎交换针线。用来补缀衣服破烂处的布片,叫“补丁”。
(二)毛、皮
皮衣有真皮、人造革等之分。
毛皮用以御寒,多以羊毛、羊皮、狗皮为服装原料。羊皮又以羔皮为上乘,因为羔皮毛细软而密韧。许多县城都有专门的皮匠和作坊,依不同部位毛皮的质量性能,缝制成皮袄、皮帽、皮手套、坎肩、背心等,并将边角料配制利用成棉鞋衬里、坐垫、抄袖(冬天暖手的小袖子)。白羊皮袄不吊面,叫“白茬子”。进入冬季农闲时节,城市乡村年轻妇女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和节假日,将各种颜色的毛线编织成各色毛衣、毛裤、背心、手套、脖套、围巾等。还有用狗皮缝制褥子、裤子、棉袄的风俗,因为狗皮发热、能除寒,故老年人特别是有风湿病、腿疼腰酸之人,喜欢冬天穿着或铺盖。临清特产皮袄,叫“千张袄”,始于明,盛于清,从雍正到光绪,历年都是贡品。当时此地有皮袄作坊几十家。作坊主每到年终总是将裁制皮袄的下脚料分给工人,名为“年终馈赠”。工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就将分得的边角料按皮毛的颜色、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搭配裁剪成皮袄,拿到市场上出卖。因为这样的一张袄要用许多片碎料拼成,所以被称为“千张袄”。“千张袄”物美价廉,人们争相购买,渐渐成为临清的名产。
穿毛皮大衣显高贵
(三)丝、绸
顾客在商店挑选丝绸面料
养蚕是农家重要的生产活动,妇女们都有养蚕的喜好和技术。“一席蚕,一担谷”“勤养蚕,懒种棉,四十五天能赚钱”。蚕专吃桑叶,蜕皮4次,一次10天左右,蜕皮不动叫“眠”,眠后吐丝叫“老”,然后成蛹,蛹变蛾产卵。俗语所谓“四月里来麦梢黄,家家户户养蚕忙”“过了立夏节,采桑不停歇”,描述的都是桑妇蚕女们的辛苦和忙碌。妇女收了蚕茧,上市卖给茧商,一般都流聚到苏杭等有大型丝绸纺织厂的地方。
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
在山东,传统的“齐纨”“鲁缟”闻名于世,到20世纪中期,沂州(今临沂)、登州(今烟台、威海)、潍县(今潍坊)、临朐与昌邑逐渐成为知名的山东丝织品产地。昌邑柳疃镇向有“丝绸之乡”的美名,产有捻线绸、坎粒绸、柳絮绸等数十种。最有地方特色的是乳山、牟平、栖霞等地所产的柞蚕丝绸。较常见的丝织品还有缎子、苏罗、香油纱。(山东民俗志)